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苏软桃和萧璟渊就开始筹备桃记在洛阳的分店。之所以选洛阳,一是因为洛阳有不少江南同乡,对江南药膳的接受度高;二是因为洛阳是中原重镇,交通便利,把分店开在那里,能让江南药膳传得更远。
两人特意抽出三天时间,亲自去洛阳考察。刚到洛阳,就感受到了这座古城的热闹 —— 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商铺林立,卖丝绸的、卖瓷器的、卖小吃的,应有尽有,一点都不输京城。
他们先去了江南同乡聚居的南关街,这里有不少江南人开的商铺,卖江南的丝绸、茶叶、点心,甚至还有家江南小馆,虽然味道不如桃记正宗,却也吸引了不少客人。
“就选这里吧。” 苏软桃指着南关街中段的一间临街铺面,“这里人流量大,离江南同乡近,而且铺面宽敞,能容下不少客人,后面还有个小院子,能当后厨和仓库。”
萧璟渊点点头,他早就让人打听了,这间铺面的房东是个江南商人,为人厚道,租金也合理。两人当天就和房东签了租约,房东听说他们是京城桃记的老板,还笑着说:“我在京城吃过你们家的药膳,真是好吃,没想到你们要在洛阳开分店,以后我就能常吃了!”
接下来,他们去考察洛阳的食材市场。洛阳的食材很丰富,却缺少正宗的江南食材,比如春笋、莲子、荠菜,要么不新鲜,要么价格太高。苏软桃找到市场里最大的食材商王老板,跟他谈合作:“我们桃记需要大量新鲜的江南食材,你要是能从江南进货,我们可以长期合作,价格比市面上高两成。”
王老板有些犹豫,担心江南食材不好运输,怕变质。苏软桃笑着说:“我可以教你怎么储存和运输,比如春笋要带壳运输,用湿麻布包裹,能保鲜三天;莲子要先晒干,用密封罐储存,能放半年。” 她还拿出随身携带的《江南药膳集》,翻到食材储存的章节,给王老板看。
萧璟渊也在旁边帮腔:“我们可以帮你联系江南的食材行,比如吴老板,他是我们的老朋友,能保证食材的新鲜和供应,你不用担心货源。”
王老板见他们说得详细,又有王府的背书,终于答应合作:“好!我信你们,咱们就合作,我一定尽快把江南食材运到洛阳!”
考察完食材和铺面,两人开始考虑分店的管理人选。苏软桃想派周虎去 —— 周虎踏实肯干,不仅会做药膳,还懂食材管理,这几年在桃记总店表现很出色,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周虎性子稳,又能吃苦,让他去洛阳,我放心。” 苏软桃跟萧璟渊商量,“再派两个徒弟帮他,一个负责前厅接待,一个负责后厨帮工,应该就能应付了。”
萧璟渊点点头:“我会让秦风帮周虎协调洛阳的官府,办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再派两个王府的侍卫,暗中帮他处理一些麻烦,保证分店能顺利开业。”
回到京城后,分店的装修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苏软桃亲自画了装修图纸,要求延续桃记的江南风格:门窗用江南样式的雕花,桌椅选竹制的,墙面挂江南风景画(比如西湖春晓、江南烟雨),门口摆两盆从京郊药膳园移栽的兰草,柜台后面挂着太后赐的 “江南药膳正宗” 匾额,让客人一进门就能感受到江南的温情。
周虎也开始做准备,他跟着苏软桃学做洛阳分店的特色药膳 —— 结合洛阳人的口味,在江南药膳的基础上做了些调整,比如 “当归羊肉汤” 减少了甜味,增加了辣味,更符合北方人的喜好;“春笋炒肉” 加了洛阳特产的豆瓣酱,酱香更浓。
开业当天,洛阳南关街热闹非凡。萧璟渊帮苏软桃邀请了洛阳知府、江南同乡会的会长、食材商王老板等嘉宾,还请了舞狮队来助兴。舞狮队的锣鼓声一响,就吸引了不少行人围观,知府亲自为分店剪彩,笑着说:“桃记能来洛阳开分店,是洛阳百姓的福气,以后咱们洛阳人也能吃到正宗的江南药膳了!”
分店一开业,就挤满了客人。江南同乡们看到熟悉的江南风格,吃到正宗的江南药膳,都很激动,一个老爷爷吃了一口荠菜豆腐羹,眼眶都红了:“这味道跟我在江南老家吃的一模一样,我想家了!”
洛阳本地的客人也很喜欢,一个年轻人吃了 “春笋炒肉”,笑着说:“这春笋真嫩,比我们洛阳的笋好吃多了,以后我要常来!”
周虎带着徒弟们忙得脚不沾地,却笑得格外开心。苏软桃看着满店的客人,心里满是成就感,她对萧璟渊说:“没想到洛阳的客人这么喜欢江南药膳,以后我们还可以在扬州、杭州开分店,让江南的味道传遍天下。”
萧璟渊握住她的手,眼神坚定:“好,我们一起,把桃记开遍天下,让更多人吃到你做的药膳,让更多人感受到江南的温情。”
夕阳西下时,分店的客人还没断,账本上的收入已经比预期多了不少。苏软桃和萧璟渊站在分店门口,看着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看着 “桃记小馆” 的木牌在夕阳下闪着光,心里满是期待 —— 洛阳分店只是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桃记分店开在全国各地,会有更多的人吃到江南的药膳,会有更多的人记住这份用心做出来的温暖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