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鸯带着染血的淮南密信撞进丞相府时,诸葛亮正在批复一份关于改良河套地区畜种的奏章——羽扇停在“苜蓿”二字上良久,忽然对满堂文武轻笑:“诸君,司马仲达……替我们把最难啃的骨头嚼碎了。”
---
淮南。征东将军府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文钦阴晴不定的脸庞。他手中紧握着一份从洛阳辗转送达的密报,手指因用力而微微颤抖。密报上的字眼触目惊心:高平陵之变……曹爽罢官……洛水之誓……屠戮三族……肃清党羽……
“背誓……屠戮……三族……”文钦喃喃自语,声音沙哑,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血腥气,“司马仲达……你……你好狠的手段!洛水之畔,指天誓日,转头便行此绝户之事!如此无信无义之徒,竟掌控朝堂……大魏……大魏还有何希望可言?!”
他本就对司马懿专权不满,对曹爽的昏聩失望,但仍存着一丝对曹魏王朝的忠忱,故而此前虽默许儿子文鸯赴蜀,自身却始终犹豫不决。然而,司马懿此番背信弃义、斩草除根的酷烈手段,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他心中的天平。
就在他心灰意冷、愤懑难平之际,亲卫来报:公子鸯回来了!
文钦猛地抬头:“快!让他进来!”
风尘仆仆的文鸯快步走入,不及寒暄,便从怀中取出诸葛亮的密信,双手奉上:“父亲!丞相亲笔信!蜀汉如今君明臣贤,国力日盛,上下同心,正是父亲一展抱负之地!司马懿倒行逆施,天人共愤,父亲何必再为这等国贼效命?”
文钦急切地展开书信。诸葛亮的信写得极为恳切,既分析了天下大势,指出曹魏气数已尽,司马氏乃国贼,又盛赞文钦忠义,承诺若弃暗投明,必以重任相托,共扶汉室。字里行间,透着真诚与尊重。
读罢书信,再结合洛阳惨剧,文钦眼中最后一丝犹豫终于化为决绝。他猛地一拍案几,长身而起:
“好!司马懿不仁,休怪我不义!我文钦岂能与此等背信弃义之人为伍!鸯儿,你回来得正好!为父意已决,就此归汉,助诸葛丞相匡扶天下!”
他当即走到书案前,奋笔疾书,将洛阳发生的巨变——司马懿如何发动政变、如何违背洛水之誓、如何屠戮曹爽三族、如何大肆清除异己、目前朝局如何混乱动荡——悉数写下,字字惊心。
“鸯儿!”文钦将密信郑重交给文鸯,眼神灼灼,“你即刻返回长安,将此信面呈诸葛丞相!告知丞相,我文钦在淮南,必整饬军马,联络旧部,广积粮草!只待丞相王师东出,钦必举淮南之众,以为内应,共讨国贼!”
“是!父亲!”文鸯激动万分,接过密信,再次踏上归途,身影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文鸯昼夜兼程,以最快速度返回长安,直入丞相府。
“丞相!淮南急信!父亲愿降!”文鸯顾不上礼节,将父亲的书信高高举起。
诸葛亮接过书信,迅速展开阅读。越是往下看,他眉头蹙得越紧,但眼中却不可抑制地迸发出惊人的光彩!
我滴个乖乖!司马懿这老小子……还真敢啊!高平陵!洛水誓!屠三族!全对上了!历史惯性这么强的吗?我以为这辈子蜀汉这么猛,他多少会收敛点……果然,权力面前,啥誓言都是狗屁!不过……哈哈哈!天助我也!这简直是神助攻啊!
他放下书信,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浮现出一种复杂难言的表情,似是震惊,似是感慨,最终化为无比的决断。
“好……好一个司马仲达!”诸葛亮的声音带着一丝奇异的叹息,“如此一来,魏国元气大伤,人心离散,内部再无宁日矣!”
他猛地抬头,目光如电,扫过闻讯赶来的姜维、邓艾、庞统等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司马懿虽以雷霆手段掌控洛阳,然其背誓屠戮,天下侧目,各地州郡必然心怀异志,其根基未稳!此刻,正是我大汉王师犁庭扫穴,克复中原之最佳时机!”
“传令!”诸葛亮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不容置疑的力量,“即刻鸣钟,召集文武百官,未央宫议事!上奏陛下,挥师北伐,就在今日!”
未央宫内,钟声长鸣!文武百官迅速集结,人人面色凝重,皆知必有大事发生。
诸葛亮立于御阶之下,手持文钦密信,将司马懿背誓篡权、屠戮宗室、魏国内部大乱之情,慷慨陈词,告知众臣。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旋即,无边的愤怒与沸腾的战意被点燃!
“国贼!司马懿实乃国贼!”
“天理难容!此乃天亡曹魏之兆!”
“陛下!丞相!请即刻发兵,讨逆复汉!”
魏延、姜维、邓艾等将领更是激动万分,纷纷出列请战,声震屋瓦。
少年天子刘禅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住,但见群情激昂,丞相又意志坚决,便也鼓起勇气,朗声道:“相父!众爱卿!司马懿既行此无道之事,天必厌之!朕准奏!兴兵北伐,讨伐国贼,克复中原!”
“陛下圣明!”群臣山呼。
诸葛亮羽扇一挥,开始下达一连串清晰而迅速的命令:
“檄文天下,揭露司马懿罪行,号召魏国忠义之士,共讨国贼!”
“各州郡兵马,按预定计划,向指定地域集结!”
一道道命令如同雨点般发出,整个季汉的战争机器,以最高效率轰然启动!压抑了多年的力量,如同开闸的洪流,汹涌澎湃!
刘皇叔、二爷、三爷、老赵、法正……还有,二十七岁的我,你们看到了吗?你们听到了吗?东风……真的来了!这一次,我们不会再失败!大汉的旗帜,必将插遍神州!
他手中的羽扇,坚定地指向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