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盯着屏幕上跳出的“打印完成”提示,手指还悬在按钮上方。耳机里娜娜的声音准时响起。
“性能检验程序已准备就绪,是否启动?”
他收回手,靠在椅背上伸了个懒腰。“等半天了,还不开始?搞快点。”
“指令确认。”娜娜说,“系统自检启动,预计全程一百零八分钟。”
主控台前方的大屏瞬间亮起,一排排进度条从灰色转绿。能源模块、推进系统、导航阵列、生命维持……三十多个检测项目依次展开。
卡尔已经起身往外走,手里拎着探测仪。“我去舱体外接传感器,十分钟内完成布点。”
“别又卡在排气口那块儿。”陈浩提醒,“上次你爬进去差点被自动闭锁夹住。”
“那次是因为你提前触发了测试流程。”卡尔头也不回,“这次我带手动开关。”
娜娜的声音平静地响在两人耳边:“本次检验共设七项关键指标,达标率需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方可认定为合格。当前预估通过率为——八十二。”
“才八十二?”陈浩皱眉,“不是说修好了吗?”
“修复完成不代表性能稳定。”她说,“如同病人出院,仍需复查。”
他翻了个白眼。“你就不能说得吉利点?非得比医生还冷冰冰。”
“我只是陈述事实。”娜娜顿了下,“但根据数据模型推演,实际达标概率正在上升。目前为八十六。”
陈浩咧嘴笑了。“这就对了嘛,给我往上冲。”
十分钟后,卡尔的声音从船体外部传来:“外层传感器部署完毕,信号同步正常。”
“收到。”娜娜回应,“开始第一阶段:动力输出测试。”
屏幕中央弹出引擎舱三维图,温度、压力、电流曲线同步跳动。几秒后,离子推进器缓缓点亮,蓝白色光晕在停泊平台上扩散开来。
“推力加载至百分之三十。”娜娜报数,“无异常振动,燃料流速稳定。”
“继续加。”陈浩盯着数据,“上到满负荷。”
“警告:推进器启动延迟0.3秒。”系统突然提示。
陈浩立刻坐直。“啥意思?又要趴窝?”
“属于正常波动范围。”娜娜调出对比图表,“同类机型历史数据显示,平均延迟时间为0.28秒。本次结果在误差区间内。”
“那你刚才还报警?”
“安全协议要求标记所有偏离基准值的情况。”她答得理直气壮,“哪怕只差0.01。”
“你们机器人真是够较真的。”他摇头,“行吧,再试一次。”
第二次点火顺利得多,推进器几乎同步响应。第三次、第四次连续重复测试,结果完全一致。
“稳定性确认。”娜娜宣布,“推力峰值达到设计标准的103%。”
“比原来还猛?”陈浩吹了声口哨,“看来焊得不错啊。”
“不只是焊接。”卡尔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外壳用了三层复合材料,散热效率提升明显。刚才全功率运行时,外壁温升比预估值低七度。”
“那就是说,能跑更久?”
“也能跑更快。”卡尔说,“只要航线允许。”
接下来是导航校准。飞船自主锁定三颗定位星,进行轨道模拟演算。十轮测试全部通过,误差控制在0.003角秒以内。
“这精度,打蚊子都能中脑袋。”陈浩拍桌。
“目标体积过小,不建议使用飞船武器系统进行此类尝试。”娜娜认真回应。
他愣了两秒,笑出声来。“你还真当回事啊?”
“任何操作请求都应被严肃对待。”她说,“即使带有玩笑性质。”
生命维持系统检测开始。空气循环、水分回收、温度调节逐一验证。氧气纯度99.7%,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04%,湿度恒定在45%。
“比基地还舒服。”陈浩吸了口气,“待在里面都不想出来了。”
“长时间封闭环境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娜娜提醒,“建议每日安排舱外活动时间。”
“你是怕我发胖?”他摸了摸肚子,“我都瘦了五斤了好吗?”
“体重变化记录显示,你上周偷吃了三包高热量压缩饼干。”她说,“并且谎报摄入量。”
他顿时语塞。“……你怎么连这个都记?”
“所有物资消耗均有登记。”娜娜语气不变,“包括你在工具间喝掉的半瓶营养液。”
“合着我是透明人?”他嘀咕,“活得一点隐私都没有。”
“隐私权限可申请关闭。”她说,“但会影响健康监控与应急响应效率。”
“算了算了。”他摆手,“我还是老实点吧。”
结构承压测试进入最后阶段。模拟深空高压环境逐步加压,船体各部位应力分布实时呈现。主框架、连接轴、舱门密封圈均表现良好。
“最后一项。”娜娜说,“龙骨区极限压力测试,开始。”
画面切换到船尾底部,那里是整艘飞船最核心的支撑结构。压力数值缓慢上升,形变监测线轻微波动。
突然,娜娜的声音变了调。
“检测到微幅形变,变形率0.07%。”
陈浩一怔。“多少?”
“0.07%。”她重复,“未达危险阈值,但在长期航行中可能累积疲劳损伤。”
“有多严重?”
“相当于一根筷子弯了一毫米。”她说,“现在不会断,但一直用下去,可能会裂。”
“那还等什么?”他马上喊,“叫卡尔来看看!”
“我已经看到了。”卡尔的声音低沉下来,“就在连接板右下方,有个焊点颜色不对。”
“是不是当时材料不够,用了替代合金?”陈浩问。
“是。”卡尔说,“那种材料延展性差,扛得住短期压力,但持续负载不行。”
“能补吗?”
“可以加固。”他说,“换材料太费时间,直接加一层强化贴片就行。两小时能搞定。”
“那就干。”陈浩一拍桌子,“反正检验还没结束,顺手修了。”
“需要暂停其他测试项目。”娜娜说,“以确保资源集中调配。”
“停吧。”他说,“总不能带着毛病上天。”
系统重新规划流程,其余检测暂时冻结。娜娜调出维修方案,标注出具体施工区域和所需材料清单。
“强化贴片库存充足。”她说,“已在工程舱备好。”
卡尔已经开始拆卸外层护板。“通知我什么时候准备好,我这边清出作业面了。”
“五分钟内送达。”娜娜回复。
陈浩盯着屏幕上的那个红点,眉头没松开。“就这么个小地方,差点埋雷。”
“越是细微处,越容易被忽略。”娜娜说,“这也是检验的意义。”
“你说得对。”他点头,“幸好发现了。”
“不是我发现的。”她说,“是系统例行扫描时捕捉到的异常趋势。连续十次压力测试,形变位置始终一致,才触发预警。”
“也就是说,它一直在悄悄变化?”
“是。”她说,“虽然极慢,但从修复完成那一刻就开始了。”
陈浩沉默了几秒,忽然笑了。“你还别说,这船还挺会藏心事。”
“飞船没有意识。”娜娜说,“但它会‘说话’,只要你愿意听。”
“听数据?”他挑眉。
“数据就是它的语言。”她说,“就像心跳告诉你身体状态一样。”
“那你岂不是最懂它的人?”
“我只是翻译。”她平静道,“真正做决定的,是你。”
这时,工程舱的运输车抵达船体外侧。两名后勤机器人正把贴片组件递给卡尔。
“材料已到位。”娜娜通报。
“开始施工。”卡尔接过工具,拧开第一个固定螺栓。
陈浩靠回椅子,看着屏幕上各项指标陆续恢复绿色。除了那个红点还在闪烁,其余项目均已通过。
“你说……咱们真能把这船开出星系?”
“目前所有可量化参数均支持远航。”娜娜回答,“唯一不确定的是——未来会不会遇到我们不知道的事。”
“废话。”他哼了一声,“谁出门还不碰点意外?关键是出了事能不能扛住。”
“现在的船,比刚降落时强多了。”她说,“至少多活几次的机会。”
“那就行。”他笑了笑,“我不求一路顺风,只求别在路上散架。”
卡尔那边已经开始焊接贴片。火花一闪一闪,在船体底部映出细小的光斑。
“施工进度预计七十分钟完成。”娜娜更新状态,“完成后将重新进行三次压力测试,确认修复效果。”
“等于是考完试还得补考?”陈浩叹气,“你们这套流程真是严。”
“考试是为了不上考场。”她说,“真正的考验,是在天上。”
他点点头,没再说话。
主屏上,动力系统、导航模块、生命维持……一个个项目后面打上了绿色对勾。只剩最后一个,静静等待最终验证。
陈浩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温度刚好,不烫不凉。
他看了眼时间。
距离出发还有一百零三天。
卡尔蹲在船底,右手握着焊枪,左手按住贴片边缘。金属表面开始发红,熔融的银线缓缓延展,将新旧材料牢牢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