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的签订,让大宋终于没有了辽军的压力。赵恒把目光转向了西北,他想搞党项人了,因为这帮人干的事只能用三个字概括——“不要脸”。
自打赵恒继位以来,直到澶渊之盟签订之前,随着辽国对大宋挑起不断的战争,宋朝东北边境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西北的党项人哪里会放弃这么好的发展机遇。在这段时间里,李继迁像是一个心口不一的精神病人,一边不断经常上奏表达友好尊重,一边不断军事打击宋朝州县,一点点试探着大宋让步的底线,不断扩充着地盘。
在赵恒刚刚继位的时候,李继迁就立即派人送来贺表,祝贺登基的同时也想讨封领地。赵恒为了息事宁人,就批准同意了他管理当时实际占领的区域,就是党项五洲里面的三州,这实际上是官方承认了李继迁在西北的割据。
从这以后,李继迁忙于应付周边吐谷浑、嘉良夷等部落势力,所以对大宋的侵扰也就少了很多,但他的眼睛始终盯着宋辽局势,就等着浑水摸鱼。
时间到了咸平四年(1001年),宋朝东北防线不断吃紧,李继迁立即又开始了搞事模式。当年九月,李继迁突袭清远军,宋军措手不及间,丢掉了清远军及附近区域。紧接着,李继迁又攻打了宋军西北的多个驻地,夺得了大批军需粮草。
咸平五年(1002年)初,李继迁又把目标放在了大宋的灵州,这里不仅土地肥沃、水草丰美,能够蓄养大量人口,而且是拥有极高战略地位的军事重镇。党项只要占据住这里,就能让党项五州连成一片,彻底在西北站稳脚跟;大宋只要占据住这里,就能在西北牢牢楔进一根钉子,进而钳制党项。
但问题是灵州距离大宋本土太远了,宋朝根本无法彻底掌控住这里。究其根本就是宋朝“将从中御”中央直控军制的弊端,相较于汉唐时期地方割据自给自足的藩镇军队,宋朝所有的士兵都是从开封调来的,所有的军需都是从开封运来的,长久以往这花销就是一笔巨大的财政负担。
军事专家李继迁敏锐察觉到宋军的这个重大缺点,他开展了袭扰战,不断截击宋军的粮道、打击赶来灵州的援军,让灵州城内的宋军彻底失去了中原力量的支撑。直到城内粮草全部耗尽,宋军也终于失去了抵抗的力量,在咸平五年的三月,李继迁轻而易举地攻破了灵州城,宋将裴济战死。
此后李继迁更加自信,他立即转战大宋西北的另一个军事重镇麟州。这里原本的守军只有三千人,但麟州已经属于宋朝中心区域的边缘地带,宋朝能够对麟州实现快速的军事支援和物资供应。很快一支支宋朝援军汇集到了这里,不死心的李继迁在这里死磕了一个月,却没有取得丝毫进展,无奈之下李继迁只好又撤军回了党项老窝。
时间来到了咸平六年(1003年)初,辽军在边境的攻势越来越频繁,随之而来的就是李继迁更加的肆无忌惮,他居然把西平府定为了都城,光明正大地立了国。正在被辽军搞得焦头烂额的赵恒只能再次妥协退让,派使者前去议和,表示愿意正式册封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把党项五州都还给他们。但李继迁是封赏照拿、抢劫照旧,在宋境内继续一点点地蚕食地盘。
为了极力避免两线作战,赵恒一直在退让,但党项这么恬不知耻的外交军事手段已经让他忍无可忍。他也开始转换思路了,你辽国不是扶持党项牵制我大宋嘛,那我就扶持党项西面的吐谷浑牵制党项。
赵恒遣使到吐谷浑部落,册封首领潘罗支为朔方军节度使、灵州西南都巡检使,并给了很大的经济和军事支持。潘罗支本来就一直受党项人的气,现在又拿了宋朝那么多好处,于是立即回应了宋使,许诺双方一起攻打党项。
接到消息,赵恒也很高兴,不管如何,现在总算恶心了一把党项人。对于他来说,这步棋只是打了一个战略性的伏笔,毕竟现在还有迫在眉睫的辽军需要他去应付。然而他随手播撒的一颗种子,仅仅过了两个月有了结果,西北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那个找不到、抓不住、赶不走的李继迁终于死了,被吐谷浑人打死了。
原来是吐谷浑搞了回假投降,而李继迁居然就信了,约了个日子兴致勃勃地就跑去人家那里要举办个受降仪式,结果刚到地方,李继迁就被人一箭射中了心脏。一直习惯于诈降骗利益的李继迁,居然被诈降搞死了,这无疑是个讽刺,却也是宋朝外交策略的重大成功。
党项人的迅速崛起,其实是个偶然,没有李继迁,党项人肯定也会割据,但是,一定不会这么成功。
李继迁无疑是个政治无赖,他能做到一边要糖吃、一边捅刀子,行为做事毫无道德底线,但他更是个能引领民族、改变历史的时代枭雄。李继迁也是幸运的,他面临的时代宋辽连年大战,正好发挥他纵横裨阖的外交才能和灵活多变的军事手段,让党项在夹缝中慢慢成长。
而他的儿子李德明接任后,面临的是一个更大的时代挑战——宋辽停战了。时间又一晃到了澶渊之盟,霎时间形势立变,宋朝终于彻底腾出手来,可以全力收拾党项了。
赵恒着手谋划攻略西北,准备好好出一出压在胸口多年的一口恶气,他一边传谕边境将领“乘李继迁死,速图攻取之策”,让 他们不断前移驻军,压缩党项生存空间;一边明目张胆地直接招揽党项附庸的部落,以孤立李德明。
赵恒颁布了诏书:“凡西北诸部来归顺的,授团练使、银、绢、钱、茶等等。”双管齐下的政策很快就见了效果,一些部落开始陆陆续续归降宋朝,比如夏州蕃部指挥使都尾,带着几万人第一时间就投降了宋廷。
这时,宋军将领也没闲着,他们也摩拳擦掌准备抓住这次宝贵的机会,准备好好收拾一下党项人。大量的宋军开始集结,向西北边境运动。
面对咄咄逼人的宋军,李德明压力山大,他深知,党项国力上远远比不上宋朝,现在是他爹李继迁也未曾经历的新形势。李德明也不简单,他继承了他爹的雄才大略,他保持了镇静和理智,传令全军保持退让姿态,避免发生摩擦。
对内,他对那些胆敢背叛的部落开展了一轮铁血镇压。这段时间里很多部落被攻破、很多首领被刺杀,这样很快就慑服了人心。
对外,他紧急联系辽国寻求保护。他派遣叔叔李继冲携带大量珠宝礼物出使辽国,表达将继续臣服的愿望,这让辽圣宗十分高兴:“李德明是我的外甥啊!”遂当即册封了李德明,这等于对外宣布了党项是辽的附庸,将接受辽军的保护。由此可见,辽虽然与宋已经讲和,但戒心从未消减,他们依然紧紧抓着这枚布局在大宋边境的棋子。
不久之后,辽和党项组织了一场联合军事行动,他们出兵攻陷了宋朝的青城。这是一个很小的城寨,但行动里蕴含的威胁意味直接传达给了宋廷:“这儿有他老大辽国罩着了,你们宋朝人就不要再惦记了。对于敢来进犯党项的宋军,辽国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这一招对赵恒的威胁是巨大的,赵恒绝不想让宋朝再次进入永无宁日、生死未卜的战争状态,他明白,大宋需要重新考量西北的局势。他一边命人安抚已经宣布归顺的部落,一边派使者诏谕安抚李德明。
李德明赶紧借坡下驴,上表向宋朝称臣纳贡,话说的是极为真诚感人:“大宋德化天下,我心怀崇敬、受感召已经很久了。但我秉性愚钝,一直想归顺大宋皇帝,却苦于没有机会表达。希望皇帝能不嫌弃我,批准让我臣服,我和我的子孙祖祖辈辈都将是您最忠心的子民。”
对这帮党项人恬不知耻的脾性,赵恒是太了解了,对李德明的贺表是嗤之以鼻,但他更是无可奈何,只能命令西北诸军各守疆界,保持克制。景德三年(1006年),赵恒下旨表彰李德明的归降,授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每年赐白银万两、绢万匹、钱二万贯、茶二万斤。由此,相互顾忌的宋和党项建立了事实上的和平协议,双方也就此保持了三十多年的和平。
李德明是划算的,除了原有的夏、绥、静、银、宥党项五州外,又多占了一个灵州,而且还获得了宋朝官方的承认。东面的宋朝暂时是不敢去招惹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开始积极向西攻略,不断去压减西面吐蕃诸部、黄头回鹘、西州回鹘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