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赤诚之心?”
“为了国家大义?”
李世民忽然大笑起来,笑声中没有半分暖意,只有无尽的寒意与失望。
“父皇,您……”
李泰愣愣看着皇帝。
父皇为何这种反应?这和他设想的不一样啊!
父皇不应该是感动的热泪横流,大加赞赏吗?
“哈哈哈……”
李世民笑着:“好一个赤诚之心!好一个国家大义!青雀,朕的好儿子,你当真是感人肺腑啊!”
笑声戛然而止。
李世民猛地一拍御案,霍然起身,巨大的声响,震得李泰浑身一颤。
“你当朕是那昏聩无能的亡国之君,可以任你在此巧言令色,欺瞒愚弄吗?”
李世民一步踏下御阶,居高临下俯视着李泰:
“为了国家大义?朕看你是为了你一己之私!为了你那点野心和贪念!”
李世民指着李泰的鼻子:“你口口声声郑公忠良,士林典范!”
“可你心里,何尝在意过郑玄泰的死活?”
“你不过是看准了这个机会,可以让你跳出樊笼,重新搅动风云的机会!”
“你不过是煽动那些官员士子,来为你自己积攒声望,收买人心!”
李世民的目光锐利如鹰隼,直视李泰内心:
“你怨恨朕将你幽禁!你嫉妒恪儿当了太子!你不甘就此沉寂!”
“所以,稍有动静,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把自己打扮成一副忧国忧民,仗义执言的贤王模样!”
“你抨击太子,真的是为了所谓的公道?”
“不!”
“你是为了打击他的威信,是为了向朕,向所有人证明,你李泰比恪儿更贤明,更得人心!”
李世民的声音越来越高,怒火越来越盛:
“你以为朕看不穿你这点伎俩?你以为跪在宫门前,说几句漂亮话!”
“就能蒙蔽圣听,就能让朕觉得你幡然醒悟,成了国之栋梁?!”
“荒谬!可笑!”
李世民胸口剧烈起伏,眼中是毫不掩饰的厌恶:
“你这不是赤诚,是虚伪!不是公心,是私欲!”
“你这是在拿国事当儿戏,拿朕的江山当你的赌注!”
“为了你那点可怜的野心,你不惜火上浇油,将事态扩大,将朝廷的体面、皇家的威严踩在脚下!”
“你……你这个孽子!蠢货!蠢猪!笨猪!”
这一番怒骂,如惊雷在李泰耳边炸响,将他心里的侥幸和幻想击得粉碎。
李泰跪在地上,脸色惨白如纸,浑身瑟瑟发抖。
再也说不出任何狡辩之词,只剩下恐惧。
“来人!”
李世民的声音不高,在殿内清晰地回荡。
殿门外候命的金甲侍卫,立刻应声而入。
“将这个蠢笨如猪,处心积虑的蠢货,给朕押回魏王府,严加看管!”
李世民冷冷道:“没有朕的旨意,胆敢再踏出府门半步,尔等与守门士卒,皆以失职论处,严惩不贷!”
“是!陛下!”
“父皇!父皇!儿臣一片赤心啊父皇!!”
李泰吓得魂飞魄散,涕泪横流大声哭喊起来。
然而,李世民根本不再看他一眼,只是厌恶地挥了挥手:“带下去!”
几名如狼似虎的金甲侍卫立刻上前,毫不客气地架起瘫软在地的李泰。
李泰兀自挣扎哭喊,却被侍卫们铁钳般的手臂牢牢制住,连拖带拽。
在一片哭嚎声中,迅速被押离了甘露殿。
那凄厉的喊叫声沿着宫殿长廊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森严的宫墙之外。
殿内重新恢复了寂静,却弥漫着压抑的气息。
李世民一屁股坐回御座,闭上双眼,抬手用力揉着剧烈跳动的太阳穴。
良久。
李二才缓缓睁开眼,转向一直屏息静气侍立在侧的王德,声音沙哑:
“王德!”
“奴婢在!”
王德连忙躬身。
“恪儿那边……”李世民微微停顿,似乎在斟酌用词,“可有任何动静?”
王德将身子躬得更低:“回大家,东宫至今……并无任何消息传出!”
“宫门外的情形,以及方才魏王殿下之事,想必早已传入东宫!”
“然太子殿下,依旧平静如常,未见任何人出入,也未见有任何谕令。”
“依旧平静如常?”
李世民闻言,眉头不由深深地皱了起来。
这不合常理。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清流官员与士子聚集宫门,舆论汹汹,矛头直指太子。
甚至连李泰都跳出来兴风作浪,恪儿……怎么可能如此沉得住气?
这异常的平静,反而让李世民心中升起不安。
“算了!过去看看吧!”
李世民一挥手:“王德,移驾承天门!”
……
李泰被两名金甲侍卫一左一右牢牢架着,很快出了巍峨的承天门。
岂料刚出来,就听到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与甲胄碰撞的铿锵之音传了过来。
李泰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挣扎着扭头望去。
只见朱雀大街方向,黑压压一大群兵马,浩浩荡荡朝承天门开来。
旌旗招展,兵戈如林,森严的杀气扑面而来。
粗略估计。
至少有上万人!
在队伍最中央。
由二十四名魁梧力士抬着一顶蟠龙纹饰,极尽奢华的明黄色储君玉辇。
虽有锦缎帘幕垂落,遮挡了内里的情形。
但放眼大唐。
能有此等仪仗,除了太子李恪,绝无第二人!
“他……他竟然还敢来?!”李泰先是一愣,随即涌起一股嫉妒与怨恨。
他死死盯着那顶玉辇,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与此同时。
那些跪地请愿的官员和士子们,也被太子仪仗所吸引,纷纷看了过去。
大队人马很快来到广场近前,齐齐停下脚步,随即如潮水般向两侧分开,让出一条宽阔的通道。
二十四抬的太子玉辇,沿着这条通道行至众人前方,最终稳稳停下。
现场一片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垂落的帘幕上。
侍立在玉辇之侧的高瑾,立刻挺直腰板,运足中气,清晰地高声唱喏:
“太子殿下驾到!”
这一声宣告,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打破了死寂,激起了滔天巨浪。
请愿的官员和士子们,终于彻底反应过来:
正主来了!
那个他们口中迫害贤良、倒行逆施的太子,竟然亲自过来了!
短暂的惊愕过后。
人群中一些处心积虑,想要借此机会扬名立万,青史留名的官员和激进士子,一下子变得亢奋起来。
他们纷纷从地上跳起,争先恐后冲到玉辇前方,指着那尚未掀开的帘幕,唾沫横飞,破口大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