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鹤岁踩着上班铃冲进灰色小楼时,松本正顶着两个黑眼圈在大厅转圈,看到他就像看到救星,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可算等到你了!上面下了死命令,三天内必须给仓库监控设备搞出‘升级方案’,技术部那群家伙说‘难度太大’,你可得想想办法!”
“监控升级?”郑鹤岁被他晃得头晕,扶着墙站稳,“具体要升级啥功能啊?”
松本拽着他往仓库跑,一边跑一边解释:“就是让监控能‘自动干活’!有人靠近就自动录像、标记重点区域,别等设备出问题了才发现漏拍,上次就因为监控没拍清楚,差点误了大事!”
两人冲进仓库,郑鹤岁看着布满灰尘的监控设备,心里有了底。他检查了设备型号,发现是市面上常见的品牌,提供了开放的ApI接口。他松了口气,笑着说:“小事一桩!给我三天时间,我研究一下它的ApI文档,写个脚本把各个摄像头的智能功能调动起来,再做个集中管理的界面,保证让监控变得更聪明!”
“真的?”松本眼睛瞪得溜圆,“你可别吹牛,这设备连技术部都头疼!”
“放心!”郑鹤岁拍着胸脯,“我在国内自学过python,给居酒屋监控加装过移动侦测功能,原理差不多,就是规模更大些!”
按照上面的规定,松本带着郑鹤岁来到一个特殊的工位:电脑无法连接外网,所有开发都必须在隔离环境中进行。郑鹤岁需要什么资料,都得由松本先去申请。“这是规矩,毕竟涉及到安全系统。”松本解释道,眼神有些闪烁。郑鹤岁倒是很理解:“应该的,毕竟公司机密嘛。”
接下来三天,郑鹤岁开启“闭关模式”。白天在隔离环境下调试设备,晚上回去研究python教程,连语言学校的课都请了假——毕竟这是“上面下的死命令”,搞好了说不定能再涨薪。
第一天,他把仓库划分为“高危区”“普通区”“通道区”,用马克笔在地面画出区域线,再根据每个监控摄像头的位置设定“优先级”。松本路过仓库,看到他蹲在地上画画,疑惑地问:“你这是在搞艺术创作呢?”
“这叫‘精准监控规划’!”郑鹤岁头也不抬,“先划分区域,才能让程序知道该重点盯哪,不然监控乱拍一通,存的全是没用的画面!”
第二天,郑鹤岁开始研究监控设备的ApI文档,编写调用脚本。他巧妙地利用了设备自带的基础移动侦测功能,但通过脚本设定了更精确的触发条件和区域规则。中途遇到“自动标记”功能卡壳,他申请了相关技术文档,在松本的陪伴下查阅到深夜。当看到监控画面里“有人靠近高危区”时,系统自动弹出红色框选并发出轻微警报声,他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而旁边的松本也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第三天,郑鹤岁在松本的全程陪同下,给所有监控设备部署新脚本,还做了个“操作指南”,用中日双语标注各项功能。每个步骤完成后,松本都会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才继续下一步。松本跟着指南操作了一遍,看着屏幕上自动整理好的“每日监控总结”,惊得说不出话:“这……这比技术部搞的系统还好用!以后再也不用熬夜看监控录像了!”
升级完成当天,松本将郑鹤岁写的所有代码和方案都打包上交审核。没过多久,他就神秘兮兮地塞给郑鹤岁一个信封:“这是上面批下来的'项目奖金',说你这次干得漂亮,效率很高!以后这类技术活,还得多靠你啊!”
郑鹤岁打开信封,里面装着3万日元现金。他揣着钱,走路都飘了,心里盘算着:“只要奖金给的足,不会的我都给你学成精英!现在这笔钱让我想想怎么花,先给电脑换个新键盘,再买本python进阶教程,剩下的钱还能给父母买点日本特产!”
晚上,郑鹤岁请松本去居酒屋吃烤串。松本喝着啤酒,拍着郑鹤岁的肩膀说:“小郑啊,你真是块'宝藏'!要不是你,这次升级任务肯定完不成,我都做好挨骂的准备了!”
郑鹤岁啃着烤鸡翅,笑着说:“主要是学校教的数控编程和自学的python派上了用场,以后有技术活尽管找我,保证给你搞定!”他还兴致勃勃地给松本讲“下次可以给设备装个'故障预警系统',提前发现问题”,松本听得连连点头,语气更加热络:“跟着我好好干!以后有的是这种'大项目',做得好,前途无量啊!”
回到宿舍,郑鹤岁把奖金分成三份,一份用来买学习资料,一份寄给父母,一份留作生活费。他打开电脑,看着自己写的监控升级程序笔记,忍不住感慨:“没想到在国内学的技能,在日本这么吃香!”
他掏出手机,给远在中国的前校友发消息:“你们还记得当年我熬夜学python,被你们嘲笑'卷王'吗?现在靠这技能赚了奖金,下次回国请你们吃火锅!”想到室友们的夸奖郑鹤岁开心的笑了起来,不过既是不在同一时空,我也还是卷王郑,会让人发出:”不愧是你!”的惊叹!
郑鹤岁放下手机,开始研究python进阶教程。他看着书里的“数据分析”章节,突然想起仓库里的监控设备,心里冒出个念头:“要是能学会更高级的数据分析,说不定能给监控系统做个'行为模式分析',比如总结出每天什么时间、哪些区域活动最频繁,这样以后安排巡逻或者维护设备就更方便了!”
他越想越兴奋,抱着教程啃到半夜。梦里,他给组织的设备装了各种实用功能,得到了上面的认可,松本和安室透都在为他高兴。
自己的“技术天赋”已经引起了组织高层的注意;这场看似普通的“设备升级”,其实是组织对他“能力测试”的一部分。此刻的他,还沉浸在“技能变现”的喜悦中,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组织里“重点观察”的对象。
第二天早上,郑鹤岁顶着黑眼圈去语言学校上课。日语老师看到他,笑着说:“郑同学,你最近是不是在忙什么大事?感觉整个人都在发光!”
郑鹤岁摸了摸头,不好意思地说:“就是兼职上搞了个设备升级,没想到这么受重视。”他没说具体是什么工作,毕竟“保密协议”摆在那。
同学们纷纷起哄,说要“沾沾学霸的光”,郑鹤岁笑着答应,心里却在想:“等文化节分享完宿舍改造,说不定还能搞个'技术小课堂',教大家用python做简单的小程序!”
阳光透过教室窗户洒进来,照在郑鹤岁带着笑意的脸上。他以为自己只是在用心经营“留学生+兼职者”的双重生活,却没发现,自己早已被卷入一张名为“黑衣组织”的大网,而他的“技术天赋”,正在为这张网添上一道又一道“坚固”的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