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织梦办公区,空气比往常沉了半截。平时此起彼伏的键盘声弱了许多,不少人盯着手机屏幕,眉头紧锁,连茶水间的咖啡机都没人碰——屏幕上,一条#织梦工作室 压榨员工#的话题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爬上微博热搜,置顶的是个叫“行业打工人实录”的匿名小号,长文里的每句话都像带了刺。
“凌晨三点的打卡记录我还存着,连续两周没休过一天,领导只说‘年轻人要拼’,加班费却只发了200块”“当初画饼说融资后有期权,现在融资成了,我们基层连句具体承诺都没等到”“管理层亲戚进来就是主管,我们熬了两年还在做执行”——文字配着模糊的打卡截图和聊天记录,字里行间的委屈几乎要溢出屏幕,评论区里,“资本果然靠压榨起家”“之前吹的共享成果都是假的”的声音很快盖过了少数质疑的评论。
苏瑾抱着一摞文件,踩着高跟鞋快步冲进林曦办公室,脸色是少见的苍白。她把打印出来的长文拍在桌上,纸页边缘被攥得发皱,指着“加班费200块”那段,声音发颤:“这是假的!我们的加班制度是按劳动法算的,最低也是双倍工资,我查了去年的财务记录,根本没有200块的加班费支出!”她又翻出另一份文件,上面是盖着红色印章的考勤统计表,“你看,去年‘方舟’最忙的时候,最多也只是单休,根本没有所谓的‘007’,这个小号是故意夸大!”
林曦拿起文件,指尖拂过那些模糊的截图——打卡记录的时间戳被刻意截去了月份,聊天记录里的“领导”头像根本不是织梦的管理层。她深吸一口气,目光却落在办公区的角落:几个年轻实习生正凑在一起小声嘀咕,脸上满是不安;之前跟着秦涯熬夜改代码的老程序员老张,手里捏着手机,眉头拧成了疙瘩,显然也看到了热搜。
“先发声明。”林曦的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却没显露出慌乱,“把完整的考勤记录、加班费发放明细、股权激励的公示文件都放出去,附上财务盖章的凭证。另外,联系平台,要求那个匿名小号提供具体证据,不然就走法律程序。”
苏瑾点点头,转身就要去办,却被林曦叫住:“等下,先让秦涯查一下这个小号的Ip和关联账号,看看能不能摸到背后的人。”她顿了顿,补充道,“顺便排查一下内部,这些‘内部细节’,外人不可能知道得这么清楚。”
秦涯的排查结果,比舆论发酵更让人心寒。当天下午,他拿着一份打印好的Ip追踪报告走进林曦办公室,镜片后的眼神满是失望:“小号的初始Ip绑定了一个手机号,是去年离职的前运营主管李姐的——就是之前因为晋升没成闹辞职的那个。另外,我们还查到,她离职后一直在和两个在职的中层联系,其中一个是绩效连续三个月不达标、被调整岗位的王经理,另一个是负责行政的小张,之前因为考勤作弊被通报过。”
林曦接过报告,指尖落在“李姐”的名字上,想起去年她刚入职时,自己还手把手教她做运营方案;王经理当初面试时,说“想跟着织梦一起干番事业”,她还特意给了他负责文旅项目的机会。心口像被什么东西堵着,闷得发慌——楚瑶这一刀,没砍向技术,没针对业务,偏偏挑了最疼的“自己人”。
办公区的氛围越来越压抑。陆岩拿着手机,在工位上气得直拍桌子:“这些人良心被狗吃了?当初加班的时候,林总给我们订夜宵、批调休,现在居然反过来咬一口!”他的声音不小,周围的员工都看了过来,眼神里有愤怒,也有掩饰不住的不安——连自己人都能泄露信息,以后还能信谁?
林曦走到办公区中央,拿起话筒,声音透过音响传遍全场:“关于网上的传言,我们已经提交了完整的证据链,很快会有结果。至于内部泄露信息的人,公司会按制度处理,但我想告诉大家——织梦从不是靠‘压榨’走到今天的,你们每个人的付出,我都记在心里。”她抬手指向墙上的股权激励公示板,上面贴着每个核心员工的名字和期权份额,“这些不是画饼,是我们一起奋斗的承诺。”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公示板上,那些红色的名字格外醒目。林曦看着眼前的团队,有人悄悄放下了手机,有人眼里重新有了光——她知道,楚瑶种下的怀疑种子已经发芽,但只要她还在,只要核心团队还在,就一定能把这道裂痕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