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午,西明市委常委会会议室。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光可鉴人,十一把高背椅肃然排列。这是林万骁到任后,第一次正式主持市委常委会。
九点整,林万骁准时步入会议室,在居中的主位落座。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与会众人。市长郑国涛坐在他右手边第一个位置,神色如常。副书记王志军、组织部长巫云山、纪委书记曾书林等人依次就座,每个人的表情都显得严肃而专注。
“同志们,开会。”林万骁没有多余的寒暄,声音平稳,直接切入正题。作为省委常委,他天然拥有更高的政治地位和权威,这种权威无需刻意强调,已然弥漫在整个会议室。
会议前半段,按照议程讨论几个常规议题,主要是听取近期重点工作汇报和审议几份政策性文件。气氛看似波澜不惊。
轮到市长郑国涛汇报政府方面工作时,他语气平稳,条理清晰,将经济运行、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情况娓娓道来,数据列举得颇为详实。然而,当提到几个关键问题时,他的措辞开始变得微妙。
“关于西山隧道的工程项目,”郑国涛推了推眼镜,语气轻描淡写,“由于前期地质勘查遇到一些未预料到的复杂情况,以及部分拆迁补偿协议尚未完全达成,工程进度比原计划略有滞后,目前正在积极协调解决,预计明年上半年能够实现贯通。”
林万骁记得资料上显示,西山隧道是连接主城区与新兴产业园区的关键通道,原计划今年年底通车,如今已延期近一年,郑国涛口中的“略有滞后”和“预计明年上半年”,显然是将一个重大工程延误的问题最小化了。
“另外,关于财政运行情况,”郑国涛继续汇报,“总体平稳,但受宏观经济下行和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性影响,加之历史遗留的一些政府性债务需要化解,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依然存在。我们将通过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积极应对。”
他将“历史遗留的政府性债务”一语带过,并未深入说明其具体规模和对当前财政的拖累程度,也没有提及可能存在的支付风险。林万骁之前微服私访时听到的关于公务员工资有时发放不及时的传闻,似乎在此找到了部分注脚。
郑国涛的汇报,技巧娴熟,既点出了问题,又巧妙地模糊了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给人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
林万骁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两笔。他没有当场打断或追问,仿佛完全接受了郑国涛的陈述。
会议进入人事议题,讨论几个局级岗位的微调方案。其中一个,是市住建局局长职位,原局长因病提前退休,需要任命新的负责人。组织部长巫云山介绍了人选考察情况,提出了拟任人选,现任市住建局副局长马文东。
“马文东同志业务熟悉,在副局长岗位上工作多年,经验丰富,我们认为他是接任局长的合适人选。”巫云山介绍完毕,看向林万骁和其他常委。
按照惯例,这种级别的人事调整,在林万骁到任前,已通过了前面几步组织程序,就等常委会讨论了,只要没有原则性问题,通常都会顺利通过。
市长郑国涛率先表态,语气肯定:“文东同志我是了解的,工作踏实,能力也强,熟悉住建领域全面业务,我同意组织部门的意见。”
几位常委也纷纷点头,表示没有异议。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此事即将敲定时,林万骁放下了手中的笔,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组织部长巫云山,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云山部长,在讨论马文东同志的任命前,我想了解一下,在他分管城市建设、市政管理等领域期间,相关的群众信访投诉量,特别是涉及工程质量、拆迁补偿、物业管理方面的投诉,近三年的具体数据和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一出,会议室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一下。
巫云山显然没料到新书记会问得如此具体和尖锐,他迅速翻看了一下面前的材料,回答道:“林书记,根据信访局提供的数据,近三年住建领域的信访量……确实保持在一定水平,其中涉及马文东同志分管领域的投诉……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
“百分之三十,”林万骁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这个比例不低。我注意到,其中关于几个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补偿不公、部分市政工程存在质量隐患的重复投诉、集体访现象,在过去两年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郑国涛,又扫过其他常委:“这说明在我们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完全跟上,群众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甚至积累了不少矛盾。住建局局长这个岗位,责任重大,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发展环境和民生福祉。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不仅懂业务,更要善于化解矛盾、严守底线、真正对人民群众负责的干部。”
他没有直接批评马文东,而是从工作实绩和群众反映的角度,提出了质疑。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直指要害。
“因此,”林万骁最终表态,语气果断,“对于马文东同志担任住建局局长一事,我认为需要慎重。建议组织部门进一步考察,或者考虑其他人选。这个岗位,暂时由志军同志(指副书记王志军)先代为分管一段时间,确保工作不断档。”
一票否决!
尽管林万骁的语气始终平和,但做出的决定却斩钉截铁。他利用其省委常委的权威和看似随意、实则精准掌握的情况,直接否决了市长和组织部共同提出的人选。
郑国涛的脸色微微变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如常,只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没有再看林万骁。巫云山则连忙记录,点头称是。
其他常委们神色各异,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目光低垂。他们清晰地感受到,这位新书记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随和”。他不动声色,却对基层情况了如指掌;他初来乍到,却敢于在人事安排这样的核心问题上果断出手。
这次看似平常的人事微调,成了林万骁在西明市委常委会上的第一次亮剑。他没有选择在政府工作报告问题上与郑国涛正面冲突,而是在自己拥有绝对主导权的人事议题上,精准地展现了自己的权威和底线。
会议结束后,林万骁率先离开会议室。他知道,这次“初试”只是一个开始。他通过否决一个局长人选,向所有常委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他这里,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远比资历和关系更重要。西明的政治生态,将因他的到来,开始发生潜移默化,却又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