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家回来,到了约定好的日子,苏林昭一大早拎着水果,敲开李教授家的门。
李教授家里人是什么情况不太清楚,反正大家所知的,是她一个人住在学校安排的宿舍里。除了偶尔去上上课,平常都在宿舍,很少出门。
曾经有不少人仰慕李教授的名声,提着重礼上门请教,都却被赶出门不说,还挨一顿骂。
自那以后,大家都非常有默契,去李教授家拜访,绝对不能准备太贵重的礼物。
苏林昭第一次来时,按宋萱萱的嘱咐,就带了自己的稿子,其他什么都没带。
这次也是稍微熟悉后,准备了些日常的水果,不会贵重,又全了上门的礼数。
果然,李教授没说什么,“坐吧,水在桌上,你自便。你的稿子我看完了,整体来说,在你这个年纪,算是还不错的作品。有的地方处理不够到位,我写了点自己的见解,你看看用不用得上。作品是你自己的,你要有你的想法,不一定我的意见就是对的,只能说做个参考。”
虽然李教授说得很谦虚,苏林昭当然不会真就这么觉得。
不可否认,听到李教授夸她作品还不错的时候,心里忍不住的得意,那股子骄傲劲,别提多嘚瑟了。
这可是李教授诶!
苏林昭给自己倒了杯水,喝完整整一大杯,才冷静下来,认真看李教授标注的见解。
李教授见她这么快就能沉下心,微微点头,没打扰她,自去一旁继续忙着自己的事情。
这一看,苏林昭沉入进去,都没注意时间流逝。等大概看完,已经是几个小时过去,怪不得腰酸背痛,脖子也难受得紧。
抬头想说什么,见李教授还在忙,默默咽下到嘴边的话。
熟练地去厨房,拿上李教授的饭盒,去食堂打了饭菜回来。
没错,虽然她只来过一次,不过李教授的喜好,她早已向宋萱萱打听清楚。
只要不踩到李教授的底线,日常生活中,她其实是个极好相处的人。
对于勤奋又知进退的学生,她一向不吝指点。
只是平常她大多板着脸,再加上早前吓退过不少想来她这儿走捷径的学生,导致大家都有些害怕,不敢轻易往她面前凑。
宋萱萱也是运气很好,恰好被熟悉的老师推荐过来,苏林昭也跟着沾光。
匆匆吃完,苏林昭就早上看过的,针对李教授的建议,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方向。两人讨论着,一不留神,等所有问题确认过一遍,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
没继续打扰李教授,苏林昭再三道谢后,拿着稿子回家。
以前都是写完就抛诸脑后,这还是第一次如此认真的改稿,反复阅读自己写的东西。别说,刚开始还怪尴尬的,都不知这些,当初是抱着何种心情写下的。多看几遍,才慢慢适应。
所谓灯下黑,大概就是自己检查时,真的比较难发现问题。好在这次请动李教授,亲自帮忙指导,耐心指出她存在的问题,这才明确了方向。
思路已经有了,接下来就是按照这个方向,做一些调整。
苏林昭后面几天,都在书房闭关,一心改稿,没出过院门,饭菜都是苏柏买了送回来的。
好在苏柏这些天不太忙,能够顾得上她。
看她这架势,仿佛又回到了她高考前那段时间,也是这样,拼命学习,要没人照顾,连三餐都顾不上。
这些天,家务活苏柏全包下了,洗衣做饭,虽然衣服是洗衣机洗的,饭菜是外面饭店买的。
但不可否认,他把苏林昭照顾得挺好。
经历过废寝忘食闭关的五天,苏林昭终于把稿子修改完成,再三检查过后,才拿去给李教授过目。
又花费两天,修改一些细节,终于在李教授点头之后,将稿子交去出版社。
大功告成,苏林昭仿佛提着的那口气,终于放松下来,整个人懒洋洋的在家躺了两天才恢复过来。
去苏记饭馆晃悠一圈,先检查下账目,没什么问题,营业额有一些上涨,应该是多加一个人,大伯母她们空出手来,多做了些吃食。
挺好的,这边也基本上了正轨,后期定时过来看看就好了。
杨聪那边,已经把店铺搬了过来,换了个大的店面,合自己心意的装修,东西一搬过来,看着气派极了。
剩下的两间空着的门面房,也帮忙租了出去。至此,火车站对面这一排的门面房,除了杨聪自留的两间,和苏林昭留下开饭馆的一间,其余剩下的7间,全部出租。
等回去把属于苏柏的那一份房租,先给他结清楚。
万石街的两间铺子,早已租出去,商业街的三间,除了预留下的一间,剩余的也都租出去了。
接下来就是好好安排下,看留下的那间铺子,做点什么比较好。
然后就是努力赚钱,先把债还上。
收上来的铺子租金和押金,加上城东院子那边的租金,也有个一千多块钱。
苏林昭想了想,最近没什么需要用钱的地方,先凑一凑,把杨聪那边的钱先还上了。
其他人的暂时不急,但杨聪这边只要一谈拢,进货需要的成本高着呢。
等债务还清,就可以攒钱,准备把红荔巷那边几处宅子都推平,重建大楼。
她预想中,是建那种几层高的筒子楼,这么大的地盘,估计能建个两栋楼。到时候统一出租,彻底过上包租婆的幸福生活。
这就是她的理想啊,至今还记得当初租房时遇到的老房东,等她的大楼建造成功,可比之前房东的房子大得多。
想想都很美,到时只需要躺平收租,就能够养活自己,还能活得挺好。
不过那可是个大工程,需要的钱可不少呢,而且各方面的手续、建造工程,都是麻烦事儿。
还是先赚钱吧,到时候看看能不能找到专业人士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