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集团的投资者会议室里,三个月前剑拔弩张的气氛早已消散。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股价曲线,从之前单日暴跌15%的低谷,缓缓回升至危机前的90%,红色的跌幅数字被绿色的涨幅替代,映在早期投资人老张的脸上,让他紧绷的眉头终于舒展。
“林总,现在幻镜还在造势bcI的量产计划,您真的不担心用户被抢走吗?”有投资人忍不住提问,语气里还带着一丝顾虑。林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包里拿出一本烫金封面的手册——《基石计划·首批故事核》,翻到“大禹治水”那一页,投影在屏幕上:“您看这个故事核,我们聚焦的不是‘治水’的过程,而是大禹路过家门时,听见孩子哭却不敢推门的‘隐忍’,是他最后把治水工具交给百姓时说的‘水要疏,不是堵’。不管未来用VR、AR还是bcI,这个‘人与责任’的情感内核不会变,而用户真正记住的,从来都是这份情感共鸣。”
手册里的细节让投资人眼前一亮:“白蛇断桥”的故事核里,没有水漫金山的激烈场面,只有白素贞摸着桥栏上的刻字,想起许仙说“等我回来”时的指尖颤抖;“九尾狐守青丘”里,狐狸不是会喷火的神兽,而是看着草木枯荣千年,对玩家说“离别不是结束,是记住”的老者。有位来自红杉资本的投资人,翻着手册感慨:“之前我们总担心织梦跟不上技术风口,现在才明白,你们守的是‘用户心里的需求’,这比追任何技术都稳妥。”当天下午,织梦发布了季度财报预告,市场信心进一步回升,股价又涨了3%。
而那些等着看织梦“仓促跟风bcI”的竞争对手,彻底扑了空。灵境科技之前已经组建了bcI小团队,甚至准备模仿“心流”设备做轻量化原型,可看到织梦的“基石计划”后,团队陷入了犹豫——他们擅长的是轻量化AR互动,却没有能支撑技术的内容内核,要是织梦用“故事核”绑定用户,再后期接入新技术,他们根本没有竞争力。最终,灵境的bcI计划暂时搁置,转而继续深耕AR社交,cEo在内部会议上无奈承认:“织梦走了一步我们没料到的棋,他们把‘内容’变成了护城河,我们追不上技术,更追不上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业界的震动比预期更强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专门刊发了评论文章,标题是《织梦:不追风口的内容定盘星》,里面提到“基石计划”的“白蛇断桥”故事核:“当其他公司在比拼脑机接口的信号准确率时,织梦在思考‘如何让虚拟角色的指尖颤抖,传递出人类共通的思念’——这才是科技与人文的真正融合。”国内的游戏行业峰会,甚至把“基石计划”列为年度案例,有同行在论坛上直言:“我们之前总想着用技术吸引用户,比如‘AR扫一下出特效’,可织梦告诉我们,特效会过时,但‘让用户想起自己的故事’不会,这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最令人意外的,是“幻镜”cEo在一次techcrunch访谈中的表态。当被问到“如何看待织梦的战略”时,他没有回避竞争,反而坦诚:“织梦对内容本质的坚持令人尊敬。我们的‘心流’设备能让用户用意念互动,但如果没有好的故事,意念操控的只是‘虚拟按钮’,不是‘人心’。技术最终是为内容服务的,在这方面,织梦是值得学习的榜样。”这番话被国内媒体转载后,有玩家在评论区留言:“之前我还期待‘心流’上市,现在忽然觉得,要是用它玩织梦的‘大禹治水’,才是真的过瘾——因为我想‘摸一摸’大禹那把磨破的治水工具,更想‘听一听’他没对家人说出口的话。”
林曦看到访谈时,正在创作室和陆岩讨论“浮灯续篇”的细节。陆岩笑着把手机递给她:“连对手都认可我们的故事,这下你放心了吧?”林曦摇摇头,翻到手册里玩家写的反馈:“我在《浮灯》里帮老灯笼找家,想起了爷爷送我的第一个灯笼。”她轻声说:“不是对手认可,是我们没忘记,玩家要的从来不是最酷的技术,是能让他们想起自己故事的‘温度’。”
窗外的阳光落在《基石计划》手册上,烫金的封面反射出柔和的光。织梦的股价还在稳步回升,技术团队的bcI预研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而那些藏在手册里的故事核,像一颗颗种子,正在慢慢生根——它们不是应对危机的权宜之计,而是织梦最深的护城河,是无论技术如何迭代,都能让它稳稳立在行业潮头的定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