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天高气爽,阳光金灿灿地洒满大地。联合社首批联合种植的药材采收工作圆满结束。经过严格筛选和精心加工,贴着“桃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标签的黄精片、玉竹条等产品正式下线,整齐地码放在仓库中,散发着醇厚的药香。
这不仅仅是产品,更是沿岸三个村庄数月来辛勤耕耘、协作共进的结晶,承载着大家对未来的期盼。
首批产品的品质检测报告很快出来,各项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过了“桃源印记”的标准,尤其是活性成分含量,得益于统一的生态种植模式和科学的田间管理,表现优异。这份报告让所有参与联合生产的村民都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销售环节是关键。陆子川早已做好了准备。他首先将样品送到了几家合作已久、信誉良好的核心客户手中进行品鉴。反馈很快传回:
“品质非常稳定!甚至比之前的批次更好!”
“联合社的规模上来了,供应更有保障,我们合作起来更放心!”
“这种带动周边共同发展的模式,很有社会责任感,我们愿意支持!”
好评如潮,订单纷至沓来。更令人惊喜的是,之前那篇深度报道带来的正面效应持续发酵,一家省外知名的健康产业集团主动联系陆子川,在实地考察了联合社的种植基地和加工车间后,对产品品质和发展理念高度认可,当场签订了一份金额可观的长期采购框架协议!
首批联合社产品销售一空,且价格比散户销售时有了明显提升。按照联合社章程规定的利益分配方案,扣除成本后的利润,根据各村的投入(土地、人力、物资)和产品贡献度(数量、品质)进行公平分配。当清溪村、柳林村的村民代表从福伯和林晚手中接过第一笔沉甸甸的分红款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真没想到啊!跟着联合社干,第一年就能分到这么多钱!”
“比我们自己瞎种、零散卖强太多了!”
“这下更有奔头了!明年咱们还得扩大规模!”
首战告捷,极大地增强了联合社的凝聚力和信誉度。沿岸各村要求加入联合社的呼声越来越高。理事会经过慎重研究,决定适度扩大规模,在现有基础上,再吸纳两个条件成熟、意愿强烈的村庄作为第二批成员,并进一步完善联合社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
与此同时,另一个好消息传来:经过王博士团队和联合社的共同努力,“桃源溪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项目”正式通过了省水利厅的立项审已,被列为年度重点工程,首批建设资金即将下达!
这意味着,困扰沿岸村庄多年的水患问题,将得到系统性解决,流域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根本性改善,为联合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屏障。
丰收的喜悦和项目的利好,让整个桃源溪流域都沉浸在欢欣鼓舞的气氛中。合作社的院子里,举办了小型的庆功会。村民们拿出自家酿的米酒,端出丰收的果实,载歌载舞,分享着成功的喜悦,畅谈着未来的规划。
林晚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庆功会后的第二天,她便召集理事会成员,开了一个务虚会。
“各位,”林晚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今年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我们不能自满。联合社的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规模扩大后的管理问题,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态治理工程的复杂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回馈社会、促进乡村振兴。”
她引导大家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接下来,我建议我们重点思考几个问题:第一,如何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比如研发药食同源的精深加工产品?第二,如何将‘生态康养’与流域治理成果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文旅体验?第三,如何建立更长效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年轻人?”
这些问题,引发了大家深入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会议从午后一直持续到星光满天。
秋夜已凉,林晚独自走在回老屋的路上。空气中弥漫着新稻和草药的清香,远处联合社仓库的灯火依然明亮。她回首望去,那片曾经饱受创伤的土地,如今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
她知道,未来的路依然漫长,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有了联合社这个坚实的平台,有了这群同心同德的伙伴,有了清晰的方向和脚踏实地的步伐,她坚信,桃源溪流域的明天,必将如同这秋夜星空般,璀璨而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