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都护府,原罗刹国雅克萨城。
曾经的木质城堡早已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用坚冰和巨石混合筑成的、更为雄伟坚固的城池。城墙上,大华的龙旗在凛冽的寒风中猎猎作响,宣示着这片广袤黑土地新的主权。
都护府衙门内,一场特殊的会议正在进行。
主位上,坐着的并非都护李敢,而是风尘仆仆、从西线一路赶来的西北军区司令,张猛。
他的左右手,则是东北军区司令赵猛,以及负责整个北疆后勤补给线的特种运输营营长李昂。
大华在西伯利亚前线的两位最高军事统帅,在此刻齐聚一堂。
“张帅,赵帅,根据陛下的最新旨意,北疆的拓殖与军政管理,必须立刻进行系统性的规划。”李敢作为地主,首先开口,语气恭敬。
张猛,这位在冰天雪地里率领十万大军千里奔袭的悍将,肤色被冻成了紫铜色,但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他展开一张巨大的羊皮地图,上面用朱砂和墨笔,详细标注了已探明的山川、河流、矿藏和移民定居点。
这张地图,是无数斥候用双脚和生命换来的。
“陛下远在长安,但对北疆的规划,却比我们这些亲历者看得更远。”张猛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单纯的军事占领,是沙上筑塔。只有让移民真正在这里扎下根,将这片土地变成他们的家园,我们的胜利,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胜利。”
赵猛,这位从龙之臣,也是李信一手提拔起来的宿将,点了点头,沉声道:“不错。罗刹人之所以守不住这里,就是因为他们只把这里当成流放犯人和攫取皮毛的殖民地。而我们,要把这里建成大华的粮仓、矿场和坚不可摧的北方屏障。”
“陛下的意思是,”张猛的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巨大的圈,这个圈几乎囊括了整个东西伯利亚,“将原有的‘北安’‘东宁’两个都护府,进行拆分和重组,正式设立三个行省,纳入大华行政体系。”
他的手指,落在了地图的三个区域。
“以勒拿河为界,东部,直至白令海峡,设立‘安东省’,省会设在雅克萨,也就是我们脚下的北安城。此地扼守东部航道,面向美洲大陆,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以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广阔的中西伯利亚高原为核心,设立‘镇北省’,省会设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此地矿产最为丰富,已探明的铁矿、煤矿、铜矿不计其数,将是未来北疆的工业心脏。”
“以鄂毕河为界,西部,直至乌拉尔山脉东麓,设立‘靖西省’,省会设在托木斯克。此地是抵御罗刹人反扑的最前线,也是未来我们与罗刹国通商的门户。”
安东、镇北、靖西。
三个充满大华风格的名字,如三颗钉子,狠狠地钉在了这片新开拓的疆土上。
这不仅仅是名字的改变,更是一种从军事管制到民政管理的根本性转变。
李昂在一旁补充道:“为配合三省建制,陛下已下令,从行政总院抽调三百名精干官吏,由王砚副院长亲自培训后,即日北上。同时,拓殖总署将再组织三十万户移民,分三批,于明年春夏两季,迁往三省各地。”
五十万户,超过两百万的人口!
在座的众人,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如此规模宏大的人口迁徙和行政建制,堪称史无前例。这充分展现了李信要将西伯利亚彻底消化,使其成为大华固有领土的决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政未立,教化先行。”赵猛补充道,“陛下还下了一道旨意,在三省省会,以及所有超过五千人的定居点,必须建立蒙学。所有移民适龄子弟,必须入学。除了读书识字,‘格物’与‘大华历史地理’为必修课。”
众人心领神会。
这是要从根上,从下一代起,就彻底抹去这片土地上属于罗刹的痕迹,深深烙上华夏的印记。让这里的孩子们,从识字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自己是谁,脚下的土地属于谁。
会议的最后,张猛和赵猛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张猛的西北军区,主力将西移,驻守靖西省,构建以托木斯克为核心的乌拉尔山防线,震慑罗刹。
赵猛的东北军区,则负责镇北省和安东省的防务,清剿残余的罗刹势力,并勘探东部海岸线,为未来建立不冻港做准备。
而李昂的特种运输营,则要承担起更艰巨的任务——修建贯穿三省的“北疆大动脉”。
“陛下有令,以蒸汽运输车为基础,修建一条从北安城,经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直达托木斯克的碎石公路。沿途,每五十里建一座驿站,每两百里建一座兵站。”李昂的表情无比严肃,“这条路,是三省的生命线,也是大华北疆的脊梁。三年之内,必须全线贯通!”
一场决定了北疆未来百年格局的会议,就在这间简陋的衙门里结束了。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条条具体到人、具体到时间的命令。
当晚,张猛独自一人,登上了北安城的城楼。
他望着远处无尽的雪原和森林,仿佛能看到,在不久的将来,这片沉寂了千年的土地上,将会升起无数道炊烟,响起琅琅的读书声,传来工厂的轰鸣和火车的汽笛。
一个崭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华北疆,正在他的眼前,缓缓展开画卷。
而他,和他的袍泽们,将是这幅画卷最忠诚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