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间很快来到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的春天。江陵城内,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护城河边的柳树抽出了新芽,为这座饱经战火的古城带来了一抹盎然的生机。
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与精心治理,刘备集团在南郡的根基已日益稳固。城内百姓安居乐业,商贾往来不绝;城外军营则操练之声不绝于耳,士气高昂。在诸葛亮、徐庶、陆瑁等人的辅佐下,刘备的势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此时,整个荆州也被赤壁之战的余波,彻底划分为了三块,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北面,曹操虽然在赤壁大败,但其实力依然雄厚,牢牢占据着荆州北部的南阳郡和章陵郡。同时,他对即将成为战场焦点的荆南四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仍保留着名义上的统治和部分驻军,其太守皆由他所任命。
东面,孙权则占据着江夏郡和南郡的东部部分,与刘备集团隔江相望。周瑜虽因伤病退回柴桑,但江东对荆州的觊觎之心,从未消减。
而刘备,则凭借江陵这座战略要地,占据了南郡的西部部分,如同楔子一般,深深地钉在了荆州的腹地。
春风和煦,万物萌动,刘备知道,蛰伏的时日已经过去,出征的号角即将吹响。他与诸-葛亮、徐庶、陆瑁等人经过数月的周密筹备,终于做好了夺取荆南四郡的准备。这四郡,将是刘备集团彻底掌控荆州,进而图谋天下的关键一步。
江陵太守府,议事大堂。
刘备端坐主位,下方文武齐聚。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陆瑁、徐庶、刘封等核心人物,皆神情肃穆,目光炯炯。
刘备环视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自我等入主江陵以来,已有一年有余。如今我军兵精粮足,士气高昂,正是建功立业,匡扶汉室之大好时机!”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荆州地图前,指向南方的广袤土地:“荆南四郡,与我江陵唇齿相依。若不取之,则我军如坐针毡,随时可能被曹操或孙权所趁。今岁开春,备意已决,当挥师南下,一举平定荆南四郡,以安基业!”
“主公英明!”众将齐声应诺,声震屋瓦。
诸葛亮轻摇羽扇,上前一步,详细阐述了攻取荆南的战略部署:“主公,荆南四郡,长沙太守韩玄,武陵太守金旋,零陵太守刘度,桂阳太守赵范,此四人皆是庸碌之辈,不足为惧。然,长沙有老将黄忠、魏延,皆万人敌之勇,不可小觑。我军此番南征,当以雷霆之势,速战速决,以防曹操或孙权从中作梗。”
他看向赵云和张飞:“子龙、翼德,你二人可为先锋,各领三千精兵,兵分两路,直取零陵与武陵。此二郡兵力最弱,当一鼓而下!”
“末将领命!”赵云与张飞齐声抱拳,眼中战意盎然。
诸葛亮又看向关羽:“云长,你与元直则坐镇江陵,统领大军,为我军之后盾,以防孙权或曹仁趁虚而入。”
“军师放心。”关羽抚须颔首,神色凝重。
最后,诸葛亮的目光落在了陆瑁身上,眼中带着一丝深意与期许:“子璋,你和我则随主公亲率大军,居中调度,主攻最为关键的长沙与桂阳。长沙有黄忠、魏延,必是一场硬仗。”
陆瑁与徐庶对视一眼,齐声应诺:“末将遵命!”
刘备见众将士气高昂,部署周密,心中大喜。他知道,一场决定刘备集团未来命运的大战,即将在荆南的土地上拉开序幕。
江陵城外,旌旗招展,大军整装待发。刘备亲率诸葛亮、陆瑁等,准备南征。关羽、徐庶则率部留守江陵,为大军之后盾。
临行前,诸葛亮特意将关羽请到一旁,远离了众将士的耳目。春风拂过,吹动着诸葛亮手中的羽扇,也吹动着关羽那引以为傲的长髯。
诸葛亮看着关羽,眼中带着一丝不同于往日的郑重。他知道,关羽虽忠勇无双,但其性情高傲,有时难免自负。而留守江陵,责任重大,不仅要防备曹仁的反扑,更要警惕孙权的异动。
“云长,”诸葛亮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信服力,“此番主公南征,江陵安危,便全权托付于将军了。此地乃我军根基所在,绝不容有失。”
关羽抚须颔首,丹凤眼中充满了自信:“军师放心。有关某在此,江陵城固若金汤,绝不会让宵小之辈有可乘之机!”
诸葛亮微微一笑,他知道关羽有此自信。他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加恳切:“云长之勇,天下皆知。然,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不仅需勇武,更需智谋。元直其智谋之深远,亮亦深为佩服。”
诸葛亮顿了顿,目光诚恳地看着关羽,一字一顿地说道:“如遇战事,还望云长能多听听元直的意见。你二人一主军事,一主谋略,相得益彰,方能万无一失。”
关羽闻言,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他知道诸葛亮是在提醒他不可刚愎自用。以他的傲气,本不喜听此言语。但他也深知诸葛亮此举,皆是为了大局着想,并无私心。更何况,徐庶之才,他也深感佩服,且徐庶为人谦和,与他相处倒也融洽。
关羽沉默片刻,最终还是郑重地点了点头:“军师所虑,关某明白。元直之才,关某亦是敬佩。军师放心,若遇战事,关某定会与元直先生商议,绝不擅作主张。”
诸葛亮见关羽听进了自己的劝告,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他知道,只要关羽与徐庶能够同心协力,江陵便可安然无恙。
“如此,亮便放心了。”诸葛亮微笑着向关羽拱手一揖。
关羽也郑重地回了一礼。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