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李倚以为潼关仅仅只是一座单纯的军事要塞罢了,当他真正踏入其中之后,才惊觉这座城池竟然别有一番天地。
由于唐潼关一直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交通与防御重任,同时它还是连接中原和西北地区的关键通道,所以时常有商队、官员以及旅行者从此地经过。
正因如此,城内的商业活动异常频繁,各种商铺、民房林立其中。李倚一路走来,不仅看到了各类防御设施和驻军营房,还目睹了不少的商铺和民房。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甚至还瞥见了一些风月休闲场所。
尽管整体而言,潼关城内的建筑仍然以军事用途为主,但这些商业设施和民房的存在,无疑为这座城池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使得它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城市风貌。
李倚紧紧跟随着崔舣,在城内的各条道路上穿梭前行。由于长期遭受战乱的摧残,城内的许多商铺都紧闭大门,不少民房也显得残破不堪。
昔日那些热闹非凡的风月休闲场所,如今也只剩下寥寥几个歪瓜裂枣,正无精打采地看着过往的众人,全然没有了昔日的繁华与春光。
除此之外就是零零散散的一些华州军在其中穿行,不时向李倚等人投来好奇的目光,偌大的潼关城内显得无比冷清。
走在前方的崔舣偶然回头,瞥见李倚正好奇地打量着四周的建筑,不禁微微一笑,随即主动开口为他介绍起来:“大王,你看,如今的潼关城内,基本上已经没什么人了。
不仅如此,就连过往的行人都比以往少了许多。不过,偶尔还是会有一些从东都那边逃过来的难民途经此地。现在,这城里大概也就只剩下五千守军了,再加上一小部分留下来的百姓。”
李倚边听边点头,表示自己了解了。他对崔舣如此坦率地将潼关的实际情况告诉他感到有些惊讶,但也并未多说什么。
而崔舣见李倚并未回应自己,只是专注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便很识趣地闭上了嘴巴,不再多言,只是默默地在前面带路。
一路无话,终于,他们来到了一处驿馆前。崔舣翻身下马,然后快步走到李倚身边,恭敬地说道:“大王,今晚你和王妃以及随从们就在这驿馆中歇息吧。我已经提前吩咐家仆们把驿馆的客房都打扫干净了,保证让你住得舒适。”
听到崔舣的话,李倚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脑袋,他并没有急着解释什么,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好,有劳崔别驾费心了。”
一旁的孟珍珠却有些坐不住了。她的脸颊微微泛起一抹红晕,显得有些羞涩。不过,当她看到李倚并没有对崔舣的话做过多解释时,心中竟然涌起一丝难以言喻的窃喜。
崔舣见状,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他连忙说道:“大王,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接着,他很自然地走到前面,为李倚引路,带着他一同走进了驿馆。
进入驿馆后,崔舣热情地介绍道:“大王,我已经在驿馆的客餐厅里为您准备了一桌薄宴,希望你能喜欢。这样一来,用完餐后,就可以直接回到客房里休息。”
李倚对于崔舣如此周到的安排感到非常满意,他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感谢。
与此同时,他的心中却不禁生出一丝疑惑。崔舣的态度实在是过于殷勤、过于热情了,这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尽管李倚知道崔舣是受了韩建的指派前来迎接自己,但他好歹也是一个地方实力派身边的亲信,按常理来说,他不应该对自己如此讨好。
毕竟,自己并没有什么能够给予他的好处,这种反常的行为实在是让人费解。
不过,李倚并没有在表面上表现出自己的疑虑,他只是淡淡地回应道:“好,崔别驾真是有心了。”
崔舣心中暗自叫苦不迭,他意识到自己刚才的举动可能给李倚带来了一些误解。
他深吸一口气,快步走到李倚身旁,放低声音解释道:“大王,请容我解释一下。我其实是清河崔氏的人,只是因为当前的局势所迫,才不得不暂时留在华州。
但我内心深处一直向往着朝廷,每时每刻都在期盼着能够有机会回归朝廷。今日有幸见到大王,你的风采和气度令我钦佩不已,所以才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得如此殷勤,还望大王不要误会。”
李倚听了崔舣的这番话,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原本就觉得崔舣的气质颇为不凡,颇有世家公子的风范,没想到他竟然真的是出自名门望族,而且还是那个传承了数百年的顶级世家——清河崔氏。
对于这些世家大族,李倚虽然对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好感,但也深知不能轻易得罪他们。毕竟,尽管这些世家如今已经衰落了不少,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说不定将来什么时候还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
既然他如此殷勤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把他带离韩建身边,李倚也安心了不少。
于是又恢复了亲切的态度,开口道:“原来如此,想不到你竟然是清河崔氏之人,不知出自哪一房?令尊又是何人?”
谈到自己的姓氏,明显能感觉到崔舣的身板都挺直了不少,眼里的神采也变得非凡起来,他衣袖掩口道:“回禀大王,我出自清水崔氏南祖乌水房,家中排行第二,家父于大中三年登进士科,历任万年县尉、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长安令、尚书右丞等职,在懿宗皇帝时曾先后任荆南节度判官、江西观察使、忠武军节度使,到了当今圣上之时曾任西川节度使。”
说到这里崔舣的脸色暗淡了下来,:“后面受奸人陷害,被贬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此后又随驾南幸成都,获任诸道行营兵马副都统,随都统王铎镇压起义。中和二年迁检校司空、检校司空平章事,充大明宫留守,光启三年,圣上回凤翔后又拜左仆射,改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