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安全区多是老旧小区,楼道窄、拐角多——这次宣讲的重点,是“家庭应急防御”。三人提前一天到,跟着社区工作者走访几户人家,陈屿把居民的疑问都记在本子上:“张奶奶问‘厨房能不能放磁暴手雷’,李叔担心‘孩子误碰检测仪’,这些得重点讲。”
正式宣讲分两部分:先在社区活动室讲理论,再分组入户演示。苏清翻动手册新补的“家庭装备摆放图”:“磁暴手雷要放门口柜上,离孩子够不着的地方;检测仪挂在阳台,能先感知窗外熵能。”林熵则用星图复刻品,在小区地图上标逃生路线:“老旧小区楼道窄,遇到情况别挤电梯,跟着星图简化的‘绿箭头’走,每个单元门口都有屏蔽点。”
入户演示时,陈屿跟张奶奶一组。张奶奶家的阳台正对着小区花园,陈屿教她看检测仪:“您看,屏幕绿着就安全;要是变黄,就把阳台门关上,再把这个磁暴贴贴在门上——这是苏清特意准备的,比手雷方便,一撕一贴就能屏蔽。”还帮她在窗台摆了盆绿植:“之前老人说‘绿草处安全’,您看这盆草,要是叶子蔫了,也能提醒您注意熵能。”
林熵和苏清去了李叔家,李叔家有个5岁的孩子。苏清拿出儿童版检测仪——是总部新做的,按钮大、颜色亮,还会用儿歌提醒:“您教孩子按这个蓝色按钮,要是听到‘滴滴’加儿歌,就是安全的;听到‘嘟嘟’响,就赶紧找您。”林熵则帮李叔在孩子房间贴了“逃生路线贴”,画着卡通箭头,“孩子能看懂,也记得住。”
下午,三人帮社区建了“邻里互助小组”:年轻人负责帮老人检查设备,有孩子的家庭互相提醒“安全小知识”,还选了几个组长,每人发了本简化版《家庭防御手册》——是苏清特意印的,只有10页,全是图文。陈屿笑着说:“以后不用我们来,大家也能互相教,这才是真的‘传下去’。”
临走时,张奶奶送了袋自己做的饼干,拉着陈屿的手说:“以前总怕出事,现在你们教了这么多,我心里踏实多了。”社区主任也递来感谢信:“周边几个老旧小区都想来学,想请你们下个月再来一趟,带我们的组长做培训。”
三人坐在回安全区的车上,苏清翻着手机里的照片——有张奶奶贴磁暴贴的样子,有孩子按儿童检测仪的笑脸,还有邻里小组一起看手册的场景。林熵说:“下次我们可以做‘户外应急’演练,比如在公园遇到熵影怎么办,覆盖更全。”陈屿点头:“我还想收集更多居民的小技巧,比如怎么用家里的东西临时做屏蔽,补进手册里。”
车窗外,夕阳把老旧小区的窗户染成金色。他们的传承,不再只是站在台上讲,而是走进居民家里,把防御知识变成“随手能做的事”——就像张奶奶窗台上的绿植,像孩子房间的卡通箭头,悄悄融进日常,守护着每一个安稳的日子。而周边小区的邀请,也让这条传承路,走得更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