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居县毗邻关中,自收服义渠后便是首批垦荒之地。这些老秦人躬耕数十载,默默支撑着统一大业。今日忽见大军过境,消息如野火般传开。家家户户扶老携幼涌 ,欢呼声响彻云霄。
待行至县城中心,更见百姓高擎火把,张灯结彩。北方汉子们擂鼓鸣锣,虽拙于言辞,却将满腔热忱尽数倾注在这铿锵节奏里。妇人们捧着新蒸的馍馍,踮脚递给马背上的将士。
铁骑儿郎们一时手足无措。这等箪食壶浆的场面,莫说亲身经历,便是梦里也未曾见过。那熟悉的乡音裹着质朴情意,黝黑的面庞透出血脉相连的亲近——这是老秦人对王师最赤诚的礼赞。
秦军将士们从未见过这般景象。这支横扫六国的虎狼之师,此刻竟在弋居县百姓的热情中显得手足无措。路边,老秦人的女子们踮着脚尖,将食物递到将士们手中,眼波流转间让这些沙场悍将红了脸颊。
燕锦书策马走在队伍外侧,脸上洋溢着掩不住的笑意。这位骑军将军本想拒绝百姓的馈赠,却被老乡们的热情淹没。他回头望去,只见后方年轻将士们同样手捧礼物,个个神情恍惚。
\"真是活久见!\"燕锦书忍不住感叹,\"往日攻城掠地时,哪个百姓不是冷眼相待?这般军民相亲的场面,末将还是头一遭见到。\"
王贲闻言笑道:\"燕将军常年在外征战,不知咸阳盛况。步军出征时,满城百姓绵延数十里相送,高呼'大秦必胜'。有这般拥戴,将士们焉能不奋勇杀敌?\"
扶稣看着欢腾的队伍,对燕锦书打趣道:\"将军莫要笑话那些年轻将士了。瞧您此刻的笑容,可不比他们含蓄多少。\"的确,自从进入弋居县,原本沉闷的增援部队已然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掠过无关内容,燕锦书抚须道:\"主君此言差矣,臣何曾料到百姓竟如此热忱。不瞒您说,这阵仗老燕确是头回见。往日里臣虽 如麻,高喊为大秦而战,实则心中茫然。'大秦'二字飘渺难捉摸,连臣都如此,何况帐下儿郎?\"
\"唯有 时听三军呐喊,或在青铜碑前见主君持剑立誓,率铁骑迎回忠骨之际,方能触摸到那股力量。但从未如今日这般真切地领悟——大秦不在云端,就在眼前。\"他粗糙的手指划过人群,\"是持戈的将士,是劳作的黔首,是这片浸透血汗的土地。与天争命,与敌争锋,或分或合,只要心向大秦,你我立足处便是大秦!\"
这席话竟让扶稣与王贲从他狰狞面容中窥见几分文气。正暗自诧异,王贲突然插话:\"这套说辞哪本典籍抄的?\"
燕锦书满脸涨红:\"将军此话——\"
\"妙哉!\"扶稣拍腿大笑,\" 如麻的骑将突然掉书袋,知道的当你发癫,不知道的怕要请巫医驱邪!\"
\"人心不古啊!\"燕锦书捶胸顿足,\"臣不过勤学苦读...\"
\"孤倒怀念你当年把'马革裹尸'说成'麻袋装尸'的狂态。\"
\"臣乏了,不如归去。\"燕锦书哀怨扶额,却被王贲揭短:\"听说临淄城下...\"
\"君子讳言人过!\"
\"谁曾说过末将是君子?\"
争执间,数名黑衣官吏趋步上前,高呼:\"弋居县上下恭迎王驾!\"三呼声中,几个敲锣汉子仍卖力捶打,被老丈抡杖敲了脑壳才消停。
周围的人群短暂地静默后,突然齐刷刷跪倒,额头紧贴地面,爆发出震天呼喊:
\"拜见王上!\"
\"拜见王上!\"
在这片秦地上,\"秦王\"二字承载着数百年的分量,早已融入血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更是热泪盈眶,能在这把年纪再睹王颜,此生足矣。
扶稣急忙跃下马背,王贲与燕锦书紧随其后。他快步上前搀扶为首的耄耋老者:\"快快请起!如今大秦的主宰是皇帝陛下,诸位该跪拜的是当今天子,这礼数扶稣万万受不起。\"
\"皇...皇帝?\"老秦人们面面相觑,这个新称谓让他们茫然无措。
\"皇帝乃凌驾于秦王之上的尊号。\"扶稣解释道。
\"那老朽拜见皇帝陛下!\"老者又要下跪。
\"且慢!\"扶稣哭笑不得,\"我仍是秦王,并非皇帝。\"
\"拜见秦王!\"老人从善如流地改口,众人亦跟着呼喊。
扶稣暗自叹息,这情形倒与燕锦书方才的窘境如出一辙。此刻他真切体会到名分的重要性——简单的称谓在百姓心中就是天经地义的权威象征。父皇赐予的\"秦王\"头衔,竟蕴含着如此巨大的号召力。
但他必须谨守本分。接受本属于皇帝的礼仪虽是小节,却可能成为日后祸端。父皇子或许不计较,为人臣者却不可不守度。
看着这些淳朴的面孔,扶稣胸中暖流涌动。此情此景出现在大秦,预示着他的将士们将更加明白为何而战——他们背后,站着千万个这样的黎民百姓。
\"诸位请起!\"扶稣搀扶着颤巍巍的老者,这般年岁的长者在大秦都该受官府优待,\"本王与将士们深受感动。但眼下北地郡正遭匈奴大军进犯,我军奉皇帝诏令北上驰援。还望各位提高警惕,留意可疑人等,共同守护大秦疆土。\"
\"谨遵王命!\"响亮的应答声在城郭间回荡。
军旅豪情
夕阳染红了西边的天际,秦军战旗在晚风中猎猎作响。扶稣站在战车上,向道路两旁的父老乡亲拱手致意:\"诸位乡亲,军情紧急,恕不能再耽搁了。将士们,你们无功受禄可还心安?等咱们把匈奴人赶出边境,再回来接受这份厚礼不迟!\"
\"诺!\"秦军将士斩钉截铁地回应着,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自咸阳开拔时,每个人都做好了马革裹尸的准备。但当看到沿途百姓热切的目光,他们忽然明白了肩上担子的分量。
\"公子,我们弋居县的百姓等着你们得胜归来!\"
\"必胜!必胜!\"
离开弋居县时,每个秦军将士脸上都带着笑容。这份来自百姓的信任,化作了他们心中最坚定的信念。大秦东出之时,将士们只为\"统一\"二字而战;如今天下一统,他们的使命已转变为保家卫国,守护这片用鲜血换来的山河。
扶稣率领的大军刚出弋居县境,便按计划兵分四路北上。按照战略部署,各路人马将扫清沿途匈奴游骑,若未遇强敌则长驱直入,直捣匈奴后方,形成合围之势。
然而战局远比预想的复杂。斥候迟迟未能传回准确情报,冒顿单于的主力部队竟神秘消失。扶稣勒住战马,眉头紧锁:\"王贲将军,自从接到上郡急报后,为何再没有其他军情传来?按理说驿卒应该源源不断传递战报才是。更蹊跷的是,既是北地郡遭袭,为何求援文书会从上郡发出?\"
王贲抚着长须,沉声道:\"确实反常。军情传递事关重大,王通与杨翁子都是老将,绝不会犯这等错误。除非......前线出了大变故。\"
冷冽的北风吹过原野,扶稣望着茫茫北方,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在这片未知的战场上,究竟是秦军先发现匈奴人的踪迹,还是早已落入敌人的埋伏?
\"当前局势已明,匈奴人处处占得先机,为何对我大秦军情了如指掌?陛下登基之时,我军南调之际,匈奴便趁势来犯,这时机把握得未免太过精准。我军动向尽在敌手,其中若无蹊跷,连孤都不敢轻信!\"扶稣目光转向王贲。
\"王上是怀疑,我军内部藏有细作?\"
\"若仅是细作倒还好,怕只怕...\"燕锦书突然插话,\"是秦人从中作梗!\"
王贲眉头紧锁:\"燕将军,此话可要慎言。\"
\"无妨,此时又非在朝堂议事。只是近来大秦看似平静,实则暗藏危机,总有种风雨欲来的不安。\"
\"孤倒希望燕将军所言不实,但眼下种种迹象表明,大秦内部确有隐患。若真有内鬼,我等须加倍谨慎。\"
\"眼下只能见机行事。有陛下坐镇咸阳,大局无虞。当务之急仍是北上驰援。如今已出弋居县,该分兵而行了。\"
\"四条战线,四位主将。王将军、燕将军,匈奴主力极可能从你们防线突入。若遇强敌,切记按计行事,以拖延为主。\"扶稣郑重叮嘱。
\"王上宽心,末将等征战多年,区区匈奴不足为惧。\"
\"好!那便即刻出发。此去必是血战之路。\"
\"诸位珍重!\"
\"珍重!\"
\"驾!\"
四万秦军铁骑依令分兵:燕锦书率一万二千人赴安塞;王贲领一万五千人往安俾;扶稣亲统八千精骑直奔朝那;潘疏渺带五千将士驰援乌氏。各路人马沿途清剿匈奴游骑。
正如扶稣所虑,重要军情早该送达。王通将军与安俾守将多次遣使,纵使军报已成,能否顺利传递却未可知。
(北地郡官道。
\"驾!快!\"
数百铁骑掀起滚滚烟尘。几名秦军驿卒拼命鞭策战马,后方匈奴追兵愈逼愈近。
\"见鬼!长城以内怎会出现匈奴骑兵?若非弟兄们以命相护...关城尚在坚守,这些胡骑从何而来?\"
\"噤声!眼下当务之急是将紧急军情送出。王通将军严令,此报关乎北地郡存亡,必须亲呈咸阳或援军主帅!\"
\"追兵太紧,迟早会被赶上。\"
\"分头突围!只要有一人脱险,弟兄们就不算白死!\"
\"嗖——\"
\"啊!\"
箭矢破空而至,一名秦军驿卒应声跌 下。
\"老三!\"
\"快散开!快走!\"那名受伤的驿卒艰难地想要爬起来,却被疾驰而来的匈奴骑兵挥刀斩首,头颅在地上翻滚,随即被铁蹄踏得粉碎。
目睹同袍惨死的秦军驿卒们来不及悲伤,立即四散奔逃。然而区区数人如何敌得过数百匈奴骑兵的追击?
\"放箭!绝不能让消息传出去!\"
\"咻咻\"的破空声不绝于耳。精于骑射的匈奴人在马背上从容张弓,四散奔逃的驿卒们终究难逃毒手。随着战马嘶鸣声渐歇,又一批大秦勇士埋骨黄沙。
这些往来于前线的驿卒本是军队的耳目,肩负着传递军情要务。如今他们怀揣的紧急战报永远无法送达,这也解释了为何扶稣的援军已至北地郡,却始终见不到半个驿卒的身影。
同样的惨剧在北地郡各条官道上不断重演。伪装成秦人的匈奴伏兵占据要道,对过往行人格杀勿论,彻底封锁了边关军情传递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