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声停在王宫门前。艾琳翻身下马,莱昂紧随其后。两人一路沉默,穿过长长的宫道。清晨的风带着凉意,吹过空旷的广场。守卫们低头行礼,没有多言。
她没有回政务厅,也没有去议事殿。而是径直走向东侧高台。那里是整座王宫最高的地方,能看见整个都城。
太阳刚升起来不久,光线洒在屋顶上,街道开始热闹。市集里有人摆摊,卖菜的、卖陶器的、修鞋的,各自忙碌。几个孩子追着一只狗跑过巷口,笑声传得很远。远处田地里,农夫赶着牛犁地,身后翻出整齐的土沟。工匠区传来铁锤敲打的声音,节奏稳定。学堂外,书生们站在檐下朗读,声音整齐。
艾琳靠在石栏边,看了很久。
莱昂站到她身旁,顺着她的视线望出去。“和以前不一样了。”他说。
艾琳点头。“不是一天变的。”
他们都没有再说话。风吹动衣角,城中的一切都在动,但他们的身影静止着。
过了片刻,鼓声响起。
一开始是一点点,从南街传来。接着更多鼓声加入,还有笛子和铃铛的声音。一队人从主道走来,抬着花车。车上堆满稻穗、苹果、陶罐,象征丰收。人们穿着节日的衣服,脸上涂了彩粉,边走边唱。队伍越来越长,后面跟着舞者,踩着鼓点旋转。
有人看到高台上的身影,突然指过去。歌声停了一瞬,紧接着,所有人都抬头望来。
欢呼声炸开。
“女王万岁!”
“莱昂将军万岁!”
“愿王国永安!”
声音一波接一波,像潮水漫过城墙。有人跪下,有人挥手,有人只是站着,静静看着王宫方向。一个老农放下锄头,摘下帽子,深深弯腰。一个小女孩把手中的花抛向空中,花瓣随风飘起。
艾琳的手轻轻搭在石栏上,指尖触到粗糙的砖面。这块石头她走过无数次,如今摸上去,感觉不同。
她想起七年前的那个冬天。城里饿死了人,雪盖住尸体,没人收。叛军烧了粮仓,百姓跪在宫门外求一口饭。那时她站在这里,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不知道明天能不能活过今天。
现在,同样的位置,同样的风,却什么都不一样了。
“我们做到了。”她说。
莱昂转头看她。他的眼角有了皱纹,头发也白了几根。但他笑了一下,很轻,却很稳。
“是。”他说,“你做到了。”
“我们一起。”
他又看了看城中。庆典还在继续,花车已经走到中心广场,人们围成圈跳舞。炊烟从各家升起,午饭的香味隐约可闻。
“接下来呢?”他问。
艾琳没有立刻回答。她看着西边的山道。那里曾经埋伏过敌军,现在有商队缓缓走来,旗帜上写着南境商盟的标记。再往北,新修的驿站冒出炊烟,守兵在门口晒太阳。东面的河渠边,工人正在加固堤坝,为春汛做准备。
一切都按着秩序运行。
“没有接下来了。”她说,“这就是结果。”
莱昂懂她的意思。他们不再需要打仗,不再需要彻夜开会,不再需要盯着密报找线索。那些年撑过来的每一刻,都是为了今天这种平常的日子。
一名侍从快步走来,在台下停下。“陛下,百姓请您下去露一面。”
艾琳摇头。“不必了。”
“他们说,只想看看您。”
“我已经在这儿了。”
她没有动。人群依旧在欢呼,但她知道,真正重要的是他们能安心生活,而不是记住谁拯救了他们。
太阳渐渐升高,照得城市发亮。孩子们在喷泉边玩水,妇女提着篮子回家做饭,铁匠铺打出新的犁头,准备卖给乡下的农户。学堂里换了一茬学生,但读书声没变。
一名书记官拿着卷轴走上高台。“这是今早各地送来的汇报。西岭郡完成春耕登记,南境三县上报水利进展,北防营例行巡检无异常。”
艾琳接过卷轴,打开看了一眼,又合上。“放着吧。”
书记官犹豫。“要不要批注?”
“不用。”她说,“事情正常推进就好。”
书记官退下。莱昂看了眼那份卷轴,笑了。“你以前会一条条看,一条条批。”
“那时候怕出错。”她说,“现在不怕了。”
因为制度在运转,人也在成长。伊森接手了政务改革,陈远回到村子做了村正,影七成了情报总管。每一个曾参与战斗的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她转身准备离开。
刚走两步,又停下。
夕阳开始西沉,整座城笼罩在金色光里。屋檐、塔楼、街道、田野,全都像被镀了一层边。远处的山影拉得很长,安静地卧着。
她回头望去。
百姓还在庆祝,鼓声未歇。花车旁堆满了礼物,有人写下祝福挂在树上。一个盲人老者坐在台阶上,手里抱着琴,轻轻弹了一段调子。那曲子她听过,在三年前的文化节上,老人说那是“日子该有的声音”。
艾琳站了很久。
风从背后吹来,带着饭菜香和孩子的笑声。
她终于开口。
“这不是结束。”
她的手扶着石栏,目光落在最远的天际线上。
一只鸟从城楼上飞起,翅膀展开,掠过宫殿顶端,朝着落日的方向飞去。
莱昂走到她身边,顺着她的目光望去,似乎也看到了那片未知的远方。“那接下来的路,我们要怎么走?”他问道。
艾琳思索片刻,说道:“我们虽然让王国恢复了生机,但外面的世界还很大。我们要让王国的影响力传播出去,与更多的地方建立友好的贸易和文化往来。”
莱昂点头表示赞同,“我可以派遣一些经验丰富的将领,带着使者去周边的国家和部落,传达我们和平友好的意愿。”
艾琳微笑着说:“很好,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国内的建设。教育方面,要培养更多有学识、有技能的人才,让他们为王国的未来出谋划策。”
莱昂接着说:“农业和工业也不能放松。我们要鼓励农民采用更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工匠们也需要不断创新,制造出更好的商品。”
艾琳补充道:“还有医疗,我们要建立更多的医馆,培养更多的医生,让百姓们在生病的时候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两人正讨论着,一名信使匆匆赶来,单膝跪地,呈上一份书信。“陛下,这是北境传来的急信。”
艾琳接过信,眉头微微一皱。信中说,北境的部落最近有异动,似乎在集结兵力,有侵犯王国边境的迹象。
莱昂立刻说道:“陛下,我这就去北境,看看情况。”
艾琳思考了一下,说:“先不要轻举妄动。我们先派遣使者去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意图。如果他们真的有侵犯的想法,我们再出兵也不迟。”
莱昂领命而去,开始安排使者前往北境。艾琳则回到政务厅,召集大臣们商议应对之策。
在会议上,大臣们各抒己见。有的主张立刻出兵,给北境部落一个下马威;有的则认为应该先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
艾琳耐心地听取了每个人的意见,最后说道:“我们现在的王国刚刚稳定下来,百姓们需要和平的环境休养生息。所以,我们还是先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同时,我们也要做好战争的准备,以防万一。”
几天后,使者从北境回来了。他带回消息说,北境部落之所以集结兵力,是因为他们的领地遭遇了严重的旱灾,粮食短缺,他们希望能从王国得到一些援助。
艾琳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召开一次御前会议,讨论是否给予北境部落援助。
在会议上,有些大臣反对援助,认为北境部落曾经多次侵犯王国边境,不值得帮助。但艾琳却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不能只看到过去的仇恨。现在他们遭遇了困难,如果我们能伸出援手,不仅可以避免一场战争,还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友谊。”艾琳说道。
经过一番讨论,大臣们最终同意了艾琳的提议。王国决定向北境部落提供一批粮食和物资,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北境部落收到援助后,非常感激。他们派出使者来到王宫,向艾琳表达了他们的谢意,并表示愿意与王国结成友好同盟。
从那以后,王国与北境部落的关系越来越好。双方开始进行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周边的国家和部落纷纷派使者前来,与王国建立友好关系。
艾琳和莱昂看着王国日益繁荣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欣慰。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他们多年努力的结果,也是全体臣民共同奋斗的成果。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艾琳和莱昂再次登上了东侧高台。此时的都城比以往更加繁华,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店铺林立。远处的农田里,庄稼长势喜人
,一片丰收的景象。
“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艾琳感慨地说。
莱昂紧紧握住她的手,说:“是啊,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我们携手同行,王国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他们望着远方,仿佛看到了王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那只曾经从城楼上飞起的鸟,此时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见证着这个王国的辉煌与变迁。
(本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