经历了渭水河畔与白龟的再次对谈,伏羲对八卦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他深知,这八卦不仅是解读天地密码的工具,更是预知灾祸、趋吉避凶的法门。然而,这推演之法过于玄奥,非大智慧者难以掌握。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念头:若能简化这法门,让更多族人学会,那便能在更大范围内减少天灾带来的损失与伤亡。
带着这份责任与思索,伏羲离开了渭水河畔的草庐,踏上了回归人族祖地的路途。当他再次踏入那片熟悉而又充满敬仰的土地时,心中涌起无限感慨。最终,他来到了供奉着人族圣母女娲娘娘的庙宇前。
女娲庙庄严肃穆,香火虽不如往日鼎盛,但依旧透着一股神圣的气息。伏羲步入庙中,并未立刻上香,而是静静地站在女娲娘娘的塑像前,闭目沉思。他将自己多年来推演八卦的心得、遇到的困惑,以及对简化法门的渴望,都一一呈现在心中,仿佛在与这位创造了人族、庇佑着人族的圣母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他默默祈祷,希望能得到指引,让这智慧之光照亮更多凡人的道路。他不知在庙中静立了多久,只觉得周遭的空气似乎都变得凝重而充满灵性。突然,一道柔和而璀璨的灵光从女娲娘娘的塑像上投射下来,笼罩了整个神坛。那光芒并不刺眼,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与智慧。
光芒散去,伏羲猛地睁开眼睛,只见那平日里用于祭拜女娲娘娘的供桌上,不知何时多出了两幅图和一个盘状的东西。
他先是看到了那两幅图。一幅似乎描绘的是天地间阴阳二气的流转与交合,线条流畅,意境深远;另一幅则是由八个不同的符号组成,但排列组合的方式却与他之前所画有所不同,显得更加直观、更加易于理解,仿佛每一个符号都活了起来,彼此之间存在着明确的联系与生克。
而那个盘状的东西,则是一个由某种光滑的石头打磨而成的圆盘,上面也刻着与第二幅图相似的八卦符号,但排列成一个同心圆的样式,中心似乎还有一个可以旋转的小机关。
伏羲心中剧震,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不是凡物!这分明是某种更高层次的启示,是女娲娘娘在回应他的祈求!这两幅图,尤其是那幅新的八卦排列图,以及这个奇特的八卦盘,或许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简化之法的关键!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八卦盘,入手冰凉而温润,盘上的刻痕清晰无比。他尝试着转动那个小机关,八卦符号随之变换组合,仿佛真的能模拟出天地间的各种变化。伏羲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他激动得浑身微微颤抖。这,就是他需要的!这不仅是预知天灾的工具,更是教授族人、传承智慧的法宝!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族人手持八卦盘,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天地规律,从而更好地规避灾难,过上更加安稳的生活。
消灾纳福,或许伏羲手握八卦盘,目光在两幅图上流转,心中豁然开朗。那八卦盘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散发出柔和而神秘的光芒,与他体内的真仙修为隐隐共鸣。他不再需要苦苦推演,那些复杂的卦象、星象变化的规律,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地呈现在他脑海中。
那幅新的八卦图,更是让他对天地间的生克变化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而另一幅名为“先天图”的图谱,则似乎揭示了宇宙创生之初的某种本源秩序,与他从白龟身上感悟到的信息交织融合。
他迫不及待地在女娲庙空旷的地上,铺开兽皮,拿起炭笔,开始疯狂地刻画。这一次,不再是试探性的摸索,而是带着明确的目标与深刻的理解。他时而凝神静思,时而奋笔疾书,将脑海中不断涌现的卦象与排列方式记录下来。时间在他专注的推演中飞速流逝,直到第六十四张图案完整地呈现在眼前,形成一个庞大而精密的体系——六十四卦。
这六十四卦,不仅囊括了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更蕴含着趋吉避凶、消灾纳福的实用法门。伏羲知道,这便是他梦寐以求的、能够普及于人族的智慧。
他带着这份厚礼,走出了女娲庙。第一时间,他便将人族的三位始祖——即他最早的族人们——召集到一起,将所得之物与心得详尽告知。三祖听闻伏羲在女娲娘娘的庇佑下获得如此神物与智慧,无不欣喜若狂,当即表示全力支持。
伏羲随即在祖地召集了人族中最聪慧、最有悟性的青年才俊,开始了系统性的教导。他不仅传授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更结合自己多年的观星经验,将观星术融入其中,让族人能够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来印证和运用八卦的智慧。
这些年轻人学成之后,成为了人族第一批术士。二十年后,他们已能独当一面。伏羲便派遣他们奔赴洪荒大陆的各个角落,将这宝贵的占星卜卦之术传授给更多的人族部落。一时间,人族之中,能够预见天灾、趋吉避凶者渐多,许多部落因此避免了毁灭性的打击,人口得以繁衍,文明得以发展。
伏羲并未因此停下脚步,他继续以真仙之躯管理着人族事务,调和部落矛盾,教导生产技艺,引导人族走向更团结、更智慧的未来。在他的带领下,人族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凝聚力。人族的繁盛,引起了天道的注意。伏羲以一己之力,不仅提升了人族的生存能力,更在精神层面给予了人族巨大的支撑,使得人族的气运如旭日东升,节节攀升。天道有感于伏羲的功德与人族的蓬勃生机,对人族开始投以更多的眷顾与庇佑。伏羲知道,人族的时代,才刚刚开始。真的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