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暖阳刚晒化桑田残雪,联防谷的新桑就冒了芽——可阿豆巡田时发现,苹果园村的桑苗芽尖有的发黄干瘪,有的刚展开的嫩叶上爬着密密麻麻的黑蚜,而樱桃园村来学护苗的人正对着“大小芽不齐”的枝条发愁:“这芽有的旺有的弱,开春能长齐吗?”
“是蚜虫害苗+萌芽不均!”阿桃举着《寒月谷守护录》赶来,柳玄的手注圈着早春要点:“桑芽萌动需‘三管齐下’:清园剪弱枝去虫卵,施高氮催芽肥促齐发,蚜虫用桑枝桑叶提取物喷杀;遇倒春寒需熏烟护芽,新春要抢在展叶前稳苗势。”
话音未落,北沟村的李伯就背着药桶来了:“早熬好了桑枝桑叶水,按1斤桑枝配3斤老叶煮滤,喷叶背能杀蚜虫,还不影响蚕事!”风溪村的老农也拎着肥料袋赶来:“催芽肥得用高氮复合肥,离根20公分沟施,浇透水肥效才快!”
林砚和苏清寒迅速分工:1. 北沟村牵头护芽(教配桑枝桑叶提取液喷蚜,人工刮除枝干虫卵),苹果园村、樱桃园村跟着学辨蚜害;2. 风溪村教清园施肥(剪弱枝集中烧毁,施催芽肥),石洼村帮新村挖施肥沟;3. 清溪村备熏烟料(干草混桑枝)防倒春寒,西坡村帮检修熏烟坑;4. 阿豆带孩童插标记牌(绿牌标已施肥、红牌标有蚜苗),小禾、小苹帮递工具,樱桃园村的孩子小樱拎来桑枝编的小篮,装着自家晒的樱桃干。
阿豆跟着熬药,李伯在旁叮嘱:“煮好要过滤三遍,不然堵喷壶,傍晚喷药效最长!”小樱学剪弱枝,风溪村的老农指点:“留3根壮枝,弱枝从基部剪,虫卵才除得净!”没半晌,十五村的桑田就清完了弱枝,催芽肥埋进了土,蚜害苗也喷了药,田埂边堆好了熏烟料,就等寒潮预警。
云溪村的老人教樱桃园村编竹筐收枯枝,边编边说:“枯枝要运出桑园烧,不然虫卵会残留!”清溪村的汉子帮着浇肥水:“肥后浇水要慢,别冲散肥料,渗透才管用!”樱桃园村的村长嚼着樱桃干叹道:“你们这联防太周全,我们村的樱桃园总闹蚜,学了这法子,开春就种桑加入!”
晌午日头暖了,药喷完了,肥料也浇透了。风溪村的妇人拎来竹篮,里面是桑枝煮的樱桃粥:“暖身解乏,配着催芽肥的劲儿,苗准能长齐!”苹果园村的人推来车苹果干:“泡软了甜,大家歇着吃,下次清园我们来牵头!”
傍晚孩童们举着蚕丝灯巡田,灯光照在桑芽上,发黄的芽尖渐渐转绿,蚜害叶上的小虫没了动静。阿豆拉着七个村孩子的手:“樱桃园村来了,我们就是十六村啦!”小樱掏出桑枝做的芽苞模型:“给你!以后我们一起等新芽长满枝!”
阿桃在《守护录》上记下“桑枝提取物配法”“催芽肥施用要点”,画里是十五村人剪枝、喷药、施肥,樱桃园村人在旁学习,孩童举灯巡田,熏烟料堆在田埂边。她写下:“早春桑芽遭蚜害,非一村能催壮;十五村携药、携肥、携心,共护新芽待抽枝,方得苗势齐整,守护网愈旺。”
夜色渐深,寒月石的光晕落在桑芽上。苏清寒望着说:“苹果园村要牵头清园,樱桃园村盼着融入,这守护网才算真的‘迎得春归’了!”林砚点头,看向粥篮——篮底的桑枝编纹,已绣出十六片相连的桑叶。
第二天桑田多了块新木牌,是孩子们画的:肥壮的桑芽顶着新叶,喷壶悬在旁,上面写着“十五村共促”。路过的人笑着说:“芽齐蚜净人心齐,今年桑园准是满枝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