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两仪殿内已燃起烛火,跳动的火光将殿中君臣的身影映在金砖地面上,添了几分肃穆。李世民身着常服,端坐于御座之上,手中捏着那份百骑司呈递的密信译码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纸面,目光深邃地望向殿外,似在思索着应对之策。不多时,内侍官轻声禀报:“陛下,皇太子到了。”
李恪身着太子常服,快步走入殿中,躬身行礼:“儿臣叩见父皇。” 他见父皇神色凝重,案上还摊着纸张,心中已然明了,此次召见定与那封神秘密信有关。
“恪儿免礼,过来坐。” 李世民抬手示意,待李恪在御座旁的锦凳上坐下,便将手中的密信译码稿递了过去,“你看看这个,百骑司在周文举府中找到的密信,已译出内容。”
李恪双手接过,逐字逐句仔细阅读,原本平静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虽此前已得知密信大致内容,但此刻亲见 “尊主”“西北峡谷能量”“隐匿待时” 等字眼,仍觉心头一紧 —— 这股势力不仅与黑风峡谷的时空异动有关,更早已潜伏于朝堂暗处,其图谋之深,令人不寒而栗。
“父皇,这‘尊主’果然是‘影先生’无疑。” 李恪将密信递回,语气凝重,“他竟能在魏王党羽中安插人手,可见其渗透之广,此前峡谷一战,他不过是暂避锋芒,并未真正退出。”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落在李恪身上,缓缓开口:“恪儿,这股势力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危险。他们掌握着远超当下的诡异知识与力量 —— 能开启光门、操控能量,甚至制造出那些‘奇异器械’,绝非寻常乱党可比。” 他刻意避开 “穿越”“未来” 等字眼,却也点出了核心威胁,“他们蛰伏多年,布局深远,其目的绝不仅仅是扰乱朝局,恐怕是冲着大唐的根基,甚至是这天下而来,乃是我大唐长治久安的心腹之患。”
李恪心中一震,父皇的话让他更清晰地认识到危机的严重性。他原以为 “影先生” 只是为了 “修正时空”,如今看来,其背后或许藏着更大的图谋。“父皇,此獠潜伏暗处,如同附骨之疽,若不早日清除,必成大患!” 李恪起身说道,眼中满是决绝,“儿臣恳请父皇允准,命百骑司扩大追查范围,不仅要查官员、豪强,还要深入江湖势力,务必找出‘影先生’及其党羽的踪迹;同时,加强皇宫、东宫、国库及漕运、军器监等重要衙署的防卫,增派暗哨,严防他们暗中破坏。”
李世民看着儿子坚定的神情,心中颇感欣慰。他抬手示意李恪坐下,语气放缓了几分:“你的想法与朕不谋而合,但此事急不得。” 他顿了顿,分析道,“‘影先生’行事极为谨慎,周文举所知有限,短时间内难以揪出其核心势力。若我们大张旗鼓追查,反而会打草惊蛇,让他们彻底隐匿,甚至狗急跳墙,做出更极端的事来。”
李恪闻言,沉思片刻,随即明白父皇的深意:“父皇是说,要‘明松暗紧’?表面上维持朝局稳定,不引起恐慌,暗中则让百骑司秘密追查,同时加强防卫?”
“正是。” 李世民赞许地点头,“明面上,只将周文举案定性为‘贪腐余党私藏密信’,不对‘尊主’‘影先生’之事大肆宣扬,避免百姓与官员心生惶恐;暗地里,你要亲自督办百骑司的追查事宜,挑选最可靠的人手,从‘影使’的行踪、密信传递渠道、过往与‘影先生’有过关联的人入手,一点点深挖,哪怕耗时数年,也要摸清这股势力的底细。”
他接着补充:“防卫方面,也需讲究策略。宫禁与重要衙署的守卫看似如常,实则要增加暗哨与巡逻频次,尤其是夜间防卫,要做到‘外松内紧’,让敌人难以找到可乘之机。另外,你要叮嘱工部与军器监,加强对‘奇异器械’相关知识的研究 ——‘影先生’能利用能量,我们若能摸清其原理,或许能找到克制之法,未来交锋时,也能多几分胜算。”
李恪认真聆听,将父皇的叮嘱一一记在心中,随即躬身应道:“儿臣明白!定当按父皇的吩咐,暗中部署追查与防卫事宜,绝不泄露半点风声,也绝不让‘影先生’的势力有机会兴风作浪。”
李世民看着李恪沉稳的模样,心中悬着的石头稍稍放下。他知道,应对这股跨越时空的神秘势力,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久的耐心与周密的部署。而李恪的成熟与担当,让他有理由相信,父子二人同心协力,定能守护好大唐的江山。
“恪儿,” 李世民起身,走到李恪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中带着期许,“这天下未来终究是你的,守护大唐,不仅要应对明面上的战乱与灾荒,更要提防这些潜藏的暗敌。此次之事,既是危机,也是对你的磨砺,朕相信你能做好。”
“儿臣定不辱使命!” 李恪目光坚定,声音铿锵有力。
烛火摇曳,两仪殿内的君臣父子对视一眼,无需更多言语,彼此心中已达成共识。一场针对 “影先生” 势力的长期暗战,就此悄然拉开序幕。明面上,大唐依旧是一派盛世繁华;暗地里,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缓缓张开,等待着将潜藏的敌人一一捕获,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太平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