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江东的营寨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和远处江水拍岸的声响。陆瑁并未急着回夏口。他知道,现在回去,不仅无法向刘备和诸葛亮交代,更可能错过转圜的最后机会。他选择留在鲁肃的府邸,静静地等待,等鲁肃让周瑜回心转意。
他被安排在一间僻静的客房,烛火摇曳,映照着他沉思的面庞。陆瑁没有休息,他坐在案前,面前铺着一张简易的荆州地图。他仔细审视着南郡与荆南四郡的位置,脑海中不断回放着与周瑜的对话,以及诸葛亮临行前的每一个叮嘱。
他知道,周瑜并非真的想与刘备军彻底决裂。周瑜的怒火,更多的是一种试探,一种对刘瑁忠诚的考验,以及对刘备集团潜在威胁的警惕。周瑜深知孙刘联盟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曹操尚未完全消灭之前。他不可能真的为了一个陆瑁,而彻底破坏这个大局。
陆瑁相信鲁肃。鲁肃素来以忠厚长者着称,且是孙刘联盟的坚定支持者。他定会尽力在周瑜面前周旋,晓以利害,强调孙刘联盟的重要性。鲁肃不会让周瑜的个人意气,凌驾于江东的整体战略之上。
然而,周瑜的性格,陆瑁也领教了。他心高气傲,智勇兼备,却也睚眦必报。陆瑁今日的强硬,无疑是触碰了他的逆鳞。要让这样一位大都督回心转意,绝非易事。
陆瑁闭上眼睛,回想起诸葛亮曾经分析周瑜的性格:“周瑜虽智,却有急躁好胜之弊。”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周瑜对人才的渴求,对荆州的执念,以及他那份不容置疑的傲慢,都让陆瑁深刻体会到与江东打交道的艰难。
但陆瑁也并非全无底牌。他知道,刘备军虽然弱小,但其正统的汉室身份,以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是江东无法忽视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刘备军的扩张,特别是对荆南四郡的掌控,对江东而言,是一种战略屏障,可以有效分担曹操的压力。鲁肃定能将这层利害关系,再次摆到周瑜面前。
除了谈判,陆瑁更没有忘记诸葛亮交代的第二件绝密任务——寻找凤雏先生庞统。在鲁肃府上打探了几日,并未有任何实质性进展。他知道,庞统这等奇才,绝非轻易能寻。他必须利用在江东的每一分每一秒,继续寻找线索。
夜色渐深,凉意浸透了窗棂。陆瑁起身,推开窗户,任由江风吹拂着他的脸庞。他望向远方,那里是夏口的方向,是他的主公和军师正在焦急等待的地方。他不能让他们失望。
他知道,这场较量远未结束。他必须沉住气,等待一个转机。也许鲁肃的劝说能起作用,也许周瑜会重新审视局势。无论如何,他都不能轻易放弃。他必须坚持下去,直到达成诸葛亮交代的任务,直到为刘备争取到荆州立足的基石。
夜色深沉,鲁肃追上怒气冲冲的周瑜,苦口婆心地劝说了大半夜。他晓以大局,强调孙刘联盟的重要性,分析曹操的威胁,甚至不惜将陆瑁在乌林的奇谋细节一一告知,以期打动周瑜对人才的惜爱。然而,周瑜虽然被鲁肃说动了几分,对陆瑁的才华也更加确认,但他那份根深蒂固的傲气和对刘备集团的提防,却让他始终不肯彻底松口。他坚持,除非陆瑁归附江东,否则南郡西面绝不相借。
第二天清晨,鲁肃再次来到陆瑁的客房。他的脸上带着明显的疲惫,眼中布满了血丝,显然一夜未眠。陆瑁见状,心中便已明白了几分。
“子敬先生,可有结果?”陆瑁起身问道。
鲁肃叹息一声,摇了摇头,脸上充满了无奈:“子璋啊,都督对你的才华,已是万分看重,也对乌林之战的细节赞不绝口。他深知你乃鬼谷门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绝非寻常武将可比。他甚至说,放你归去,乃是江东之大患,刘备之大幸。”
陆瑁心中一凛,他知道这是周瑜对他的最高评价,也是最大的威胁。
“然……都督终究不肯退让。他言,若你陆子璋不愿归附江东,则南郡西面绝无‘借’字一说。他亦言,孙刘联盟虽重,但江东基业更重,他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才华横溢的吴郡子弟,去为刘备效力,壮大刘备的势力,日后反过来威胁江东。”鲁肃苦笑着,将周瑜的原话复述了一遍。
陆瑁闻言,心中既有遗憾,却也无丝毫动摇。他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向鲁肃深深一揖:“多谢子敬先生劳心费力,瑁心领了。既然周都督心意已决,那便罢了。忠臣不事二主,此乃瑁之根本,绝不可动摇。”
鲁肃看着陆瑁坚毅的面庞,知道再劝也无益。他心中对陆瑁的这份忠诚深感敬佩,却也为刘备集团失去了一次唾手可得的良机而惋惜。
“唉,子璋,你当真不再考虑一番吗?”鲁肃最后一次尝试劝说,“都督已言明,若你归来,必将委以重任,前程远大,远胜在刘豫州麾下。”
陆瑁摇了摇头,眼神坚定:“先生不必再言。陆瑁心意已决。我主刘豫州仁德宽厚,乃汉室正统,瑁既已追随,便当一往无前,绝无二心。”
鲁肃见状,知道再也无法改变陆瑁的决定。他只得再次叹息一声,拱手道:“既然如此,吾也不再强求。子璋保重,他日疆场相见,还望各自珍重。”
“先生保重!”陆瑁回礼。
至此,陆瑁与江东的谈判彻底破裂,不欢而散。陆瑁在鲁肃的安排下,离开了柴桑,乘船踏上了返回夏口的归途。江风依旧猎猎,但此刻的陆瑁,心中却多了一份释然与坚定。他虽然未能完全达成诸葛亮交代的任务,但却守住了自己的底线,扞卫了对刘备的忠诚。
数日后,陆瑁的船只稳稳地停靠在夏口渡口。刘备、诸葛亮及众将早已在岸边等候。当看到陆瑁独自一人归来,且面色沉重之时,刘备的心中便已有了不祥的预感。
“子璋,此行如何?”刘备快步上前,紧紧握住陆瑁的手,眼中充满了关切。
陆瑁躬身行礼,语气中带着一丝愧疚:“主公,军师,瑁辜负了二位厚望。江东周都督,不肯相借南郡西面一隅。”
此言一出,众将皆面露惊愕。张飞更是怒吼一声:“那周瑜小儿,竟敢如此欺我!待俺老张领兵去,将他营寨踏平!”
“翼德休得无礼!”刘备喝止了张飞,随即看向陆瑁,温和地问道:“这究竟是为何?难道周瑜当真不顾孙刘联盟大局吗?”
陆瑁将此行江东的始末,包括觐见孙权,与鲁肃周旋,以及最终与周瑜的谈判,特别是周瑜提出让他回江东效力的条件,一五一十地详细禀报。当他讲到周瑜以南郡为条件,逼迫他留下时,帐内所有将领都怒不可遏。
“这周瑜小儿,欺人太甚!”张飞气得胡子直颤,“竟敢挖我大哥墙角!若非军师阻拦,俺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关羽也面色铁青,手中青龙偃月刀的刀柄被他握得吱吱作响,显然也对周瑜的无礼感到愤怒。
刘备的脸色也变得无比凝重。他看向诸葛亮,眼中带着询问。
诸葛亮一直静静地听着陆瑁的叙述,他的目光深邃,脸上看不出喜怒。直到陆瑁言毕,他才轻摇羽扇,缓缓走到陆瑁面前。
“子璋,你做得很好。”诸葛亮的声音平静而有力,却让陆瑁心中一暖。
“军师,瑁未能达成任务,反与周都督闹得不欢而散,实乃瑁之过失。”陆瑁惭愧地低下了头。
诸葛亮却摇了摇头,目光中充满了赞许与肯定:“非也。你此行虽未借得南郡,却为我军保全了一员大将,更让周瑜看清了我军士人的骨气与忠诚。这比区区南郡,更为重要。”
他转向刘备,语气坚定地说道:“主公,亮早已算到周瑜心高气傲,对陆子璋这等出身江东又才华横溢之人,定会极力拉拢。亮也知道子璋乃忠义之士,绝不会背叛主公。如今子璋宁愿放弃南郡之利,也要坚守忠义,此等气节,乃我主公之大幸,亦是我军之柱石!”
刘备闻言,走到陆瑁面前,亲自扶起他,眼中充满了感动与欣慰。他重重地拍了拍陆瑁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子璋!你做得对!宁可各凭本事,宁可不要这唾手可得的南郡,备也绝不愿失去你这等忠义无双的将才!”
他转向诸葛亮和众将,语气斩钉截铁:“吾刘备麾下,最重忠义!若为一城一地而折损忠臣,岂非本末倒置?陆子璋此番表现,让备更加坚信,有诸位将军辅佐,何愁霸业不成?”
张飞、关羽、赵云等将领闻言,皆被刘备的这番话所感动,齐声抱拳:“主公英明!”
陆瑁心中百感交集,眼眶微红。他知道,他今日的坚持,得到了主公和军师最大的认可。这份信任与肯定,远比任何城池土地都更为珍贵。
诸葛亮见气氛已转,再次轻摇羽扇,目光投向远方:“既然周瑜不肯相借,那便依子璋所言,各凭本事去取荆州!不过,周瑜虽傲,却也识大体,他不会真的与我军彻底决裂。他日江陵城破,他自会知晓我军的厉害!”
他转头看向陆瑁,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子璋此行,除了谈判,亮还交代了你第二件事,不知可有眉目?”
陆瑁心中一凛,知道诸葛亮指的是寻找庞统之事。他连忙拱手道:“回禀军师,瑁在江东多方打探,但凤雏先生行踪隐秘,瑁未能寻得任何确切线索,亦未能完成军师所托,还请军师责罚。”
诸葛亮微微一笑,安慰道:“无妨。庞士元乃世外高人,行踪飘忽不定,不易寻访,亮早有预料。你能在如此艰难的局面下,坚守忠义,已是最大的功劳。凤雏先生之事,日后再图之。”
陆瑁心中虽然遗憾,但也知道诸葛亮不会因此而怪罪他。他再次下定决心,日后定当更加努力,以报刘备与诸葛亮的知遇之恩。
刘备见陆瑁身心俱疲,便吩咐他先去歇息。待陆瑁离去,刘备再次看向诸葛亮,眼中充满了期待:“军师,如今周瑜不肯相借南郡,我等当如何是好?荆南四郡,又该如何去取?”
诸葛亮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笑容,他轻摇羽扇,目光深远,仿佛已洞察了未来的每一步。
“主公莫急。周瑜虽不借地,但江陵城,他终究是要去攻打的。曹仁困守孤城,士气低落,周瑜耗费巨大,也终有疲惫之时。到时候,亮自有计策,让周瑜心甘情愿地,将这江陵城,‘拱手相让’!”
刘备和众将闻言,皆面露惊奇之色,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越发感到敬佩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