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放觉得这样烟熏火燎的,特意在正房右边单独建了一间厨房。不仅有三眼灶,还配备了烤炉和蒸锅台,一应俱全。
厨房里专门划分了烤制和蒸煮区域,三口大铁锅并排放在灶台上,可以同时炒菜和煲汤。主食不管是馒头还是米饭,都能在蒸锅区快速完成,完全不影响做饭效率。
主屋左边新盖了一间浴室,不仅实现了干湿分离,还砌了个宽敞的浴池。更巧妙的是,浴池底部采用了类似火炕的设计,通过下方烧火加热,确保冬天洗澡时水温持久。不过如果火候控制不好,说不定真能把洗澡水烧成老火靓汤。
对于岗岗营子常见的旱厕,李放并不排斥。毕竟四九城以前也用公厕,改造前同样采用旱厕,还因此出现了掏粪工这个职业。但既然现在有了系统支持,自然要改善生活条件。他在后院新建了分隔式厕所,男女分开使用,避免客人来时的尴尬。
目前厕所只建了一半,虽然外观整洁,但本质上还是改良版旱厕。等李放有空完善排污系统后,即使暂时造不出抽水马桶,也能先装个简易冲水蹲便器。将来如果能引入附近运材支流的水源,或者找到合适的山泉水,安装现代抽水马桶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大壮几人的帮助下,半车物资很快就搬完了。天色还早,也没什么活要干,大壮他们不便再打扰,就过来告别:“李知青,今天的活儿都干完了,要是没别的事我们就先回村。”
考虑到父亲突然到来的情况,李放这次没有像往常那样留他们吃饭,爽快地答应了。趁着太阳还高,大家结伴步行回村也方便。
“大壮,这些日子辛苦你们了。”
“本来想留你们吃顿饭,可我爸来了,不太方便。”
“瑛子,你来一下。”
“李放哥。”瑛子快步走过来。
“去厨房把中午剩下的面饼和炖菜给大壮他们打包带上,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好!”瑛子应声跑向厨房。
厨房里,白大妈和葛大妈正商量着收工回家的事。
“瑛子,活儿干完了,替我们跟李知青说一声,我们要走了。”白大妈说道。
“李放哥本来想请大家吃晚饭,但他父亲来了,不方便。”瑛子笑着说,“他让我把中午剩下的面饼和炖肉给你们带回去,算是谢意。”
“这……这怎么好意思。”白大妈和葛大妈互相看了看,有些不好意思。
这段时间她们没少沾光,顿顿都能吃饱,临走还能带上第二天的干粮,不是馒头就是大饼,又香又顶饿。
炖肉就更不用说了,虽然不全是猪肉,有时加点内脏,有时掺点野味,但在香料调味下,一样香得很。
对大壮他们来说,活虽累,但李放从没亏待过他们,中午还能喝点土烧解乏,这样的好事哪找去?
“李放哥一向大方,拿就别客气。”瑛子像个大人似的摆摆手,“以后有活儿,大家多出力就行。”
“还用说!李知青对我们这么好,谁要是偷懒,还算人吗?”白大妈真诚地说。
正说着,李放怕瑛子没说清楚,亲自过来又交代了一遍。
李放原本想给大壮他们分两袋五十斤的玉米面,但大伙儿死活不收,都说当初说好的是管够馒头炖肉,不能说话不算数。
见劝不动,李放只好把烤好的蛋糕分给大家,看着他们高高兴兴地扛着东西离开。
这也难怪他们开心——为了省事赶工,白大妈和葛大妈这几天直接把午饭、晚饭连带第二天的早饭都准备好了。虽然晚饭没在屯里吃,但每人带的干粮和炖肉足够顶两顿。
顿顿二合面饼子配炖肉,放在现在可能觉得腻,但那时候吃饱都难,谁还挑嘴?就像电影《甲方乙方》里那个非要体验穷日子的老板,苦头吃够了,见着烧鸡龙虾恨不得搂着睡。
刚送走大壮他们,一直没说话的葛二炮带着瑛子、小迷糊和大雪小雪出来了。“李放,我先带两个小的去我那儿待会儿……”
“二大爷别见外,晚上还得陪我爸喝酒呢。”李放摆摆手,“一会儿我还得请老支书。您四点把瑛子他们送回来,再去接老支书,咱们晚上好好喝!”
“成!”葛二炮笑着答应,知道他是想让父子俩单独说话。李放摸摸瑛子和小迷糊的头:“瑛子,今天带小迷糊在村里转转,认认小伙伴。别让人欺负他,但小孩儿闹着玩别拦着,对他病有好处。”
“嗯!我一定保护好小迷糊!”瑛子眯着眼蹭他手心,小迷糊也学着他的样子。
“瑛子最听话了。”李放笑着摸摸瑛子的头,从兜里掏出两块钱塞进她口袋,“待会儿到村里供销社买点瓜子糖果分给大家,让他们多陪你玩。”
葛二炮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着,要是以前,他肯定要推辞几句。如今却只是笑着不说话。瑛子更是理所当然地收下钱,自家人有什么好客气的?
帮着套好马车,李放目送两个小家伙和大雪小雪渐渐走远。
“怎么,这就开始惦记了?”不知何时出现的李景江打趣道。
“爸您胡说什么呢!”李放翻了个白眼,“我把瑛子当妹妹,小迷糊当弟弟。您可别乱说,我倒无所谓,瑛子还小,传出去多不好。”
“真的只是妹妹?”李景江意味深长地笑了。
“这个……”李放一时语塞,赶紧转移话题,“爸,您不是说有好东西要给我看吗?现在正好有空,快让我开开眼界。”
“来吧。”李景江见儿子这反应,心里已经明白。他领着儿子进屋,从随身行李中取出一件东西。
“天哪!”李放睁大眼睛,“爸,你居然还藏着这个?怎么早不给我弄一把?”
李景江拿出的是一只陈旧的木盒,表面包浆厚重,明显年代久远却保养得很好。打开盒盖,里面静静地放着一把设计独特的经典武器——盒子炮。
这把毛瑟枪因为木质枪套被称为匣枪,也叫驳壳枪。有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款式,后者被称为快慢机。
虽然这把毛瑟枪是德国制造,但在国内却很受欢迎。
这武器外形笨重,明明只是 ** 却很沉,加上成本高、后坐力大、精度差等缺点,刚问世时几乎被市场淘汰。
可它在中国却成了抢手货,尤其受到各方势力的喜爱。
尤其是全自动型号,双手持枪能形成短暂的火力压制。至于准头问题,老一辈还发明了四十五度斜射的技巧。
李景江拿出的这款配备20发弹匣的型号,在老一辈口中被称为“二十响”。
“这枪不如你的m1911,但我用习惯了。”李景江退出弹匣,拉栓清膛后递给儿子,“单发也能打,对付一般情况够用了。”
李放接过这把保养得很好的二十响仔细端详,突然想到什么:“爸,家里有这种好东西,怎么我和姐姐都不知道?”
“就你不知道,你姐知道。”李景江笑着说道。
“什么?姐姐知道?”李放瞪大眼睛,“不可能!姐姐什么事都会告诉我的。”
在他心里,姐姐一直最疼他,怎么可能瞒着他?
“正因为你姐 ** 你,怕你惹事才没说。”李景江指着枪,“你虽然懂事,但这玩意儿能随便碰吗?”
“也是……”李放挠挠头,姐姐的顾虑确实有道理,“爸,要不我用m1911跟你换这个?”
“想得美!”李景江一把夺回枪,“我都说用习惯了。再说你那把的 ** 不好找,不像这个,补给方便多了。”
这话没错,那年头民间 ** 泛滥,有些内容较多,无法继续输出
“爸,这枪我可以先不要,不过以后要是还能搞到,一定得给我留一把。”李放对这枪爱不释手。
倒不是说这二十响有多稀罕,关键是情怀,懂吧?
“行,我回头托人问问,看能不能再弄一把。”李景江点点头,没有拒绝。
他不是宠着儿子,而是这小子手里早有大眼撸子,再加上那个深不可测的师父连关东军要塞都端了,冲锋枪都能搞到,一把驳壳枪算什么?
“谢谢爸!”李放咧嘴一笑,“对了,您等一下,我去拿个东西。”
说完,他转身走进东屋,其实是从游戏世界里拿出一个长条布包。
“爸,今天也让您开开眼。”李放边说边把布包放在桌上,好家伙,里面长短不一、大小各异的全是枪!
“李放,你做事我一向放心。”李景江看着这些枪,语气严肃,“但爹得多句嘴,这些东西容易惹祸,千万收好,别出乱子。”
“您放心,我心里有数,师父也叮嘱过。”李放郑重应下,随后拿起一把造型精巧的短枪,“这是专门给您准备的,我叫它微型冲锋枪。”
听说儿子的师父也有交代,李景江心里踏实不少。他接过这把玲珑小巧的枪,熟练地拉动枪机,“咔嚓”一声确认无弹,这才开口:“什么来路?我可从没见过。”
这枪确实比他的驳壳枪略大,但比起五六式冲锋枪又轻巧许多。
外形说不上多漂亮,乍看像德制mp40,细看又似美式m3,但尺寸明显更紧凑,弹匣容量却毫不逊色。
也难怪李景江不认识——这枪是李放根据前世钟爱的款式,结合游戏世界里的研究台和自己拆解的经验,再让工匠奴隶反复试验捣鼓出来的玩意儿。
李放发现工作台制作的图纸会受到自身认知的限制,便开始尝试自主设计。经过多次试验,证实了这个猜想,于是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李景江手中那把微型冲锋枪的原型,其实是李放前世非常喜爱的一款武器——英特拉泰克tEc-9冲锋枪,这款枪在黑帮中颇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