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会面之后,变化像晨雾里的光,悄无声息地漫进了织梦工作室。
最先察觉到不同的是前台小姑娘——那天早上,她刚泡好一杯枸杞茶,就看见之前天天来的两位税务稽查人员拎着公文包走出小会议室,脸上没了之前的严肃,路过前台时,甚至朝她点了点头。到了下午,网信办的电话打进来,语气比前几次温和了许多,只说“前期问询的材料已审核,暂无问题,后续有需要再联系”,挂电话时,听筒里还传来一声轻描淡写的“辛苦了”。
行政部的张姐把消息在工作群里一说,原本静得发闷的大办公区,瞬间响起了细碎的骚动。技术部的小伙子们从代码里抬起头,互相递了个眼神,键盘声不知不觉又快了几分;苏瑾抱着一摞文件从财务室出来,嘴角终于不再紧绷,路过林曦办公室时,还轻轻敲了敲门,比了个“oK”的手势。外部的行政压力像退潮的水,骤然减轻,连窗外的阳光照进来,都比前几天暖了些。
但林曦的办公室里,依旧透着股紧绷的气息。她坐在办公桌后,指尖捏着那杯凉透的美式咖啡,杯壁的水珠顺着指缝往下淌,滴在桌面上的《镜界迷城》研发计划表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印子。她没看那印子,目光落在窗外——楼下的梧桐树叶子开始泛黄,风一吹,就有几片打着旋儿往下落。她心里清楚,这不是问题解决了,是暂时的“平衡”,像走钢丝的人脚下的那根绳,看似稳了,实则依旧悬在半空。陈先生没动恒星,也没彻底撤掉对织梦的审视,只是选择了观望——他们看见了织梦的技术价值,也掂量出了她手里那点“破坏力”,维持现状、等着看她下一步怎么走,才是对方眼下的最优解。
“我们赢得了一段喘息的时间。”三天后的核心团队会议上,林曦站在会议室白板前,指尖点着板上的项目进度表,语气沉稳得没有一丝波澜。白板上用红笔圈着“海外谈判”和“《镜界迷城》测试版”两个核心任务,旁边密密麻麻写着时间节点,有些地方还划了重重的横线。她抬眼扫过在座的几个人:苏瑾手里捏着笔,眉头微蹙,显然在琢磨后续的法务风险;秦涯和陆岩眼底带着红血丝,桌上还放着没吃完的泡面盒,一看就是又熬了夜。林曦的声音忽然沉了些,指尖重重敲了敲白板上的“年内”两个字,眼神里的坚定像淬了火:“但这不是喘息,是最后的机会窗口。我们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把织梦的根扎得更深——深到就算有人想动我们,也得掂量掂量代价。”
会议一结束,林曦就抱着平板泡进了小会议室,连晚饭都是让助理送的外卖。视频电话那头,海外发行商的代表语速飞快地谈着分成比例,她一边听,一边在平板上记笔记,偶尔抬眼时,眼底的光锐利得像刀:“关于数据本地化存储,我们的底线不能让——所有中国用户的数据必须留在国内服务器,这是国家规定,也是我们的原则。但作为让步,我们可以开放部分非核心技术的授权,帮助贵方适配本土文化元素。”她的英语语速快得像机关枪,却字字清晰,谈判桌上的分寸感拿捏得丝毫不差,比前几次多了几分不容置疑的底气。
与此同时,她每天都要往研发部跑两趟。秦涯和陆岩的工位旁堆着高高的资料册,显示器上满是《镜界迷城》的场景建模图,一行行代码在屏幕上滚动。“动态光影的渲染效率还得再提,海外用户的设备配置参差不齐,不能让卡顿毁了体验。”林曦弯着腰,指着屏幕上的长安城场景,“还有非遗元素的植入,别太生硬,让皮影戏摊成为剧情的关键节点,玩家触发任务时,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化内核。”她拍了拍秦涯的肩膀,语气里带着点急切,却又不失鼓励:“年底前,必须拿出能震撼市场的测试版——这不仅是给海外合作方看的,更是给那些盯着我们的人看的,让他们知道,织梦不是软柿子,是扎手的刺猬。”
陆岩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把手里的红牛罐捏得“咔咔”响,笑着点头:“放心,就算熬秃了头,也一定赶出来。”研发部的键盘声再次密集起来,像无数只蚂蚁在啃食时间,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点疲惫,却又透着股孤注一掷的劲——他们都知道,这段喘息的时间,是林曦用胆识换来的,而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决定着织梦的生死。
林曦站在研发部的门口,看着眼前忙碌的身影,轻轻舒了口气。窗外的天已经黑了,城市的灯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每个人的脸上,映出眼底的光。她知道,这场仗还没打赢,但至少,他们有了还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