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玥一听,立刻涨红了脸,连连摆手拒绝:“这怎么行!不行不行!那么多药材,都是钱……”
刘昌的态度却难得地强硬起来,打断她的话:“这不仅仅是为了你,你就当是我为那些你可能帮助到的妇人和孩子,尽一点力所能及的心意吧。不要再拒绝了,就这样定了,好吗?”
他看着秦玥,眼神诚恳而坚定,随后又轻声补充了一句,像是在对她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
“玥儿,我们都要……好好长大。”
秦玥望着他,最终郑重地点了点头:“嗯!好好长大。”
出发那天,从岩帅家借来的马车几乎被秦阳和隋父塞得满满当当。
各种耐存放的干粮、肉脯、咸菜、米面,厚厚的被褥衣物,防身的刀具,以及刘昌和周掌柜准备的药材,两人恨不得把整个家都给她搬上去。
秦玥看着那被塞得几乎无处下脚的马车,又是感动又是哭笑不得,连连保证:
“爹,外祖父,够了够了!再装车轱辘都要压扁了!我们又不是不回来了!”
她朝着送行的家人用力挥挥手。屠老三一扬马鞭,吆喝一声,马车缓缓启动,驶离了石城。
林郎中因为年事已高,不再适宜长途奔波,便和阿依留在了石城。
他站在门口,望着马车远去消失在尘土中的背影,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
他果然没有看错人,这个徒弟,心性和志向,远非寻常男子可比。
他们的第一站,便是距离石城相对较近、且与秦家有旧的佤山寨子。
阿土虽然是佤山人,但他很小就跟着父母下山在石城居住,对佤山寨子的记忆已经模糊,情感也相对疏离。
几人没有冒失地直接进入寨子,而是先去找了头人岩罕。
岩罕听完秦玥他们的来意,尤其是得知秦玥是想为寨子里的妇人看看孕期调理、记录生产经验,以便将来帮助更多人时,他立刻肃然起敬,连声道:
“这是大好事!大善事!我们佤山必定支持!”
他立刻派出手下,挨家挨户地去传话:“寨子里来了个汉人郎中,医术好,心肠也好,专门给妇人家看身子,不要钱。家里有怀了娃的、身子不爽利的妇人,都可以来头人家让郎中瞧瞧。”
他还特意叮嘱传话的人,一定要强调:“这位小郎中,是帮我们种出两季稻的秦阳兄弟的女儿。”
秦阳因协助周农官在佤山成功推广两季稻,在大部分佤山人心中,那是有着大恩德的人。
此刻一听是他的女儿来到寨子行医,人们顿时放下了戒备和疑虑,纷纷涌向岩罕的家。
没过多久,岩罕家的院子就被闻讯赶来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通,有怀揣希望的孕妇,有带着孩子的母亲,也有来看热闹或真有其他病痛的族人。
人潮汹涌,险些把岩罕家的院门都挤坏了。
岩罕见状,又是高兴又是头疼,赶紧又加派人手,维持秩序,让大家排好队,挨家挨户地来,以免惊扰了郎中看诊。
秦玥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她不仅仅是给孕妇看诊,对于其他前来求医的佤山人,只要是她能力范围内能看的、能帮上忙的,她都尽心尽力地为她们诊治,耐心询问,仔细记录。
连续几天下来,她从早忙到晚,常常连喝水吃饭的时间都挤不出来,晚上回到岩罕安排的住处,几乎是倒头就睡。
但她带来的那本厚厚的手札,却被她记得密密麻麻。
他们在佤山足足待了半个月才辞行。
临走时,马车里又被热情的佤山人塞满了各种山货特产,熏肉、野菌、山果、手工编织的物件等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刘昌和周掌柜准备的草药用了大半,但估算着还足够再支撑一个类似于佤山规模的部族巡诊。
几人围坐在一起商量下一步的去向,地图在中间摊开。
屠老三指着佤山后方的一片区域说:“佤山往西更深的山里,有一个牡族寨子,规模也不小。咱们带的药还够,要不,下一站就去那里看看?”
秦玥眼睛一亮,立刻点头同意。苏春意和阿土也纷纷表示赞同。
于是,马车再次启程,车轮碾过崎岖的山路,朝着更深邃、更未知的群山之中,缓缓行去。
两侧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古木参天,藤蔓缠绕,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
空气湿润而清新,带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偶尔传来几声悠远的鸟鸣,更显山野幽静。
就在马车绕过一处陡峭的山壁时,前方一棵巨大的古树树梢上,一个身影轻盈地倚坐着。
那正是牡族的圣女银花。
她穿着一身色彩鲜艳的牡族传统服饰,以深蓝为底,上面用彩线绣满了繁复而神秘的图案,裙摆上缀满了小小的银片和银铃。
乌黑的长发编成无数细小的发辫,其间巧妙地缠绕着彩色丝线和细小银饰,额前戴着一枚雕刻着奇异花纹的银额饰。
她正慵懒地逗弄着趴在她肩头上的一条小蛇。
那蛇通体赤红,只在额心有一点醒目的金斑,体型虽小,却显得异常灵动危险。
银花纤细的手指轻轻抚过小蛇冰凉的鳞片,目光随意地扫过山下的小路。
忽然,她的动作顿住了。
视线捕捉到山下那辆缓慢行进的马车,以及车辕上那个正龇着个大牙,不知因为什么趣事而傻乐呵的少年。
银花的唇角不由自主地向上弯起一个明媚的弧度,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而喜悦的光。
她侧过头,用指尖点了点肩头小蛇的脑袋:
“阿红糯,看见了吗?我要那人当我的阿郎。”
说罢,她单手抓住一根垂落的藤蔓,足尖在粗壮的树枝上轻轻一点,身影便如一片羽毛般,从高达二丈的树梢上翩然落下。
裙摆上的银铃随着她的动作发出一连串清脆悦耳、如泉水叮咚般的响声。
她站稳身形,理了理微乱的衣襟和发辫,朝着寨子的方向,不疾不徐地走去,脚步轻快,银铃声声。
另一边,屠老三驾着马车,终于看到了前方山谷中依山而建的牡族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