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泰含笑拱手:\"主上早知两位将军突围时必困于粮草。故而命我备齐军需在此相候。\"说着接过侍从递来的简册,\"现有战马万五千匹,粮草足供三军半月之用。\"
粮草物资尚可筹措,但那一万五千匹战马着实令张辽与高顺震惊不已。
他们怎可能有如此多的战马储备?
洛阳作为帝都,怎会隐匿这般数量的战马?
细心的张辽发现这些战马均烙有并州军的印记,显然是来自并州军营。
见二人困惑,周泰解释道:\"万匹战马岂是仓促能备?洛阳目标太大,这些都是在并州军营混乱时趁机转移的,两位将军见谅。\"
张辽与高顺顿生疑虑,隐约感觉陷入某种谋划之中。若非燕王神机妙算,怎会如此凑巧?
虽满腹疑问,此刻也非细究之时。
张辽沉声问道:\"周将军,敢问接下来有何安排?燕王是否准备入京勤王?\"
周泰摇头道:\"两位将军可率并州军随我等暂返燕国。燕王未奉诏令,不便率军入京。\"
张辽将长秋殿变故细细道来:\"董卓妄图废立天子,拥立陈留王。这等逆贼,燕王岂能坐视?\"
面对二人的愤慨,周泰透露:\"实不相瞒,燕王也曾收到密旨,令拥立陈留王。董卓虽专横,却是奉密旨行事,燕王如何干涉?\"
听闻宫闱秘事,张辽与高顺相视愕然。
如此一来,董仲颖倒真算得上忠心耿耿。若他确系奉了密诏行事,众人便不该再妄加议论。
皇室权谋之争,向来是外臣避之不及的禁忌。
见气氛凝重,周泰立即岔开话头:\"张将军、高将军,眼下情势危急,咱们须速速离开洛阳地界,以防追兵赶来!\"
\"全凭周将军调遣!\"张辽与高顺双双抱拳应命。
三万并州精锐两人共乘一骑,携半月粮草,稍作休整便连夜向燕国方向急驰。
......
并州军营寨。
吕布率众将及五万将士扑灭营中大火,安抚受惊的草原战马,重归厩内,大营终得安定。
魏续大步踏入中军帐,抱拳禀报:\"将军,此乃损失清单!\"
吕布面色阴鸷地接过细看:粮草辎重焚毁近半,万余匹战马遗失,两万并州铁骑折损。更兼张辽、高顺率三万人马突围而去。
如今五万并州军驻守营中,实力已不及鼎盛时三成。视并州军为私产的吕布岂能咽下这口气?
\"张文远!高伯达!\"吕布暴怒撕碎文书,\"若教本将再遇,定将尔等千刀万剐!\"
然盛怒之余,当务之急仍是携丁原首级,率五万精骑前往西凉军营归顺董卓。
......
洛阳城外,西凉军大营。
吕布单骑而至,手提丁原头颅翻身下赤兔,正寻故交李肃。
血色夕阳下,李肃远眺见吕布策马入营,目光触及鞍侧悬着的丁原首级仍在渗血,当即喜形于色,急引吕布往见主公。
中军帐内,董卓见吕布提着丁原头颅阔步而入,抚掌大笑:\"奉先至矣!速设琼筵,当与吾儿共醉。\"
顷刻间帐内珍馐罗列,觥筹交错间满座尽欢。
董卓掷下金樽,满面红光执起吕布之手:\"得奉先相助,实乃平生大快!\"
吕布会意,当即单膝触地:\"布半生辗转,终遇明公。若不嫌鄙陋,请受孩儿一拜!\"
董卓闻言大笑,亲手搀起这员虎将:\"老夫年方廿四便得麒麟儿,天赐之福也!\"当即赐下锦袍玉带以彰殊荣。
宴饮直至星汉西流,西凉诸将方陆续告退。
...
光熹元年暮春,随着丁原败亡,洛阳朝堂再无力量制衡董卓。得吕布并五万并州精锐归附后,董氏权势愈发熏天。
董卓自封前将军,擢董旻为左将军,封吕布为骑都尉兼中郎将,加都亭侯爵。满朝文武噤若寒蝉。
将军府邸中,李儒捻须进言:\"今权柄尽归岳丈,何不再议废立?\"董卓捋须大笑:\"贤婿所见,正合吾意!\"
翌日晨,千名飞熊军甲士肃立长秋殿,百 ** 栗入朝。
百官畏惧董卓麾下精兵悍将,无人敢抗命,纷纷应召赴宴长秋殿。酒过三巡,董卓忽以手掩唇轻嗽,满座公卿立时噤声。
\"诸公且听!\"董卓拍案道:\"当今天子懦弱无能,岂堪承继大统?本帅欲效法伊尹霍光旧事,改立陈留王为帝。弘农王退居藩邸,敢有异议者——\"剑鞘重重顿地,寒光应声出匣三寸。
殿内群臣皆面如土色,尤其见虓虎吕布按剑侍立,更无人敢出一言。忽见席间一人霍然起身,竟是中军校尉袁绍,厉声喝道:\"天子即位以来未闻过失,董仲颖尔欲行废立,莫非存了谋逆之心?\"
\"狂妄!\"董卓剑锋直指,须发皆张:\"本帅奉 ** 遗诏辅政,朝堂大事皆可独断!尔区区袁本初,真当某家剑锋不利?\"袁绍反手抽剑相向,青锋映着烛火寒芒交错。吕布见状立即移步上前,五指紧扣剑柄。
\"主公三思!\"李儒慌忙拦在两人之间:\"此乃天子禁宫,万万不可...\"话音未落,袁绍已收剑入鞘,拂袖冷笑:\"如此鸿门宴,不赴也罢!\"转身时暗捏冷汗,心知须速离洛阳暂避锋芒。
董卓阴鸷目光转向太傅袁隗,森然道:\"袁太傅,贵府子弟好大的威风!\"剑尖犹在铮鸣,满堂朱紫尽低头屏息。
今日权当顾念汝南袁氏之名,姑且饶恕袁绍冒犯之举。
关于废立新君之议,太傅大人可有异议?
袁隗狡黠答道:\"但凭前将军定夺。\"
董卓闻言大悦,铿然收剑入鞘,鹰目扫视群臣:\"既如此,再有妄议者——\"话锋转冷,\"休怪刀剑无眼。\"
殿中百官皆深谙明哲保身之道,齐声应和:\"谨遵将军钧命。\"
\"甚好!诸君且开怀畅饮!\"董卓举杯邀饮,琥珀酒浆映着烛火。
丝竹骤起,彩袖翻飞,满殿又浮起笙歌。宴罢,董卓率吕布并千骑飞熊军踏夜而归。
军府明堂中,董卓环视幕僚:\"周毖,袁绍现下何处?\"
\"禀主公,袁绍出宫后未归府邸,单骑离京去了。\"周毖拱手作答。
伍琼进言:\"袁绍负气出奔,若逼之过急恐生变故。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旧遍布九州。不如赦其罪,授郡守之职......\"
李儒捻须附和:\"岳父明鉴,袁绍优柔寡断,授渤海太守恰可显您的胸襟。\"
(光熹元年三月廿六·崇德殿)
废立大典上,董卓亲执权柄。
袁隗扶刘辩离御座,解玺绶奉于刘协。
何太后掩面悲泣,群臣垂首噤声。几位汉室老臣袖袍尽湿,唯闻压抑呜咽。
朝堂之上,群臣肃立之际,陈留王刘协在董卓的扶持下登临龙椅,改元永汉。侍中李儒当即宣读诏令,历数何太后谋害董太后之罪,将其幽禁于永安宫中。
当此之时,董卓跋扈专横,逆天而行。满朝公卿唯有尚书丁管挺身抗命,立遭董卓喝令武士推出午门斩首。丁管临刑之际厉声痛骂,神色自若,至死方休。
董卓遂自领相国之职,持节钺,统虎贲,受封郿侯。上殿可不称臣,入朝可免趋拜,更可佩剑着履,威势无两。为笼络人心,董卓携司徒黄琬、司空杨彪诣阙上表,请求为建宁年间遭党锢之祸的陈蕃、窦武等大臣 ** 。
年幼的献帝刘协高居龙椅,依议准奏,追复诸人爵位,擢用其子孙。董卓又纳周毖、伍琼为心腹,更将何颙、郑泰等贤士罗致麾下。在其授意下,韩馥、刘岱等名士纷纷出任州郡要职,连与其有隙的袁绍、王匡等人亦获太守之职。
洛阳深宫之中,被废的少帝刘辩与何太后、唐妃困居永安宫,日渐窘迫。这日少帝见双燕翩跹,感怀身世,遂赋诗含怨。不料被小黄门 ** ,密报相国府。
董卓闻报抚掌大笑:\"正愁师出无名,不料彼辈自投罗网!\"遂召女婿李儒嘱托道:\"少帝之事,便交由贤婿处置。\"言罢目露凶光。
“岳父放心,此事交给小婿!”李儒嘴角挂着阴冷的笑意,大步流星跨出相府门槛,亲自点了一队飞熊军精锐直奔永安宫。
熊熊烈焰吞噬宫殿时,李儒瞳孔骤缩——只见冲天火光中炸开撕心裂肺的诅咒:“董卓逆贼!朕纵化作厉鬼也要看着你九族尽灭!你这秽乱宫闱的豺狼,终要死在汉室忠臣刀下!”
飞熊军的铁甲被热浪灼得发烫。李儒一把揪住值守校尉的领口:“谁点的火?!”
“禀、禀大人!”校尉扑通跪倒,“是弘农王带着唐妃、何太后在殿内 ** ......弟兄们拦不住......”
李儒松开手,火光明灭在他脸上投下诡谲的阴影。这倒省了他亲手沾血——弑君恶名如今可全推给那窝囊废自己了。
“收队。”他转身时,飞熊军铁骑踏碎了一地琉璃瓦。
相府里董卓正搂着 ** 嫔妃饮酒,闻报拍案狂笑:“刘家小崽子竟有这般骨气?可惜啊可惜!”酒浆顺着他的虬须滴在龙袍上,混着胭脂印成污浊的图案。
无人知晓,此刻真正的弘农王正瑟缩在暗渠里发抖。那个火中怒吼的“刘辩”,不过是死士模仿的嗓音罢了。
-----------------------------
刘凤始终潜伏在洛阳城内,冷眼旁观董卓废黜刘辩帝位、扶持刘协登基的全过程。待局势稳定后,他立即启动了秘密计划。
皇宫禁军中早有隐秘卫的暗桩。刘凤命人在永安宫地下暗中挖掘了一条地道。当探知李儒率领飞熊军准备对刘辩、何太后及唐妃下手时,他立即调遣御林铁卫前往永安宫实施营救。
殿内咒骂董卓的声响实为替身所为,整个计划滴水不漏。即便睿智如李儒,也未能察觉其中蹊跷。
刘凤之所以冒险相救,全因念及旧日恩情。当年若非陛下倾力扶持,他绝无今日之权势地位。 ** 曾以族兄身份郑重托付,恳请他照拂其子嗣。既已承诺,刘凤誓必践行。
-----------------------------
刘辩母子三人正于永安宫悲泣之际,十余名身着玄虎纹黑衣的武士突然现身。未置一词便将三人拖入地道,随即 ** 焚毁宫殿。
三人原以为必死无疑,不料黑衣人竟护送他们经密道抵达城外府邸。未及细看,又被塞入马车疾驰出城。全程肃杀的气氛令母子三人胆战心惊。
约莫两炷香后,马车停驻于城郊华宅。当惊魂未定的三人被搀下马车,看清眼前含笑而立的身影时,刘辩不禁热泪盈眶:\"皇叔!可是来救我们的?\"
刘凤望着略显清瘦的刘辩,含笑伸手揉了揉他的头顶,温声道:\"瘦了,这段日子委屈你们了。\"
何婉见到燕王顿时眼眸一亮,嗓音柔媚地唤道:\"燕王何时到的洛阳?\"
\"您能来真是天大的好事!\"她轻抚胸口继续说道,\"有燕王坐镇,董卓那逆贼必不敢造次。\"
说话间她忽然压低声音,眼中闪过厉色:\"恳请燕王诛杀董卓这祸国殃民的奸贼!\"
刘凤闻言险些没绷住表情,暗自腹诽:\"说得轻巧!董卓搅得朝野沸腾正合我意,此时除掉他,岂非自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