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十箱左右,约莫装载着数百本体量的红色封皮的书册。书名写着《整合宣言》(manifesto of the Reunion)。西里尔走到了这些箱体面前,温柔的抚摸着书皮。
他轻轻取了一本,书体并不厚实,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小册子。
在书皮之上,作者栏位中写着以卡西米尔语书写的三个音节:塔露拉(tow. talulaa)
这是他瞒着塔露拉,将她思想整理出来的第一个成书版本,塔露拉无疑是个注重基层的斗士,虽然学识在黑蛇调教下也算广博,但却缺乏某些泰拉上并不存在的“先进理论”支撑,西里尔曾在无数次与她讨论、深化她的思想。
而这、是西里尔对她所缺漏的最好补充、也是他所想要赠与她的最大礼物,他要为她补上那片她不曾涉足的空白。
“——我想,那些在另一个世界的同志们、并不会在意我们对他们的剽窃。愿思想的火种传至这片大地,愿塔露拉的名号成为此世的普罗米修斯。”
他喃喃低语。知道,这场斗争若只有武器的批判,没有批判的武器,终将沦为激情的发泄与暴动、如原来的时间线般,在泥泞中整个行动将失血而亡。
且除了某些向左看的大佬读物之外,奠基这本册子内容的还包含《国富论》等早期经济学着作。西里尔对此过程感到格外过瘾,前世他在触及思想时,就并不喜欢谈及每要谈及某个理论、就要对于谁的观点大书特书——并以该思想提出者的私人作风进行一番评论。
真理应当化繁为简,不应造就太多派别、否则只会造成无限细分的可悲处境,至少,他希望一开始所有人都应被团结在同一面旗帜之下,并以此根基进行讨论。
目前这本书的存在,则可以让此一理念从开始便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并高屋建瓴的点出所有社会问题的本质。
以杜林的巧手与瓦伊凡的膂力为例——前者擅长制作精致器物,后者善于穿越林海斧伐原木,若各自为政,终究力有未逮,然一旦进行交换,便可双双受益。
这便是最初的合作,也是社会价值的第一步。然则,一旦交换转化为市场,远古时代市场便扩大为制度,交换渠道(交通)落入少数人之手,市场范围所带来的价值分配便产生了巨大的歪斜。
于是,他逐步导出商品的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之间的差距,并冷静地指出:真正的价格,从未与实际付出的劳动成正比,而是由供需关系与垄断权力所决定。
这些看似抽象的理论,他都透过一段段生活化的实例讲解出来——他采用的是古维多利亚的地租采用粮食而非货币进行交割来举例。
以此基础,又进一步讨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并血淋淋的点出劳动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但一切商品具体金额、通常非按实际劳动量来估定,而是按照供需决定。
当他们将劳动的成果交出后,西里尔反覆强调的一个核心问题——剩余价值究竟被谁夺走了?
最后,他将问题归咎于科技进步,即“源石”作为高效能量的出现,带来的最不可挽回的变化并非矿石病,而是它带来了工厂、带来大量的生产,但也带来了剥削、以及对于劳动者的“双重剥削”,矿石病反倒只是其中最不值一提的产物,这里西里尔以萨尔贡雨林中的感染者举例。
如果人活在生命随时会被剥夺的状况下,是否感染本就毫无意义!危害众人的从来不是感染者,而是将矛盾转移到他们身上的剥削者们!
整本书用语极其平实,与其说是理论,不如说是一本写给普通人的社会读本。没有学院式的排比与注释,有的是一段段生活化的例子——从工资到面粉价格、从军人食堂到工厂的下脚料。字里行间不见狂热口号,而是如水一般的道理,润物细无声,简单、但近乎真理的逻辑验证。
他避开了抽象的阶级符号,而是讲得更为具体:
医师是如何为上层免费服务却向平民收费、技师为何在规划时要考虑谁能买单而非谁最需要、士兵为何会为贵族死战却连自己妹妹的食物配给都要排队争抢。
最后,他提出了“整合”的构想: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且在原则上,不作者不得食,一切寄生于他人血汗上的硕鼠终将被终结。
这不是一场单纯的抗争,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制度。跨越国界、诸国的专精化生产将使物资被规模开发,变得极度便宜,一切资源都会在科学的调控之下被精细规划、妥善利用。
使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而更优势的点在于、该册子立论并不只基于一个国家——论述自始自终都是国际的。
却也不乏如何在强敌环伺的处境中建立第一个成功者,这个先行者又要如何站稳脚跟、并输出成功,最终实现整片大地的联合,他用一个唯一的、近乎只有凯尔希这样的人才听过的古老用语,描写了最后的终点——“整合世界”。
这不是乌托邦,而是一种现实的建设路线。而对于那些反扑者最为致命的,是《整合宣言》还附录了一份清单——q&A。
清单不长,却字字珠玑,直面那些资产者与贵族们早已准备好的质疑与抹黑:
“整合是否等于公妻制?”
——绝无此事。情感关系属于个人自由,整合保障每个人的人身与人格尊严。
“整合是否反对宗教?”
——不反对信仰,但拒绝宗教介入政治。信仰应是救赎人的心灵,不是巫王奴役人的法杖。
“整合如何处理感染者?”
——整合将透过资源配置与科学研究,让感染者不再是社会的弃民,以治愈、延长寿命为要,可渐进式隔离。
这份答问,预先挡住了诸多抹黑的子弹,也让读者感受到这场革命的清晰愿景。
西里尔阖上书册,神情平静,却蕴藏无比坚定。
这不仅是一本书。
这是场尚未鸣枪的起义,一个尚未成形的世界的雏型,这批书本、对于某些既得利益者而言,比任何炸弹都要可怕。
? ?本章收回了本书第53章便埋下的伏笔。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