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八,天刚蒙蒙亮,新房的烟囱就冒起了炊烟。苏宁把昨晚就发好的二合面蒸成馒头,又炒了一碗金黄的鸡蛋,切了碟咸菜。这顿饭吃得比往常早,也格外安静,两人心里都揣着事——今天,是去公社展销会的日子。
陆信检查了好几遍那辆借来的、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的旧自行车,给车胎打了足气。苏宁则把连夜整理好的草编品仔细装进两个大竹筐里,用干净的包袱皮盖好。野餐篮、菜篮子、粉笔盒、装饰挂件、彩色小动物……林林总总,塞得满满当当。每拿起一件,她都下意识地摩挲一下,像是给即将上战场的士兵整理戎装。
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两人出发了。陆信骑着车,苏宁侧坐在后座,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竹筐,另一个筐绑在车后架上。土路颠簸,自行车发出各种抗议的声响,但两人都顾不上这些。晨风带着露水的清新吹在脸上,路两旁的玉米地绿得晃眼,苏宁的心也跟着车子一起,忽上忽下,既紧张又期盼。
公社比往常热闹十倍不止!土路两边拉起了红色的横幅,写着“搞活经济,勤劳致富”之类的标语。空地上支起了密密麻麻的简易摊位,卖啥的都有:自家种的蔬菜瓜果、编的箩筐簸箕、做的扫帚炊帚、甚至还有卖小鸡小鸭、兔子崽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熟人见面打招呼声,混成一片嗡嗡的声浪,空气里弥漫着各种农产品和汗水的味道。
苏宁和陆信找到分配给他们的一个小摊位,把竹筐卸下来。旁边是个卖土布的老太太,对面是个吆喝着“祖传秘方膏药”的赤脚医生。他们的摊位毫不起眼,但当苏宁把那些色彩鲜艳、样式新颖的草编品一件件摆出来时,立刻吸引了不少目光。
“哟,这篮子编得巧!还带个盖儿!”
“这小蛤蟆编得真像!给孩子玩正好!”
“这玩意儿咋卖?”
围观的人七嘴八舌,问价的居多,真掏钱的却少。这年头,大家手头都紧,买东西首先讲究个实用。苏宁心里打鼓,面上却努力保持着镇定,一一回答着问题,报着早就想好的价钱:实用的筐篮一毛五到三毛,精巧的小玩意儿五分到一毛。
陆信没怎么说话,只是站在她身后半步远的地方,像一堵沉默的墙,警惕地扫视着周围,偶尔帮腔一句:“结实,耐用。”
开张比预想的难。眼看日头升高,摊位上还没进账几分钱,苏宁鼻尖沁出了汗。旁边卖土布的老太太已经成交了好几笔,对面卖膏药的更是唾沫横飞。
正当苏宁有些气馁时,一个穿着蓝色干部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停在了摊位前,拿起那个带提梁的野餐篮仔细端详。是供销社的李干事!
“苏同志,你也来摆摊了?”李干事笑着打招呼,又对旁边的陆信点了点头,“陆信同志也来了。”
“李干事!”苏宁像是见到了救星,连忙应道,“我们来试试。”
“东西不错,比交到供销社的样品还好。”李干事掂量着篮子,声音不大,但周围几个看热闹的人都听见了,“这个篮子,给我包起来。还有那个装粉笔的盒子,也来两个,公社小学正好缺。”
说着,他爽快地掏出了钱。
第一笔“大”生意!足足六毛钱!苏宁强压着激动,手脚麻利地把东西包好。李干事拿着东西,又鼓励了两句:“好好干!政策支持,就有奔头!”这才走了。
李干事这一买,像给摊位开了光。周围观望的人顿时觉得这东西“靠谱”,连供销社的干部都买账!问价的人多了起来,也开始有人掏钱。
“给我来个菜篮子!”
“那个小葫芦挂件,五分是吧?来一个给娃玩!”
“这野餐篮真不错,下地干活带饭方便……”
零星的交易开始了。虽然都是小钱,但叮当作响的硬币和毛票落入苏宁准备好的布口袋里,那声音无比悦耳。她脸上的笑容自然了许多,介绍起产品来也更流利。
陆信依旧沉默,但眼神里的警惕放松了些,偶尔会帮着手收钱、找零。他看到苏宁因为忙碌和兴奋而泛红的脸颊,和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紧绷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
中午,两人轮流去旁边摊子买了两个杂粮饼子,就着自带的白开水解决了午饭。下午,人流更多,生意也更好了些。带去的货品卖掉了大半,布口袋渐渐鼓了起来。
太阳西斜,展销会接近尾声。苏宁清点着收获,毛票、分币加起来,竟然有两块多钱!这对于第一次公开摆摊的他们来说,简直是巨款!
回去的路上,自行车依旧颠簸,但两人的心情却像迎着晚风,轻快飞扬。苏宁坐在后座,一只手抱着卖剩的几件样品,另一只手不自觉地轻轻抓住了陆信腰侧的衣服。陆信骑车的背影挺得笔直,破旧的自行车在他驾驭下,竟有了几分稳当的气势。
“今天……还行。”迎着风,陆信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苏宁耳朵里。
“嗯!”苏宁用力点头,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比我想的好!李干事可帮了大忙!”
“东西好,是根本。”陆信言简意赅。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路过一片玉米地时,成熟的玉米棒子散发着甜香。苏宁看着眼前宽阔的背脊,心里被一种混合着成就、希望和依赖的复杂情绪填得满满的。
“陆信,”她轻声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他听,“等以后……咱们的钱再多点,也买辆新自行车吧?”
前面骑车的陆信,背影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然后,他低低地“嗯”了一声。
风吹过田野,带来远方村庄的袅袅炊烟。
这一天,他们不仅卖掉了货品,挣到了钱,更重要的,是迈出了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实实在在的第一步。
新家院门在望,灯火温暖。
而他们的致富路,也如同这车轮下的土路,虽然坎坷,却正向着充满光明的远方,延伸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