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的欢呼声还未完全平息,苏宁清亮而坚定的声音已经响起,像一盆冷水,恰到好处地浇熄了众人刚刚升腾起的浮躁。
“张师傅,”她转向老师傅,目光灼灼,“客户的信任我们拿到了,接下来,就看我们能不能把这台‘演员’,变成真正的‘实力派’了!改造工作,必须立刻加快进度!”
张师傅脸上的笑容一收,恢复了往日的严肃,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苏同志说得对!牛皮吹出去了,要是砸了,那可真就没脸见人了。”他搓了搓粗糙的手掌,走到那台瘫痪的国产样机前,眉头紧锁,“不过,这‘刮青刀组弹性微调结构’……刚才你说得头头是道,具体咋实现,咱们还得赶紧敲定下来。原先的设计,刚性太足,确实容易伤料。”
“图纸!”陆信立刻接口,他眼神锐利地扫过刚才为了“表演”而摊开的各种图纸,“把真正有用的找出来,我们马上开会!”
春苗和赵老憨也赶紧收敛了笑容,手脚麻利地将散落的图纸收集起来,铺在旁边一张还算干净的工作台上。
苏宁深吸一口气,集中精神,脑海中【逆向工程】的知识库与刚刚增强的【未来蓝图】模拟器飞速运转。她拿起一支铅笔,在一张空白图纸上快速勾勒起来。
“张师傅,您看,”她一边画一边解释,语速很快但清晰,“我们可以在这里,主轴承托座和刀架连接处,增加一个由复合弹簧片构成的缓冲模块。不是完全软连接,而是提供一个微小的、可控的弹性位移空间……”
张师傅凑近仔细看着,眼神越来越亮:“嗯……有点像老式压面机那个压力调节的原理,但更精细!这样一来,遇到特别粗或者结节多的藤条,刀片就不会硬碰硬,有个缓冲余地,确实能减少崩刃和过度切削!”
“对!”苏宁点头,用笔尖点着图纸上的几个关键点,“但难点在于弹性系数的选择,以及如何保证在高速运转下,这个微调结构不产生有害振动。我们需要计算和试验。”
陆信看着专注讨论的两人,沉声道:“材料和加工精度也是问题。复合弹簧片用什么材料?我们现有的加工能力能否做出来?”
就在这时,苏宁脑海中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叮!检测到宿主面临关键技术难题,可启动【时空资源检索】(冷却完毕)。是否检索“高性价比弹性复合材料”及“小型弹性构件精密加工方法”相关信息?】
“检索!”苏宁毫不犹豫地在心中默念。
瞬间,一股信息流涌入脑海。她目光一闪,抬起头,语气带着一丝把握:“材料方面,我知道邻省有一家军工转民用的厂子,生产一种用于仪表的高强度磷青铜带,性能接近进口材料,价格却低很多,我们可以试试。至于加工……”
她顿了顿,看向张师傅:“张师傅,我记得您提过,您有个师弟在精密仪器厂?能不能请他帮忙,用他们的微型铣床和研磨机,帮我们加工几个核心的小零件?我们支付加工费。”
张师傅一愣,随即拍了下大腿:“对啊!我怎么把他给忘了!那小子手艺没得说,我这就去给他打电话!”说着就要往外走。
“等等,张师傅,”陆信叫住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钱和几张工业券,“打电话,还有如果需要请人吃饭疏通关系,这些先用着。”
张师傅看着陆信递过来的东西,愣了一下,没有推辞,接过点点头:“放心,这事我一定办好!”转身匆匆离去。
赵老憨搓着手,有些急切地问:“信子,苏妹子,那俺们现在能干点啥?总不能干等着吧?”
苏宁环顾了一下车间,果断分配任务:“赵大哥,你带两个人,把样机需要改造的部分,按照我们刚才讨论的方案,先进行基础拆卸和预处理。注意,拆下来的零件分门别类放好,做好标记!”
“好嘞!交给俺!”赵老憨立刻招呼旁边的几个年轻学徒行动起来。
“春苗,”苏宁又看向春苗,“你负责把詹姆斯先生刚才提到的关于新订单产品的具体要求,特别是他对藤条处理效果的期望,详细整理出来。这是我们改进的目标。”
“明白,宁姐!”春苗立刻拿出本子和笔,认真地回忆并记录起来。
车间里再次忙碌起来,但这一次,不再是之前那种为了应付检查的“表演式”忙碌,而是充满了目标明确、脚踏实地的紧迫感。敲打声、讨论声、图纸翻动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真正的攻坚乐章。
陆信走到苏宁身边,看着她眼底淡淡的青色,低声道:“你也别太拼,刚才应付客户就够累的了,歇一会儿。”
苏宁摇摇头,目光依旧紧紧盯着图纸:“不行,时间不等人。詹姆斯先生的新订单给了我们机会,也把我们架在火上了。我们必须在他要求的交货期内,拿出合格的产品。”她抬起头,看向陆信,嘴角扬起一抹带着疲惫却充满斗志的弧度,“不过,有系统帮忙,有大家齐心协力,我有信心!”
陆信看着她坚定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无穷的力量。他不再多言,只是挽起袖子:“哪里需要搭把手?计算?还是画图?”
“你来帮我核算一下这个缓冲模块的受力分析,我总觉得这里的应力集中可能有问题……”苏宁毫不客气地指向图纸上的一处。
“好。”
夕阳的余晖透过车间高窗洒进来,将两人并肩讨论的身影拉得很长。外面世界的喧嚣仿佛与他们无关,在这间略显破旧的车间里,一场关于技术、信念和未来的攻坚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从“急智表演”到“硬核研发”,他们正在用汗水和智慧,将那个临时编织的“故事”,一步步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