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舒并未急躁着表功,而是如同最耐心的猎手,在繁杂的宫人档案和当值记录中,试图找出那个关键的、与和王府或沈贵妃存在隐秘联系的名字。
然而,线索如同沉入深潭的石子,悄无声息,调查陷入了胶着。
就在容舒苦寻突破口之际,一场看似偶然的“意外”,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骤然打破了僵局。
五皇子裴昕,年方十七,生母柔嫔容氏性情温婉,不争不抢。
裴昕继承了母亲的温和,却也带着少年人的好奇与些许跳脱。
他厌烦宫宴后的肃杀气氛,这日午后,便带着贴身小太监常安,想去西苑马场看看新得的马驹。
行至半路,一个面生的小太监匆匆从岔路跑来,见到裴昕,连忙躬身行礼,神色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焦急:“奴才给五殿下请安!殿下可是要去马场?方才奴才瞧见马监的刘公公正寻您呢,说是有匹小马驹似乎有些不适,让您快去看看!”
裴昕一听爱驹可能不适,心头一紧:“小马驹怎么了?”
“奴才……奴才也不甚清楚,只听刘公公念叨了两句,似乎有些蔫蔫的。”小太监低着头回答。
“走!快去看看!”裴昕不疑有他,立刻就要改道。
“殿下,”那小太监连忙又道,“走这边竹林近道更快些!绕过假山,穿过去就是马场后门了!”
他指着一条相对僻静、靠近御膳房后库的竹林小径。
裴昕救马心切,未作多想,便带着常安,跟着那小太监快步拐入了竹林。
竹影婆娑,小径幽深。
刚走到竹林深处,靠近一处假山石时,裴昕眼角的余光忽然瞥见假山另一侧,一个穿着低等杂役太监服饰的身影,正鬼鬼祟祟地蹲在一口废弃的枯井旁,怀里鼓鼓囊囊的,似乎在往井口堆积的枯叶下塞什么东西。
那人动作慌张,左右张望,显得十分可疑。
裴昕脚步一顿。
他并不认识那个太监,但那人行迹鬼祟,绝非善类。
裴昕少年心性,虽不喜争斗,却也有一份正直和好奇心,他低声对常安道:“你看那人,在做什么?”
常安也看到了,小声道:“殿下,看着像是在藏东西……鬼鬼祟祟的,怕不是偷了宫里的物件?”
就在这时,那太监似乎塞好了东西,站起身,又紧张地四下张望。
裴昕和常安下意识地往竹影深处缩了缩。
那太监没发现他们,匆匆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低着头,快步朝着竹林另一头溜走了。
“殿下,咱们……”常安有些犹豫。
裴昕看着那太监消失的方向,又看了看那口枯井,眉头微蹙。
他虽不谙世事险恶,但也知道宫中规矩森严。此人行迹如此可疑,埋藏之物恐怕非比寻常。
联想到近日宫中紧张的气氛,他心中隐隐觉得此事或许不简单。
“常安,”裴昕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你守在这里,盯着那口井,别让旁人靠近。我去……去禀报母后。”
他本想去内务府,但直觉告诉他,此事可能牵扯甚大,直接禀报皇后更为稳妥。
坤宁宫内,余皇后听闻五皇子裴昕求见,并称有要事禀报,立刻宣见。
裴昕进来后,神色认真地将自己在竹林“偶遇”可疑太监埋藏物品的经过,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皇后,语气沉稳,条理清晰,并未夸大其词。
“儿臣并不认识那太监,只是见他行迹鬼祟,埋藏物品,恐有不轨。因事关宫禁,不敢擅专,特来禀报母后。”裴昕最后说道。
余皇后听完,凤目微凝,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只是温声道:“昕儿做得很好,心思缜密,处事稳重。此事母后知道了,你且先回宫歇息,莫要声张。”
裴昕行礼告退。他离开坤宁宫,心中并无太多波澜,只觉得做了件该做的事。
裴昕走后,余皇后脸上的温和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寒。
她立刻召来心腹大太监,低声吩咐了几句。
不过半个时辰,那个在枯井埋东西的小太监便被悄无声息地带到了坤宁宫偏殿。一同被起获的,还有埋在枯叶下的那个小布包——里面是几锭小金锞子和一个没有任何标记的青花小瓷瓶。
接下来的“审讯”过程,外人无从知晓。
只知道当余皇后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已是面罩寒霜,凤威凛凛。
她以雷霆之势下令,拿下了和王府的管事太监福禄,并传召沈贵妃。
那小太监说自己名叫小顺子,声称受和王身边大太监福禄的指使,勾结了与他同乡的太子身边的太监小林子,在中秋宫宴前将瓷瓶中的“药水”涂抹在太子金樽内壁,事后得了金锞子赏赐。
面对小顺子涕泪横流的“供认”,以及作为“铁证”的金锞子和那个被太医初步判定为“含有可致人呕吐眩晕成分”的瓷瓶,沈贵妃惊骇欲绝,直呼冤枉,痛斥这是栽赃陷害!
然而,人证物证俱在,且指向明确。
事态迅速升级,震动宫廷。
然而,就在朝野以为一场大狱即将掀起之际,昭乾帝裴悫出面了。
帝后二人在御书房密议良久。
最终,皇帝的旨意下达:
“查,御膳房太监小顺子,受和王府管事太监福禄指使,于中秋宫宴前,以不明药物涂抹太子金樽,致太子御前失仪。福禄已供认收受钱财,受人指使,然其攀咬贵妃皇子,言辞反复,不足为信。小顺子、小林子背主忘义,构陷储君,罪大恶极,着即杖毙!”
“和王府管事福禄,御下不严,纵容恶奴,着杖责八十,革去管事之职,发配皇陵苦役!”
“沈贵妃,协理宫宴,用人失察,致生事端,罚俸半年,禁足三月,静思己过。”
“三皇子裴旭,约束府邸不力,罚俸一年,闭门思过一月。”
“太子裴晟,御前失仪,虽事出有因,然亦有失谨慎。念其病体初愈,着解除禁足,安心静养。”
“另,万寿节将至。着太子裴晟,领衔筹备万寿庆典事宜,以彰孝道,以慰朕心。一应属官,各归其位,尽心辅佐,不得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