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都章华宫内,青铜编钟余韵未散,熊旅却已没了欣赏乐舞的兴致。案几上燕国使臣刚刚呈递的国书,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他心头。燕国北疆屡遭东胡侵扰,国力衰微,如今竟主动提出和亲之议,愿将燕国公主嫁入楚国,以结秦晋之好。
“大王,燕国此举诚意可嘉,和亲既能彰显我大楚仁德,又能免去一场兵戈,不失为良策。”右尹斗般上前一步,拱手进言。殿内群臣纷纷点头,赞同之声此起彼伏。
熊旅摩挲着腰间的玉珏,目光扫过殿内众人,心中却仍有疑虑。就在这时,一道明丽的身影从侧殿轻盈走来,正是他最宠爱的女儿芈璇玑。只见她一袭赤色华服,绣着展翅欲飞的玄鸟,发间玉簪摇曳,不卑不亢地施了一礼:“父王,女儿以为和亲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熊旅眉头微挑,饶有兴致地看着女儿:“璇玑,你有何见解?”
芈璇玑抬眸,眼中闪烁着聪慧的光芒:“燕国向来反复无常,今日因东胡威胁而求和亲,他日若局势有变,难免背盟。和亲只能解一时之困,却非长久之计。依女儿之见,不如扶持其国内亲楚势力,从内部瓦解,如此方能真正掌控燕国,为我大楚所用。”
“笑话!”左尹阳匄嗤笑一声,“小小女子,懂什么军国大事?燕国远在北疆,我们如何插手其内政?和亲乃是两国邦交正道,岂容你在此胡言!”
芈璇玑不慌不忙,向熊旅福了福身,朗声道:“父王,女儿愿亲自前往燕国,以‘共抗东胡’为饵,说服燕国贵族倒戈。女儿虽为女子,但自幼研读兵法谋略,亦曾随父王征战,对燕国局势也有所了解。若能成功,楚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将燕国纳入版图;即便不成,女儿也愿以性命担保,不损楚国分毫威严。”
熊旅凝视着女儿坚毅的面容,想起她自幼便展现出的过人胆识与智慧。当年楚军与庸国交战,正是芈璇玑识破庸军弱点,助楚军大胜。沉吟良久,他重重一拍案几:“好!准了!璇玑,本王命你为特使,即刻启程前往燕国!”
三日后,芈璇玑率领使团踏上了北上之路。寒风凛冽,路途艰辛,但她的眼神却愈发坚定。抵达燕国都城蓟城后,她并未急于求见燕王,而是暗中派人联络燕国贵族中的亲楚势力。
燕国丞相子之,素有野心,却因出身低微而备受排挤。芈璇玑亲自登门拜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丞相之才,远超常人,却因出身不得施展。若能助楚国掌控燕国,他日丞相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东胡、齐、赵皆不足惧。楚国愿为丞相后盾,助您成就霸业。”
子之心中动摇,却仍有疑虑:“楚国当真会全力相助?”
芈璇玑取出熊旅的密信,信中承诺,只要子之助楚国掌控燕国,楚国便承认他在燕国的地位,并派兵协助他抵御东胡。子之接过信,眼中闪过贪婪与野心,终于点头应允。
与此同时,芈璇玑又以丰厚的礼物结交燕国其他贵族,向他们宣扬楚国的强大与仁德,称楚国愿与燕国结盟,共同抵御东胡,共享北疆之利。在她的巧言善辩下,越来越多的燕国贵族倒向楚国。
三个月后,局势已然明朗。在子之的策划下,亲楚派在燕国朝堂上占据上风,燕王迫于压力,不得不主动向楚国示好,提出归附之意。
消息传回郢都,熊旅大喜过望。当芈璇玑凯旋而归时,他亲自出城相迎,望着女儿疲惫却骄傲的面容,感慨万千:“吾女之智,不输须眉!有女如此,乃楚国之福!”
自此,燕国成为楚国在北疆的重要盟友,楚国势力进一步扩张。而芈璇玑的名声,也在诸国间传颂,成为令无数男子都为之赞叹的传奇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