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七十年代,就是到了九十年代,国营单位的司机还是个肥差。不然也不会有“喇叭一响黄金万两,车轮一转财源不断”的说法流传至今。
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不管国企还是私企,司机这个岗位依然油水不少。
所以当李景江申请转岗时,抢着接他车的人排了很长的队。
但他有个跟车多年的徒弟小伟,经常跟着出勤当助手。学徒没有差旅补贴,那时候学车是个手艺活,没师傅带连方向盘都摸不到。
为了帮徒弟转正,李景江没少花钱,甚至暗中让利。这可不是随便帮忙——当年拜师要摆酒磕头,徒弟就等于半个儿子。
自从收了小伟,李家冬天的煤球、白菜、修房这些事,都没操过心,全是徒弟在张罗。小伟一家也觉得这是本分,父母常叮嘱他多帮师傅家干活。
虽说转岗和徒弟转正都需要打点,但幸好有李放给的金条,加上李景江多年积累的人脉,事情总算办成了。
小伟刚转正不久,跑长途肯定轮不上,平时也只能在四九城附近跑跑。
跑长途虽然累,但收入高,抢着干的人很多。
好在有师父李景江照应,他这个徒弟自然也能沾光。
“只要有车,肯定能借到。”李景江点头说。
“我觉得这车能不借就不借。”李放却摇头,“欠人情不说,还容易被人说是以权谋私,没必要。”
“我也是这么想的。”李景江欣慰地笑了,觉得儿子长大了,却听李放接着说:“回头我给爸攒辆车,到时候随便开。”
“攒车?”李景江愣了一下,没好气地瞪了儿子一眼,“你以为攒自行车啊?我开的是汽车!”
“汽车怎么了?汽车就不能攒?”李放一脸不在意,“再复杂的汽车不也是零件拼起来的?只要你能搞来零件,我就能拼出来,信不信?”
这话还真不是吹牛。那时候的车比后来粗糙得多,尤其是卡车,出厂就比较粗糙。只要零件到位,拼一辆车根本不是问题——当然,前提是得有那个技术。
李放现在技术还不到家,但之前学过不少技能,这对他来说已经不算什么难事。他以前和拖拉机技术员冯建军打过交道,还让他帮忙买了一些农机车辆的书籍和资料。
这些书他都认真学了,现在组装汽车还差一点,但组装拖拉机已经没问题了。
关键是有零件。好在轧钢厂有机械加工生产线,以李景江在厂里的关系,借机床或者请老师傅帮忙都不成问题。
再说李景江本身就是轧钢厂最老练的司机,不仅会开车还会修车,家里也有很多工具书。等有空的时候,他可以学一学,再找辆车拆开来研究。
到时候别说用旧零件拼车,就算用游戏世界里的钻石加工平台,造一辆新车也轻而易举。
结合后世的汽车知识,设计制造一辆新车并不难。
不过李放并不打算太张扬,现在还不是造新车的时候,但组装一辆二手汽车应该没问题。
“你小子这么有把握?”李景江惊讶地看着儿子。
他了解儿子,李放从不会随便说大话。
“当然有把握。”李放点点头,随即又无奈地笑了笑,“车能组装出来,但装好了能不能留在您手里还不好说。”
“你能想到这点就好。”李景江欣慰地说,“这事别琢磨了,没什么意思。”
就拿他自己来说,凭借出色的修车手艺,厂里车辆出故障都会找他修理。
可修好之后呢?该谁开还是谁开。
懂事的会请他吃顿饭,不懂事的最多送包好烟。
这年头,就算有车也没人敢开,私家车?简直是做梦!
“爸,回头帮我找些汽车相关的书吧。”李放其实没打算真的给父亲组装车,那样太引人注目,“之前岗岗营子从县里弄了辆拖拉机,虽然实用,但开起来不舒服。”
“要是能拿到专业书籍,就算不自己组装,我也能帮屯里凑一辆。以后屯里有什么急用,也方便些。”
“书和资料没问题,可你真觉得车造出来后,屯里能保得住?”李景江忍不住提醒。
“保得住有保得住的办法,保不住也有保不住的对策。”李放挑了挑眉,“总不能让我们屯吃亏,否则以后谁还愿意出力?您说是不是?”
李景江立刻明白了——车能留下最好,留不下也得有个说法。
毕竟李放能造一辆,就能造更多。只要不是傻子,谁会得罪这样的人?
到时候不仅能捞到好处,在屯里的地位也会更高。
只要做出点实际成果,将来就能想办法把李放从岗岗营子调回四九城,安排进轧钢厂当技术员或工程师都没问题。
有父亲李景江在厂里照应,谁也不敢为难李放。到那时,前途简直一片光明!
“行,明天我去找厂里看看。”李景江点头说,“记得资料室有不少车厂送来的技术手册,好像还有图纸,一直没人看。明天都给你带回来。不过李放,你别太有压力,成了最好,不成也无所谓。反正你在岗岗营子过得不错,多待几天也没关系。”
一直没说话的李念一听这话立刻急了:“爸!什么叫多待几天?岗岗营子再好能比得上家吗?我跟你说,趁弟弟这次回来,你得多帮帮忙。要是能搞出点名堂,说不定就能直接调回来了。”
“姐,这事回家再说。”李放赶紧打圆场。他太了解这个护弟狂魔的姐姐了——只要涉及到他的事,她较起真来连亲爹都不给面子。这些年他调皮捣蛋但从没挨过打,就是因为每次都有姐姐挡在前面,连李景江都拿她没办法。
刚安抚住姐姐,瑛子突然拉了拉他的衣角:“李放哥,你不回屯子了吗?”
直到李放向瑛子保证一定会回去,李景江父女才转移话题。李念一路上给瑛子讲着四九城的趣事,气氛渐渐热络起来。
三人刚进四合院,就碰上了叁大妈。
“哟!李放回来了!”
“叁大妈,好久不见。”李放笑着打招呼。
许久没见了。“叁大妈笑着打量着几个鼓鼓囊囊的行李包,心里盘算着里面装了多少好东西。
待会儿得跟老伴说说,看能不能捞点好处。
李放察觉到那目光,立刻明白这位精于算计的邻居在打什么主意。
叁大爷闫埠贵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
可算计了大半辈子,差点把自己给算计进去。
李放懒得搭理,简单寒暄几句就带着家人往家走。
“怎么还带着个小丫头?莫不是李家小子在外头生的?”
“不可能啊,他才出去多久,孩子都这么大了。”
“该不会是老李在外头的私生女吧?总不会是给儿子找的童养媳?”
在叁大妈的嘀咕声中,李家一行人进了屋。
“爸,房子的事办妥了吗?”看到隔壁老郑家大门锁着,李放赶紧问父亲。
“刚办好没几天。”李景江点头道,“老郑家搬走了,屋里收拾干净了。”
“手续都齐全吗?”
“能有什么问题。”李景江笑着说,“就像你说的,**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姐在街道办工作,帮着把欠条、抵押、租赁这些手续都办得明明白白。”
“照你的意思,为了避免他们家里人闹腾,文书上不仅有老郑全家人的手印,还盖了街道办公章。想要回房子也可以,先把欠我们的钱还上。”
“这下踏实了。”李放满意地点点头,“正好让瑛子和姐姐住一间房。趁我在家这段时间,把咱们家的房子好好修一修。”
“不用折腾,你小伟哥前几天都收拾好了。”李景江摆摆手,“明天就是除夕了,不宜动土。真要修,等你回来再说也不迟。”
“那也行。”李放听后便不再坚持。
此刻他有些遗憾,要是自己懂“混淆咒”之类的法术就好了。凭自己的能力,一个晚上就能把这三间屋子翻新一遍,还不用担心被人发现破绽。
当初选择成为学者(也就是术士),而不是白龙、精灵或秘社成员,就是因为这个职业全面——既能施展法术,又能研究理论、制作魔药,甚至精通炼金术,是所有神秘职业中最完善的一种。
李放并不着急,反正时间还多,慢慢来就行。
他将行李里的东西一件件拿出来:一部分留给家里,另一部分准备作为年节礼物送人。东北三宝中的人参、鹿茸早就通过葛二炮收好了(乌拉草现在没人要)。这两样药材什么时候都是珍贵的补品,就算送给权贵也不逊色。
还有许多野味制品:狍子肉干、鹿肉香肠、野猪腊肉,足足装了两大包——这也是他不让父亲和姐姐拿的原因,实在太重了。
“弟弟怎么又带这么多?”李念一边整理一边埋怨,“上次寄的包裹还没吃完呢。”
“姐你忘了?”李放笑着凑近,“站台上我一只手就能把你举起来,这点分量算什么?要不是不方便,我一只手就能搞定。”
“怎么?嫌姐姐胖了?”李念白了他一眼。
“胖点好啊!”李放搂住姐姐的肩膀,“外人一看就知道咱们家日子过得好。等说媒的踏破门槛,你可别烦!”
“这么急着赶我出门?”李念轻轻戳了下弟弟的额头,到底没用力,“等你成家了再考虑自己的事。有合适的姑娘赶紧定下来,等你有了孩子,姐姐还能帮你带。反正姐姐还年轻,三年抱仨,等帮你把孩子养大再嫁也不迟!”
面对这样的“扶弟魔”,李放无话可说,只能给姐姐一个感动的拥抱,却被李念嫌弃地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