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深知,在这天地之间,能给他提供深刻见解的,唯有他的老师玄龟。他立刻动身,穿过人族日益繁盛的土地,再次来到那座熟悉的山峦,找到玄龟清修的石屋。
见到伏羲忧心忡忡的样子,玄龟并未多问,只是温和地示意他坐下。伏羲直言不讳,将淮河洪水与西南地震的惨状,以及自己面对天灾时的无力与迷茫,尽数道来,恳求老师指点迷津,是否有法可减少天灾之祸,甚至提前预知。
玄龟沉默片刻,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浩瀚的星空,缓缓说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地运行,自有其道,非人力所能完全掌控。水旱地震,乃地脉之气、天气运行失衡所致,非一己之力可轻易化解。”
它顿了顿,继续道:“然,天灾虽猛,亦有迹可循。天象变化,地气涌动,虽微妙难测,却非全无端倪。你若真想为族人谋长远,便需静心观察,体悟天地之变化,尝试从中寻找规律。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耐心、需智慧、需持之以恒。”
当晚,玄龟便带着伏羲来到一处视野开阔的高地,指点他夜观天象。他们仰望着繁星点点、月盈月缺,看着云卷云舒、星移斗转。玄龟一一讲解星辰的运行、月相的变化、云气的颜色与形态可能预示的天气,以及大地细微的震颤、泉水的涨落可能关联的地气。
“天象即是天意,亦是天地运行的密码。”玄龟说道,“你需学会解读这些密码。”
第二天,带着玄龟的教诲和心中依旧盘旋的困惑,伏羲独自来到他出生的渭水河畔。这里是他生命的起点,也是他获得织网灵感的地方。他坐在熟悉的草庐前,望着清澈的河水,思绪万千。
忽然,水面微微荡漾,那只他儿时便认识,曾帮助母亲华胥,如今已有些年岁的白龟,缓缓浮出水面。更令伏羲震惊的是,那白龟的龟背上,竟然清晰地显现出一些奇异的花纹,如同某种神秘的图纹,又似星宿排列。
伏羲的心猛地一跳,他想起玄龟昨夜所言“解读密码”。难道,这就是天地间隐藏的规律?是解答他困惑的钥匙?
他立刻返回草庐,找来一根粗壮的树枝,蹲下身,凝神看着记忆中龟背上的花纹,开始在地上比划、描摹。他一笔一划,无比专注,试图将那瞬间的景象,那龟背上的神秘纹路,尽可能准确地记录下来。他知道,这或许只是开始,但也是他寻求解答,为族人寻找规避天灾之路的重要一步。他的画笔(树枝)移动着,勾勒出的线条,仿佛在连接着天地间的某种神秘力量。伏羲站在人族共主宫前,望着远方连绵的山脉与广袤的平原。自从他接任人族共主,大力推广风衮部落的耕种、渔猎之法,人族如同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部落数量激增,人口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繁衍开来,散布于洪荒大陆的各个角落,昔日稀疏的烟火,如今已连成片片星火。
然而,繁荣之下,危机亦如影随形。这天,紧急的传讯鸟接连飞抵共主宫,带来令人心惊的消息。
第一封来自东方,淮河一带。暴雨连绵,河水陡涨,冲垮了堤岸,淹没了无数部落。族人哭喊声、求救声随风传来,损失惨重。伏羲心头一沉,立刻下令,调集附近最精干的部落,携带干粮、工具,火速前往淮河救援。他亲自披上简陋的蓑衣,站在宫门前,目送着一队队族人奔赴灾区,心中充满了忧虑。
没过多久,第二封传讯鸟又从西南方向飞来,带来了更为骇人的消息:地龙翻身!西南大地剧烈震颤,山石滚落,大地开裂,无数部落瞬间被埋,近百万族人受灾,生死未卜!
伏羲手中的传讯鸟羽毛瞬间被汗水浸湿。近百万族人!那是多少个家庭,多少双期盼的眼睛!他立刻再次下令,调集更多部落前往西南,不仅要救援,更要寻找那些失联的部落,尽可能多地挽救生命。
连续两次巨大的天灾,如同两记重锤,狠狠砸在伏羲的心上。他看着救援队伍远去的背影,看着祖地依旧在不断增加、等待他指引的族人,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无力与迷茫。
人力终有穷尽,天灾却无处不在。水患、地震、狂风、旱魃……这些来自自然的伟力,轻易就能摧毁他们用血汗建立起来的家园。他教族人渔猎,教他们耕种,教他们建立秩序,可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毁灭,这一切似乎都显得那么渺小。
“难道,我们只能被动地等待灾难降临,然后尽力去救援吗?”伏羲喃喃自语,眉头紧锁,目光投向深邃的夜空,仿佛想穿透那层层的云雾,去窥探那隐藏在天地间的规律。他开始思考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如何才能减少天灾带来的损失?甚至,能否提前知道天灾的发生,从而避免它?这个问题,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将他牢牢困住,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之中。他知道,这或许是人族要面对的,又一个巨大的挑战。
百年光阴,于凡人而言已是数世轮回,但对于伏羲而言,却仿佛只是弹指一瞬。他将自己几乎完全沉浸在那座位于渭水河畔的草庐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不再仅仅是观察,而是开始推演,试图将玄龟所言的天地密码、那龟背上的神秘纹路、星辰运行的规律,以及世间万物的生息变化,尽数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之中。
他的推演过程,枯燥而艰辛。无数个日夜,他面对着地上、石上、木板上画满的符号与线条,反复修改,不断尝试。有时他会陷入深深的迷茫,感觉离真相越来越远;有时又会豁然开朗,仿佛抓住了某种模糊的脉络。他的身体因为长期的静坐与思索而略显清瘦,眼神却愈发深邃,仿佛能穿透时空,直视万物的本质。
就在这漫长的求索之中,仿佛有一扇尘封已久的大门,在他意识深处悄然开启了一道缝隙。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仿佛他并非第一次经历这一切,这些关于天地、关于变化的道理,似乎早已铭刻在他的灵魂深处,只是被厚厚的尘土掩埋。他感觉自己的思维变得异常敏锐,对天地间细微的震动、气流的走向、星辰的闪烁,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或许就是玄龟所说的,觉醒了一丝本源。
他终于从龟背上的那奇异纹路中,领悟到了一种宇宙最基本的构成方式——那是关于“变化”的规律,是描述世界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混沌到有序的根本法则。他将其凝练为八个基本符号,象征着天、地、水、火、风、雷、山、泽这八种最基本、最原始的状态与力量。这,便是“八卦”的雏形。
八卦的诞生,让伏羲对星象的理解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他发现,星辰的排列与运动,与八卦所代表的八种状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星辰的明暗、位置、组合,似乎都在用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语言,讲述着八卦所蕴含的宇宙真理。于是,在八卦的基础上,伏羲又发展出了“观星术”,试图通过观测星辰的变化,来更精确地预测天气、地理的变迁,甚至预知一些可能发生的灾难。
就在他初步完成八卦的推演,并开始将其与星象结合时,心中那股顿悟后的余韵尚未散去,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突然浮现:他画出的这八个符号,真的能完美地对应那龟背上的纹路吗?那纹路中蕴含的,仅仅是这八种状态吗?还是说,这八种状态之间,还存在着更复杂的联系与变化?
这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击中了他。他猛地站起身,推开门,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大步流星地冲向了不远处的渭水河畔。他要再看一看那只白龟,再看一看那龟背上的神秘纹路,将自己的推演与之对照,进一步参悟这八卦的奥妙与不足。
河水依旧静静流淌,那只白龟似乎感应到了伏羲的急切,竟再次缓缓浮出水面,龟背上的纹路清晰可见。伏羲俯下身,凝视着,将心中的八卦符号与龟背上的图案反复比对、揣摩,试图从中找到更深的联系,让这刚刚诞生的智慧之果,更加完善、更加贴近那天地间最本源的真理。他的推演,才刚刚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也更加深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