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把泡面碗往操作台上一搁,汤汁晃了半圈,没洒出来。他盯着主控屏上那盏灯的状态栏,绿色的运行条一直拉到底,稳得像块铁。
“行了。”他说,“别看了,它不会突然蹦迪。”
苏珊没动,手指还悬在键盘上方。刚才那一闪太轻,像是错觉,可她知道不是。设备不会有情绪,但人会记得疼。被电过一次的机器,现在学会了提前伸手打招呼。
娜娜的声音从终端后响起:“第一批十台设备相位校准完成,参数已锁定,可复制模板生成中。”
“快点搞。”陈浩抓起笔,在清单上划掉第一排,“第二批二十台,先动生产区那几条线。反正咱们现在不怕它们跳闸了。”
卡尔扶着桌沿站起来,腿有点僵。他看了眼配电柜上的读数:“负载平衡吗?一口气接这么多,怕不怕炸?”
“炸不了。”陈浩咧嘴,“我们现在是文明通电,先握手再送电,比相亲还规矩。”
苏珊终于松了手,靠回椅背:“分批启动吧,按优先级来。供氧、照明、数据节点,每批隔三十秒,别让电源喘不过气。”
“就按你说的。”陈浩点头,“你编流程,我喊人进场。”
娜娜那边已经推过来一组配置文件。屏幕上跳出十几个待命设备的接入请求,一个个绿点亮起来,像早高峰地铁站口排队进闸的人。
“开始?”她问。
“开始。”陈浩一巴掌拍在确认键上。
第一台供氧模块接入,电压曲线轻微下沉,立刻被储能组补上。没有报警,没有波动。第二台照明系统跟上,电流爬升平稳。第三台数据节点同步成功,延迟下降百分之十二。
五分钟后,十三台设备全部跑在新型能源上。主控屏上的能耗图变了颜色,旧电网的红色区域一点点缩回去,蓝绿色的新流覆盖上去。
“降了三十八。”苏珊念出数字,“耗能少了三成八,响应快了一成二。”
“这不比捡钱还爽?”陈浩笑出声,“省下的电够我们多开两台冰箱,以后能囤辣条了。”
没人接话,但他们嘴角都松了。
卡尔盯着示波器,确认无异常峰值后,慢慢坐回椅子。他翻开记录本,在“运行状态”栏画了个勾。动作很慢,但一笔一划写得清楚。
“下一步呢?”苏珊转头。
“扩大应用。”陈浩抓起马克笔,走到白板前,“不能只守这几台。基地那么多设备,全得换血。”
他刷刷写下几个区域:加工区、仓储区、通风循环、备用动力舱。
“全改?”卡尔皱眉,“储能撑得住吗?现在这点罐子,顶多存两倍用量。”
“我知道。”陈浩没停笔,“但咱们每天有十九的盈余电,够缓冲一阵。先改,边改边建储能源。”
他回头看向娜娜:“调过去七十二小时的产出和消耗模拟图。”
画面切换,一条平缓上升的曲线横贯屏幕,下方阴影标注着“可用盈余”。
“看,咱们不是穷得叮当响。”陈浩指着,“有余粮就能打仗。”
苏珊低头敲了几行命令,生成了一份进度追踪表。“每日晨会通报进展?”她问。
“对。”他说,“每天早上九点,谁干了啥,卡在哪,全摆出来。咱们不玩藏着掖着那一套。”
“那施工队呢?”卡尔又问,“他们知道这次不是修故障?”
“我已经说了。”陈浩坐下,“这不是维修,是升级。以后咱们这儿用电,就跟手机连wi-Fi似的,自动配对,不用插线板打架。”
苏珊忽然抬头:“c区那个备用储能罐,原来接二级电容的,要不要也加上校准模块?”
“加。”陈浩说得干脆,“凡是连‘小蓝’的,一个都不能少。”
话音刚落,主控屏弹出提示:负载分配不均,建议调整输出节奏。
几个人同时看过去。
“不是说好了统一参数?”卡尔皱眉。
“参数没问题。”娜娜快速调出日志,“是启动节奏重叠了。三台设备在同一毫秒请求接入,调度系统短暂拥堵。”
“哦。”陈浩反应过来,“抢网速了。”
“可以理解为资源争用。”娜娜补充。
“那就改流程。”苏珊立刻动手,“加个随机延迟,让它们错峰上线,别挤电梯。”
“聪明。”陈浩看着她操作,“人类打工人要都这么自觉就好了。”
几分钟后,问题解决。绿线重新铺满屏幕。
陈浩站起身,绕到主控台另一侧,打开总设备列表。四十七台里,十三台已是稳定绿,二十台标着“待改造”,剩下十二台暂时冻结。
“先动这二十个。”他说,“优先级按影响范围排。谁有意见?”
没人说话。
“那就这么定了。”他拿起对讲机,“施工组,准备进场。这次不拆墙,只走线。新图纸马上发你们。”
放下对讲机,他又转向娜娜:“批量配置文件推下去了吗?”
“已完成。”她说,“所有待改设备均已接收标准模板。”
“好。”陈浩搓了搓脸,“接下来就是盯紧每一台上线的过程。别让哪个家伙偷偷耍个性。”
苏珊开始整理数据报告,准备明天晨会用。她把效率提升的数据做成图表,标题写着“首阶段成果验证”。
卡尔则翻出一张草图,在上面画新的储能罐结构。他画得很慢,时不时停下来揉腿。
“你歇会儿。”陈浩瞥见一眼,“别把自己焊死在椅子上。”
“没事。”卡尔头也不抬,“我在想怎么把储能源做大。要是能叠三层电容组,容量至少翻倍。”
“你想造核电站?”陈浩笑。
“我想睡觉。”卡尔抬眼,“但我更不想半夜被警报吵醒。”
正说着,主控屏一闪。
所有正在运行的设备状态栏同时刷新了一次。
绿灯依旧。
但这一次,更新时间精确到了毫秒级,而且顺序分明——像是某种默契。
“它们……在同步?”苏珊轻声说。
“不是同步。”娜娜道,“是在确认彼此的存在。每次电容切换后,已接入设备会向网络广播心跳信号。”
“所以它们现在……会打招呼了?”陈浩挑眉。
“可以这么理解。”
“哎哟。”陈浩笑了,“我的电器成精了。”
“这是好事。”苏珊看着屏幕,“说明系统开始自我维护了。”
“只要别哪天集体罢工要求五险一金就行。”陈浩嘟囔。
他站起身,走到主控台前,点了点其中一台照明单元的状态。
“老实干活,别想太多。”
屏幕没反应。
但他总觉得,下一秒,那盏灯可能会眨一下眼。
“第二批名单确定了吗?”苏珊问。
“确定了。”陈浩打开文件,“加工区三条产线,加上通风主控和两个备份节点。明天一早开工。”
“材料够吗?”
“够。”他说,“不够就拆旧的。反正我们现在知道怎么治‘电惊风’了。”
卡尔抬起头:“等这批改完,是不是就能考虑扩建储能源了?”
“必须的。”陈浩点头,“到时候你画的图说不定真能落地。”
“那我今晚再多画几张。”卡尔说着,又低下头去。
苏珊合上笔记本,伸了个懒腰。她看了眼时间,快凌晨一点。
“我去倒杯热水。”她说。
“别烫着。”陈浩随口接,“咱们好不容易熬出点成绩,可不能因为喝口热水滑倒,显得特别蠢。”
她哼了一声走出去。
娜娜仍在监控全局,光学镜头微光闪烁,后台持续运行负荷预测模型。
陈浩坐在主控台前,翻着第二批设备的清单。他的眼睛有点涩,但脑子还清醒。
屏幕上,十三台绿灯静静亮着。
像一片刚刚点亮的城。
“以后这玩意儿。”他低声说,“得叫主力电源了。”
他伸手,点了点屏幕最上方的那个标识。
原本写着“试验供电”的标签,已经被他手动改成“正式运行”。
指尖离开时,那行字轻轻闪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