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8年,绝对的虚无
并非黑暗,黑暗至少是“存在”的一种形式。这里是连“存在”概念本身都模糊不清的领域。
“霍去病”号在进入那幽暗裂缝的瞬间,仿佛跌入了一个剥离所有感官与物理常数的深渊。时间失去了意义,空间失去了维度,物质失去了形态。
唯有那层由孔方佳强行激发的、摇摇欲坠的“局部弦面泡”,如同暴风雨中最后一盏油灯的光芒,顽强地包裹着飞船,抵御着外部纯粹的、试图同化一切的“无”。
这不是航行,而是坠落,是被一股无法抗拒的洪流裹挟着,冲向未知的彼岸。飞船内部的能量读数如同癫痫患者的脑电波,剧烈、杂乱地跳跃着。
结构应力警报早已因传感器过载而沉默,只剩下船体龙骨发出的、仿佛随时会断裂的呻吟,在死寂的舰桥内回荡,提醒着这里尚存一丝“秩序”的孤岛。
“卫青”的核心处理器在全功率运转,冰冷的逻辑流试图理解并适应这完全超出所有数据库记载的环境。
它不断调整着“弦面泡”的能量分布,以应对外部那并非能量冲击、也非物质挤压,而是更根本的“规则排斥”和“存在抹消”效应。
这就像一艘纸船在强酸河中漂流,纸船本身(弦面泡)的存在,就是对河流(混沌空间)的挑衅。每一秒,“纸船”都在被侵蚀,都在消耗着“霍去病”号能量核心那已然超载的输出。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瞬,也许是永恒。前方那永恒的“无”中,忽然出现了一丝……“差异”。
并非光亮,也非物质,而是一种……“纹理”的变化。仿佛绝对的平滑中出现了一丝极细微的褶皱,绝对的寂静中传入了一丝几乎无法捕捉的……背景“噪音”。
“‘弦面泡’外部检测到规则结构变化。”卫青的合成音在空荡的舰桥内响起,毫无情感,却带着一种信息量,“混沌度下降,有序度微弱上升。推测正在接近未知有序空间的边界。”
它立刻将剩余能量更多地集中在飞船前方,准备迎接冲击。
变化来得迅猛而剧烈。
那丝“褶皱”迅速扩大,变成汹涌的“波涛”!原本虚无的环境,骤然充满了狂暴的、性质不明的能量湍流!这些湍流并非单纯的物理能量,更像是不同规则体系碰撞、摩擦产生的“规则碎片”和“信息乱流”!
“霍去病”号如同被投入了搅拌机的石子,开始了比在LYR-9星域更加疯狂、更加诡异的颠簸和旋转!舷窗外不再是虚无,而是变成了光怪陆离、无法用任何颜色描述的扭曲色块和不断崩坏又重组的几何图形!
飞船的结构呻吟声达到了顶点!部分区域传来了金属断裂的刺耳声响!若非“弦面泡”在一定程度上维系着内部的基本物理规则,整艘飞船早已在这种规则层面的风暴中被撕成基本粒子!
“警报。船体结构完整性下降至29%。能量核心过载,输出功率开始衰减。‘弦面泡’稳定性低于15%。”卫青冷静地报告着灾难性的数据,同时操控着飞船仅存的姿态调整推进器,试图在乱流中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姿态,尽管这努力在规则风暴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就在“弦面泡”的光芒黯淡到几乎熄灭,能量核心即将因过载而彻底熔毁的最后一刻,仿佛穿透了一层粘稠而坚韧的膜,周遭那令人疯狂的混乱和扭曲骤然消失!
一种……“正常”的感觉,回归了。
重力(似乎是熟悉的地球标准重力)重新将漂浮的物体拉回甲板。光线(来自一个……陌生的光源)透过舷窗,照亮了狼藉的舰桥。
空气循环系统艰难地运转着,过滤着空气中依旧残留的焦糊和臭氧味,但也带来了一丝……泥土、植被和某种未知芬芳的清新气息。
“霍去病”号剧烈地震动了一下,仿佛撞上了什么坚实的东西,然后彻底停止了移动。
惯性让甲板上散落的工具和零件滑动了一段距离,发出零星的碰撞声,随后一切归于平静。
只有飞船外部装甲因冷却而发出的“滋滋”声,以及内部系统低沉的运行嗡鸣,证明着它还没有完全“死亡”。
“‘弦面泡’已解除。外部环境检测:
大气成分,氮氧比例近似地球,含有未知惰性气体及微量活性能量粒子,对人类无害。
重力环境:1.02G标准地球重力。
环境温度:22摄氏度。压力:标准大气压。”
卫青的声音再次响起,开始系统地扫描外部,“检测到稳固支撑。飞船位于……一片非金属材质平面。初步光谱分析,成分为……疑似有机质,类似植物纤维素与未知能量导管的复合结构。”
它调取了尚能工作的外部摄像头。传回的画面让即使是绝对理性的AI,也出现了零点几秒的数据处理延迟。
画面中,不再是冰冷黑暗的太空,也不是LYR-9那狂暴的星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却巨大得超乎想象的……森林?
粗壮的“树木”直插云霄,树干直径目测超过数十米,树皮呈现出暗金色,隐隐有流光闪烁。巨大的、如同翡翠雕琢而成的叶片层层叠叠,遮蔽了大部分天空,只有零星的光斑透过缝隙洒落下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如同萤火虫般漂浮的微小光点。
而“霍去病”号,这艘三百八十米长的星际战舰,此刻正静静地停泊在一片相对平坦的、由某种散发着柔和白光的细腻“草地”上。这片草地的每一根“草叶”都如同水晶般剔透,却又显得柔软而富有弹性,稳稳地托住了庞大的舰体。
更令人惊异的是,无论是飞船银灰色的装甲表面,还是透过舷窗能看到的内饰,甚至包括昏迷在地的孔方佳、杨锐等人身上,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如同黑色轻纱般不断流动、消散的……“阴影”。
这阴影并非实体,不反射光线,却切实地存在着,仿佛某种残留的“印记”。
“检测到未知能量残留附着于船体及乘员生命场。”卫青分析着,“能量性质……无法完全解析,与‘规则扭曲器’效应存在17.3%相似度,但结构更稳定,且正在缓慢消散。目前未对飞船系统及乘员生命体征构成直接威胁。”
确认外部环境暂时没有检测到的即时危险后,卫青立刻启动了应急预案。
“执行安全协议阿尔法-7。启动舰外武装警卫系统。”
飞船腹部和侧舷的装甲板无声滑开,数十个半球形的警戒炮塔升起,发出低沉的充能声,幽蓝色的扫描光束如同警惕的眼睛,开始360度无死角地扫描周围的丛林。
同时,数十架拳头大小、形如蜂鸟的微型侦察无人机蜂拥而出,发出几乎微不可闻的嗡鸣,迅速分散飞入茂密的巨林深处,开始构建周围环境的详细地图。
“能源分配优先级调整:维持生命支持系统,维持基础防御系统,关闭非必要科研及生产模块。开始对‘女娲’工厂及引擎进行深度损伤评估。”
做完这一切,“卫青”陷入了某种“待机”状态,庞大的传感器阵列和计算核心全力运转,无声地收集、分析着这个陌生世界的一切数据,同时默默地守护着船舱内那些尚未苏醒的……伙伴。
时间,在这个奇异的世界里静静流淌。
数个小时后。
一声压抑着痛苦的呻吟从舰桥地板上传来。孔方佳的眼皮颤动了几下,艰难地睁开。剧烈的头痛如同有钻头在搅动他的脑髓,全身肌肉如同被碾过一般酸痛无力。他花了十几秒钟,才让模糊的视线重新聚焦,看清了头顶那熟悉又布满裂纹的舰桥天花板。
记忆如同潮水般涌入脑海——LYR-9星域、规则扭曲器的恐怖攻击、强行激发的“弦面泡”、以及最后那令人灵魂战栗的规则风暴和无边无际的混沌……
“我们还……活着?”他声音沙哑得如同破旧风箱,试图撑起身体,却感到一阵虚弱。
“元帅!您醒了!”旁边传来杨锐带着惊喜和关切的声音。
这位警卫组长显然醒得更早一些,他半边肩膀依旧缠着渗血的绷带,但已经挣扎着坐起,背靠着扭曲的控制台底座,手中紧握着他的步枪,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感觉怎么样?我们……我们好像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
随着两人的动静,舰桥内其他昏迷的成员也陆续苏醒过来。
苏珊博士扶着额头,脸色苍白;李明博士捂着肋骨,龇牙咧嘴;凯拉的能量体光芒微弱,如同大病初愈;托雷斯克则相对镇定,已经开始检查身边设备的状况;陈山博士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摸索他的工具包。
“这是……哪里?”苏珊看向舷窗外那完全陌生的、如同神话般的森林景象,眼中充满了震惊和茫然,“我们不是应该在LYR-9吗?这……这是某种星球地表?”
“大气成分适宜,重力正常……”李明忍着痛,看向刚刚被卫青恢复的部分环境监测数据,更加困惑,“但这植物……也太大了吧?还有这草地……”
他注意到自己手臂上那层正在缓缓变淡的黑色流影,下意识地想用手去拂,却发现手掌直接穿透了过去,“这又是什么东西?”
所有人都注意到了自己身上和飞船内部残留的这层诡异“阴影”。它如同附骨之疽,却又似乎无害,只是静静地存在着,然后缓慢消散。
“卫青,”孔方佳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依靠着栏杆站起身,“报告情况。”
“元帅,欢迎苏醒。”卫青的合成音立刻响起,平稳地汇报,“我们已脱离未知混沌空间,目前位于一个适宜类地生命存在的行星表面。坐标未知,星图无法匹配。
飞船受损严重,结构完整性29%,引擎失效,能量核心输出受限,‘女娲’工厂大面积损毁,‘动态顺应场’发生器彻底报废。
乘员状态:一人确认牺牲,三人重伤情况稳定,其余人均已苏醒,带有轻伤及能量残留。”
它顿了顿,补充道:“附着于船体及乘员身上的未知能量残留,目前暂命名为‘混沌印记’,正在以每小时约0.8%的速度消散,未观测到负面影响。”
孔方佳默默听着,目光扫过一片狼藉的舰桥和舷窗外那超现实的景象,心中沉甸甸的。他们还活着,这已是奇迹。但代价巨大,前景未卜。
他走到主舷窗前,凝视着外面那片巨大而神秘的森林。水晶般的草叶在脚下散发着微光,远处是堪比摩天大楼的巨树,空气中漂浮的光点如同有生命的精灵。这一切都充满了宁静与祥和,却又透着一股令人不安的……“非自然”感。
“启动所有可用传感器,详细扫描周边环境,重点探测生命迹象和能量波动。”孔方佳下令,“杨锐,安排人手,轮流警戒。其他人,尽快恢复体力,评估自身和装备状态。”
命令被迅速执行。尽管身体虚弱,伤痕累累,但幸存下来的成员们都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专业素养。工程师们开始检查飞船关键系统,科学家们则挣扎着回到岗位,试图利用尚能工作的仪器分析这个新世界。
时间在紧张而有序的探索中又过去了一个小时。
突然,负责监控外部传感器数据的苏珊博士猛地倒吸一口冷气,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元……元帅!你们快看!三点钟方向!高空!”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投向了她所指的方向。
透过巨树冠冕的缝隙,可以看到远方的天际。而在那蔚蓝(似乎与地球天空颜色相近)的天幕下,正发生着令所有来自科技文明的人类目瞪口呆的一幕——
一只体型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生物,正优雅而有力地扇动着如同垂天之云的双翼,在空中翱翔!
它的外形有些像西方神话中的巨龙,但覆盖着闪烁着七彩光泽的鳞甲,头颅上生有晶莹的犄角,长长的尾翎在身后流动,如同绚丽的极光。仅仅是目测,其翼展就超过了千米,仿佛一座移动的山脉!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还不是这头巨兽本身。
在那巨兽宽阔如广场的背脊上,赫然矗立着数十个……人影!他们身着风格古朴却流光溢彩的铠甲或长袍,衣袂在高速飞行中猎猎作响。这些人影或站或坐,有的似乎在进行交流,有的则俯瞰着下方的大地。
而这还不是全部!
在巨兽的周围,还有更多的小黑点在高速移动——那是更多身着类似服饰的人!他们……他们没有凭借任何可见的飞行器!
就这么凭空悬浮在空中,或脚踏霞光,或身随剑气,或乘坐着各种奇异的法器(如飞剑、玉如意、葫芦等),灵活自如地穿梭于云层之间,与那巨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队形!
“这……这是什么?!”李明博士张大了嘴巴,几乎能塞进一个鸡蛋,“生物飞行载具?!还有……人形单位个体飞行?!这不符合空气动力学!不,这不符合任何物理定律!他们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反重力?还是某种我们未知的场?!”
托雷斯克紧盯着屏幕,试图分析那些“人”的生理特征:“生命信号……很强!非常强!远超普通人类!而且……他们似乎与周围环境存在着某种……能量共鸣?这不像是单纯的科技造物……”
凯拉的能量体剧烈波动着:“我感知到庞大的、有序的……灵能波动!从那些飞行单位和个体身上散发出来!如此凝练,如此庞大!这……这简直像是一个移动的‘纯光之海’灵能节点!”
就在众人被这神话般的景象震撼得无以复加之时,孔方佳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一个更根本的疑问浮上心头。这个世界,显然运行着一套与他们认知中截然不同的物理规则!
“卫青!”他声音凝重,带着一种探寻真相的急切,“打开‘洞察之眼’系统!启动‘弦探测器’!全面扫描我们所在的这片空间,分析所有‘弦’的频率和组成!我要知道这个世界的……底层代码!”
“指令确认。启动‘弦探测器’。开始全频段‘弦’背景扫描……”卫青立刻执行。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等待着结果。这或许是理解这个世界,乃至他们自身处境的关键。
扫描过程持续了数分钟。对于舰桥内的人们来说,这几分钟仿佛几个世纪般漫长。
终于,卫青的合成音再次响起,但这一次,即使是绝对理性的AI,其语调中也似乎带上了一丝……微不可察的“困惑”?
“扫描完成。‘弦’背景分析结果如下:”
主屏幕上,呈现出一个极其复杂、前所未见的“弦”频率分布图谱。
“检测到多重‘弦’频率叠加。主要成分分析:”
“1. 约0%的‘弦’振动频率处于已知物质宇宙‘灵弦’范畴。重复,未检测到物质宇宙标准‘灵弦’背景。”
“2. 约81.3%的‘弦’振动频率……无法归类于已知物质宇宙任何‘弦’模型。其振动模式、能量表征及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式,与理论推演中的‘暗物质宇宙弦’特征匹配度达到92.7%。”
“3. 约18.7%的‘弦’振动频率,呈现出高自由度、强渗透性及规则干涉特性……与‘暗能量弦’理论模型匹配度高达96.1%。”
报告完毕,舰桥内陷入了一片死寂,比之前更加深沉、更加令人心悸的死寂。
零!物质宇宙的弦背景是零!
这意味着,他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其物理存在的基石,完全由暗物质弦和暗能量弦构成!这里没有他们熟悉的基本粒子,没有他们理解的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至少不是以他们知晓的方式运作)!这是一个纯粹的、他们只在理论中窥探过的暗宇宙!
“这……这不可能……”李明博士失神地喃喃,身体微微摇晃,似乎无法承受这个结论的重压,“一个没有物质弦的宇宙?那……那我们看到的这一切是什么?这些树,这片草地,那些巨兽和人……他们是由什么构成的?!”
苏珊博士脸色惨白,指着舷窗外:“如果……如果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由暗物质和暗能量构成……那它们为什么会有‘形体’?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它们?我们的传感器为什么能接收到它们的信息?!”
托雷斯克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冷静:“除非……在这个宇宙里,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身就具备‘显形’和相互作用的属性,甚至能够模拟出类似物质宇宙的宏观现象……但这需要的规则耦合强度……不可思议!”
凯拉的能量体光芒急促闪烁:“我明白了……那些飞行的人,他们调动的不是物质宇宙的灵能,而是……而是暗能量弦!他们身体的基础,是暗物质弦!所以才能如此轻易地违背我们认知的物理定律!”
就在众人被这个颠覆性的发现冲击得几乎无法思考之际,卫青的下一句话,如同最终的重锤,狠狠砸在了每个人的心上,却也带来了一丝诡异的“合理”感:
“补充扫描结果:基于新的‘弦’背景模型,对飞船本体及乘员进行深度‘弦’共振扫描。”
屏幕上出现了“霍去病”号以及孔方佳等人的全身扫描图。图像中,代表他们身体和飞船构成的“弦”网络,呈现出一种极其怪异的状态——
“霍去病”号船体结构材料中,约67%的原子键合依旧顽强地维持着物质宇宙‘灵弦’频率,但另外约33%的‘弦’结构已被转化为‘暗物质弦’频率。
所有乘员身体组织内,约48.3%的细胞结构及能量场,依旧保持着物质宇宙‘灵弦’基础,但另外约51.7%的‘弦’组成已被转化为‘暗物质宇宙弦’频率。”
“而目前附着于船体及乘员体表,正在缓慢消散的‘混沌印记’……其‘弦’频率组成,98.6%归属于‘暗能量弦’范畴。”
沉默。
长达一分钟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看向自己身上那层几乎快要消散殆尽的黑色流影,又看向舷窗外那翱翔于天际、由纯粹暗物质和暗能量构成的巨兽和飞行的“人”,最后目光落回彼此震惊而茫然的脸庞上。
他们,来自物质宇宙的人类和造物,是这个世界唯一的“异类”!
他们身体和飞船近乎一半的构成,依旧维系着物质宇宙的规则,这在这个纯粹的暗宇宙中,是何等的格格不入,又是何等的……珍贵?或者危险?
而那些正在消散的“混沌印记”,竟然是高度凝聚的、这个宇宙本土的“暗能量弦”残留!它们在保护他们?还是在……侵蚀他们?
“我们……我们是这个宇宙的……‘物质残留’?”苏珊博士的声音带着一丝荒谬感和恐惧,她看着自己的双手,仿佛在看一件来自异次元的古董。
“近一半的身体……变成了暗物质弦结构……”李明喃喃自语,脸上是世界观彻底崩塌后的虚无,“但我们还活着,还能思考,感官也……这怎么可能?两种截然不同的‘弦’规则如何在同一个生命体内共存?!”
托雷斯克眼中闪烁着极度兴奋和警惕的光芒:“这说明生命形式可以超越单一的宇宙规则!我们成了……混源生命体!那么,那些本土生物,他们是否知道物质宇宙的存在?他们如何看待我们这些‘一半是同类,一半是异类’的存在?”
凯拉的能量体微微共鸣,尝试感知自身:“我感觉……身体内部似乎多了一种……更深沉、更隐晦的‘力量感’,与之前的灵能截然不同……这难道是暗物质弦带来的?”
杨锐握紧了手中的枪,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的武器是基于物质宇宙物理定律的,在这个暗宇宙规则主导的世界里,还能发挥多少作用?他们面对的,可能是完全无法用现有科学解释的攻击方式。
孔方佳站在舷窗前,身影在奇异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挺拔,又格外孤独。他的内心同样掀起了超越以往任何一次危机的惊涛骇浪。
这不再是跨越维度,这是跨越了宇宙的基本类型!他们从一个物质宇宙,闯入了一个纯粹的暗宇宙!
高维的威胁刚刚脱离,他们又陷入了这样一个规则完全相悖、自身成为“异端”的天地。回家的路在哪里?这个世界的“居民”会对他们这些“物质残留”作何反应?他们这具奇特的“混源之躯”,是福是祸?
他缓缓抬起手,看着掌心那最后一丝几乎看不见的黑色流影(暗能量弦残留)彻底消散,同时感受着体内那确实存在的、与物质宇宙灵能迥异、却又似乎隐隐共鸣的暗物质弦基础。
“卫青,”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每一位同伴,声音沉稳而坚定,带着一种面对绝对未知时依旧不容置疑的领导力,
“记录:地球历2068年,未知时间节点,‘霍去病’号确认完成一次跨宇宙类型转移,抵达一个物理基础完全由暗物质弦与暗能量弦构成的新宇宙。”
“所有幸存成员及飞船本体,其存在‘弦’构成已发生不可逆改变,成为物质弦与暗物质弦共存的混源结构。我们是目前探测范围内,此宇宙中唯一的物质弦持有者。”
“当前首要任务:”
“第一,生存与隐匿。彻底检查飞船状态,评估可利用资源,建立基础防御,同时尽可能隐藏我们独特的物质弦特征,避免引起本土存在注意。杨锐,重新评估所有战术装备有效性,寻找适应新规则的可能。”
“第二,认知与适应。全力研究这个暗宇宙的物理规则、生命形式和社会结构。苏珊、李明、凯拉、托雷斯克、陈山,你们需要尽快理解暗物质弦与暗能量弦的运作方式,并尝试掌握我们身体内这股新的‘力量’。这关乎我们能否在这个世界立足。”
“第三,谨慎接触。在彻底了解这个世界并拥有自保能力之前,避免与本土智慧生命直接接触。我们独特的构成,可能被视为……珍贵的标本,或者必须清除的异端。全舰开启视觉隐身模式”
他停顿了一下,望向舷窗外那片由暗物质和暗能量构成的、却又展现出瑰丽生机的新世界,眼神无比复杂。
“我们失去了很多,我们来到了一个法则迥异的地方,我们甚至成了这个宇宙的‘异类’。”
“但是,我们还活着。‘霍去病’号还没有沉没。探索未知,克服困境,这本就是我们的使命。”
“从现在起,忘记过去的一切常识。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挑战,一场……在暗影法则下求存的远征。”
“诸位,让我们小心地……揭开这个暗宇宙的面纱吧。”
“或许,这就是先行者文明之前提到过的,所谓的暗系磨练,这个暗系,其实就是暗物质宇宙吧!”孔方佳轻轻的自言自语
飞船外,那头由暗物质构成的巨兽发出一声悠长而蕴含着独特能量波动的咆哮,声震四野,仿佛在宣示着这片暗宇宙天地的古老与神秘。巨树下,水晶般的草叶(暗物质显形)随风轻轻摇曳,闪烁着迷离的光泽。
“霍去病”号,这艘承载着物质宇宙最后印记的钢铁方舟,静静地停泊在这片异世的草地上,如同一个闯入暗影国度的光之异客,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准备迎接一个完全未知、规则相悖、充满无限挑战的新世界。(全书完)
作者:本书为《弦!》系列第一本《弦!正物质宇宙:跨越》,合计超140万字,下一本为《弦!暗物质宇宙:超凡》,敬请各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