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裹挟着湿气,如同一把把利刃,刮过楚军驻扎的营寨。原本整齐有序的帐篷间,此刻弥漫着压抑的气息。此起彼伏的咳嗽声、痛苦的呻吟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陈国边境的这场疫病,来得迅猛而无情,短短几日,便让不少身强体壮的将士倒下,楚军死伤惨重,士气也跌入了谷底。
樊姬在郢都听闻消息时,心猛地揪紧。她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脑海中浮现出军营里那些染病将士痛苦的模样。没有丝毫犹豫,她立即命人准备车马,执意要前往军营。身边的侍从纷纷劝阻,他们担心疫病凶险,樊姬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设想。但樊姬心意已决,眼神坚定地说道:“将士们为楚国征战沙场,如今身陷困境,本宫怎能坐视不理?”
年幼的芈瑶听闻母亲要前往军营,也吵着要一同前去。樊姬本想拒绝,可看着女儿那充满担忧与期待的眼神,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就这样,樊姬带着芈瑶,领着一队宫女,马不停蹄地朝着军营赶去。
当马车抵达军营时,一股刺鼻的药味和腐臭气息扑面而来。樊姬皱了皱眉头,掀开帘子,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凄凉景象:病弱的士兵躺在简易的床榻上,脸色苍白如纸,有的不停地呕吐,有的高烧昏迷。军医们神色疲惫,在各个帐篷间来回奔走,却依然难以应对如此大规模的疫病。
樊姬没有片刻耽搁,立刻着手安排。她命宫女们在营地中央架起几口大锅,按照从宫中带来的药方,熬制汤药。那些药材,是她临行前,命人翻遍太医院的典籍,精心挑选准备的。熊熊烈火在灶下燃烧,药香渐渐弥漫开来,冲淡了几分营地中的恶臭。
熬好汤药后,樊姬亲自端起木碗,走进一个个帐篷。她俯下身,轻声呼唤着昏迷的士兵,小心翼翼地将汤药喂进他们口中。有些士兵意识模糊,汤药洒出不少,樊姬也不恼,只是用帕子轻轻擦拭,继续耐心地喂食。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将士们坚持住,喝了这药,病就会好起来,楚国还等着你们凯旋。”
一旁的芈瑶,虽年幼,却也不害怕。她学着母亲的样子,穿梭在帐篷之间。看到痛苦呻吟的士兵,她会轻轻地握住他们的手,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叔叔们别怕,药很苦,但喝下去就不难受了,我生病时喝药,也是这样的。”孩子们的话语总是有着神奇的力量,那些被病痛折磨的士兵,听到芈瑶的安慰,眼中竟也露出了一丝温暖的笑意。
然而,疫病的防治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时间推移,药材渐渐短缺,而染病的士兵却不见减少。樊姬心急如焚,她一方面派人加急回郢都求取药材,另一方面,开始在军营附近的山林中寻找可用的草药。她不顾自身安危,带着几名懂医术的宫女,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仔细辨认每一株草药。
有一次,在寻找草药的途中,樊姬不慎滑倒,摔下山坡。幸好被一棵大树拦住,才没有酿成大祸。但她的手臂和腿部都被尖锐的石头划出了深深的伤口,鲜血染红了衣衫。随从们惊慌失措,想要立刻带她回营疗伤,樊姬却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伤口,便又坚持继续寻找草药。她说道:“将士们还在等着救命,我这点伤算得了什么。”
在樊姬和芈瑶的不懈努力下,再加上郢都送来的新一批药材,疫情终于得到了控制。患病的士兵们逐渐康复,脸上也重新有了血色。军营中,原本低落的士气开始回升。康复的士兵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奋勇杀敌,报答樊姬和芈瑶的救命之恩。
看着重新焕发生机的军营,樊姬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这场与疫病的战斗,他们胜利了。而这胜利,不仅拯救了无数将士的生命,更凝聚了楚军的军心,为楚国攻略陈国的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充满硝烟与病痛的战场上,樊姬和芈瑶,用她们的坚韧与善良,书写了一段动人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