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慧眼识珠,书记暗递登云梯
镇政府里的风言风语,像秋日清晨的薄雾,虽未散尽,却已无法完全遮蔽阳光。陈临海用近乎机械的严谨和沉默的坚韧,为自己镀上了一层无形的铠甲。他依旧准时上下班,高效处理所有琐碎事务,对周遭的议论听而不闻,仿佛一尊只会工作的雕像。
但变化,还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
王姐会在他泡茶时,悄悄往他杯子里多加几颗枸杞;小赵请教问题时,眼神里的崇拜之外,多了几分真诚的关切;甚至其他科室的人,背后议论依旧,但当面遇到时,那审视和轻蔑的目光也收敛了些许,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掺杂着些许忌惮的平静。
毕竟,一个能轻易化解激烈纠纷、又能写出让区里都点头的方案、还能在漫天流言中岿然不动的年轻人,谁又能断定他就真的永无出头之日呢?官场沉浮,世事难料。
这天下午,陈临海正在校对一份关于秋季防火的通知,内线电话响了。是王姐接的,她听了几句,脸色立刻变得恭敬起来,连声应着“好的,好的,周书记,他马上过去。”
放下电话,王姐看向陈临海,眼神里带着一丝惊讶和鼓励:“小陈,周书记让你现在去他办公室一趟。”
“周书记?”陈临海微微一怔。镇党委书记周安国,是新枣镇名副其实的一把手。他来镇上这些天,只在全体大会上远远见过几次,那是一个面容清癯、眼神锐利、不怒自威的中年男人,平时极少直接与普通工作人员打交道。
李伟也听到了,从报纸上抬起头,眼神复杂地闪烁了一下,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干咳一声:“书记叫?快去!别让领导等!注意礼貌,少说多听!”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味和紧张。
陈临海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他深吸一口气,放下笔,站起身,仔细抚平了衬衫上并不存在的褶皱,又下意识地检查了一下指甲是否干净。这是一种对权力的本能敬畏,也是对这次突如其来召见的重视。
他走出党政办,沿着略显阴暗的楼梯上到二楼。书记办公室在楼道最东头,门虚掩着。他站在门口,再次深呼吸,然后屈起手指,轻轻敲了三下。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沉稳、略带沙哑的声音。
陈临海推门进去。书记办公室比楼下任何一间办公室都要宽敞明亮一些,但也谈不上奢华。一套半旧的木质办公桌椅,后面是满满当当的书柜,里面多是政治、经济、农业方面的书籍,许多书脊都有反复翻阅的痕迹。一面国旗和一面党旗分立两侧。周安国正坐在桌后,戴着一副老花镜,批阅着文件。
“周书记,您找我?”陈临海站在办公桌前约一米五的地方,身体微微前倾,姿态恭敬而不谄媚。
周安国抬起头,摘下老花镜,目光如实质般落在陈临海身上,从头到脚仔细打量了一番。那目光并不严厉,却带着一种穿透性的审视,仿佛要剥开他平静的外表,看清内里的真实成色。
“陈临海同志是吧?坐。”周安国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语气平和,听不出什么情绪。
“谢谢书记。”陈临海依言坐下,只坐了半个屁股,腰杆挺得笔直,双手自然地放在膝盖上。
周安国没有立刻说话,而是从手边拿起一份文件。陈临海眼尖,认出那正是他之前做的关于“枣香情”产品的推广方案简要版。
“这个方案,是你做的?”周安国晃了晃那份文件,开门见山。
“是的,书记。是我根据李主任提供的资料,做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陈临海谨慎地回答,心里快速揣测着书记的意图。是觉得他越俎代庖?还是方案有什么问题?
周安国点了点头,手指在方案上点了点:“思路很清晰,切入点抓得也不错。比之前那家广告公司花里胡哨的东西实在得多。‘健康天然’、‘乡土情怀’,这两个点,打得很准。”
这是……表扬?陈临海有些意外,连忙道:“书记过奖了,我只是结合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做了点分析。”
“分析得很到位。”周安国放下方案,身体微微后靠,目光依旧锁定着他,“昨天老街赵大娘和刘老四那场纠纷,也是你处理的?”
“我当时刚好在场,和王姐一起了解了情况。主要是两位群众本身还是通情达理的,我只是帮忙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陈临海回答得更加小心,尽量将功劳淡化,突出群众和同事。
周安国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笑意,仿佛看穿了他这点小心思:“嗯,办法虽简单,但管用。基层工作,有时候就需要这种能一眼看到问题本质,又能拿出务实办法的劲头。和稀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他话锋一转,忽然问道:“听说你是今年刚考录的公务员?综合成绩第一?怎么分到我们新枣镇这穷窝窝来了?”
这个问题像一把精准的匕首,骤然刺向了陈临海一直试图掩盖的伤疤。他的心脏猛地一缩,血液似乎瞬间涌上了脸颊,又迅速褪去。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他该怎么回答?诉说不公?揭露张志鹏的作为?那会显得他怨天尤人,缺乏组织纪律性。隐瞒事实?在目光如炬的党委书记面前,又能隐瞒多少?
短短一两秒间,他脑中闪过无数念头。最终,他选择了最艰难也最稳妥的一种——直面,但淡化。
他抬起头,迎向周安国的目光,语气尽可能平静地说道:“报告书记,组织的安排自有道理。基层是最能锻炼人、最能了解实际情况的地方。能来新枣镇工作,我很珍惜这个机会。”
周安国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看不出是满意还是不满意。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了几分:“年轻人,沉得住气,是好事。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不要被一时的处境困住手脚,也不要被一些……无关紧要的声音,干扰了心神。”
陈临海心中剧震!周书记这话,分明是意有所指!他不仅知道自己的成绩,很可能也听到了那些风言风语,甚至……可能知晓部分内情!
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有被理解的暖意,有被看穿的窘迫,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期待。
“谢谢书记教诲,我记住了。”陈临海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周安国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从桌上另一摞文件里抽出一份红头文件,递了过来:“看看这个。”
陈临海双手接过文件,只见标题是——《关于申报本年度乡镇特色产业小微扶持基金项目的通知》。
“县里刚下来的通知,”周安国解释道,“每个镇有两个申报名额,基金额度不大,每个项目五到十万,但对于我们镇的一些小厂子、合作社来说,可能是雪中送炭。评审很严格,要实地考察,要看项目前景和带动效应。”
陈临海快速浏览着文件要求,心脏再次砰砰跳动起来。他瞬间明白了周书记找他来的真正目的!
“我们镇里初步议了一下,‘枣香情’算一个,他们那个蜂蜜和枣夹核桃的包装升级、市场拓展,正好需要资金支持。另一个名额,”周安国目光炯炯地看着他,“我打算让你来牵头摸底和筛选。你思路活,又肯钻,下去跑跑,看看除了‘枣香情’,还有没有其他有潜力、值得扶持的项目。给你一个星期时间,拿一个初步的筛选意见和推荐理由给我。”
重任!这绝对是一个超出他目前身份和职责的重任!不再是整理文件,不再是调解纠纷,而是真正参与到关乎镇里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工作中来!虽然只是初步筛选,但却是通往核心工作的一张宝贵门票!
巨大的惊喜和压力同时袭来,让陈临海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他猛地站起身:“书记,我……我刚来不久,对镇里情况还不熟悉,这么重要的工作,我怕……”
“怕做不好?”周安国打断他,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不熟悉就下去跑,下去看!坐在办公室里永远熟悉不了情况!我看过你的档案,也看过你做的方案和处理事情的方式。我觉得你能行,才把这个任务交给你。怎么,没信心?”
一股热血直冲头顶,冲刷掉了所有的犹豫和胆怯。陈临海挺直腰板,声音坚定有力:“有!请书记放心,我一定尽全力,按时完成任务!”
“好。”周安国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较为明显的赞许神色,“要沉下去,摸实情,别浮在面上。遇到困难,可以直接向我汇报。去吧。”
“是!”陈临海强压着内心的激动,向周安国鞠了一躬,紧紧握着那份沉甸甸的文件,退出了书记办公室。
轻轻带上门,站在二楼安静的走廊里,他还能感觉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狂野地跳动。阳光从走廊尽头的窗户照射进来,在地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红头文件,又回头看了一眼那扇紧闭的门。
他知道,这绝不仅仅是一项普通的工作任务。
这是周书记在风言风语之中,对他能力的一次肯定和检验,更是在那看似密不透风的铜墙铁壁上,为他悄悄撬开的一道缝隙,递出来的一把可能通往更高处的梯子。
机遇之下,必然也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
但他无所畏惧。
他深吸一口气,将文件小心地抱在怀里,步伐坚定地向楼下走去。
蛰伏的潜龙,终于感受到了一丝可能腾跃的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