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租屋的流量困境:镜头与空钱包
2125年的月球区文化省,“星尘出租屋”的第15层永远亮着一盏孤灯。罗媒坐在吱呀作响的折叠椅上,面前的全息镜头对着一堆廉价的星球模型,屏幕上的直播数据像根刺扎在他眼里——在线人数:7人,其中3个是机器人账号,2个是他的小号,剩下2个还在不停刷屏“换个内容吧,没意思”。
他是个自媒体博主,账号叫“罗媒说星球”,主打“星际文化解读”。可在2125年的月球区,“有意思”的内容早就被“未来大媒体”垄断了——“星芒媒体”每天推送2140年的星际时装秀,“银河新闻”能提前播报2130年的科技突破,连街头的全息广告屏,都在循环播放“2150年全球旅游攻略”。这些“未来内容”像潮水一样淹没了普通自媒体,罗媒的视频连流量推荐都拿不到,更别说广告收入。
“罗哥,你这月的广告合作我没法接了,”通讯器里传来广告商的声音,语气里满是歉意,“我们老板说,‘未来生活频道’的报价更低,还能提前拿到2135年的趋势数据,你这边……实在没优势。”
罗媒挂了通讯器,把手里的星球模型摔在地上。模型碎成几块,其中一块“月球”的碎片弹到墙角的空泡面桶上,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是他这个月的第三桶泡面,冰箱里早就空了,房租还欠着房东两个月,通讯器的话费也快停机了。
他点开自己最新的视频《2125年月球区老街区探访》,播放量只有128次,评论区只有一条留言:“不如去看‘星芒媒体’的《2140年老街区改造计划》,人家连未来的效果图都有。”罗媒盯着那条评论,手指在屏幕上攥出了红印——他不是没试过做“未来内容”,可他没有“穿越渠道”,只能靠猜测编造,结果被观众骂“造谣”,粉丝掉得更快。
那天傍晚,罗媒去楼下的维修店修通讯器,路过文化区的“环保监测站”时,看到一台银灰色的环保飞车停在那里。车身上印着“时间管理局·文化溯源”的字样,一个穿蓝色工装的年轻人正蹲在引擎旁,手里的扳手转得飞快,指甲缝里嵌着机油,胸前的工牌上写着“罗默”。
“你这飞车是时空引擎出问题了吧?”罗媒走过去,他在视频里做过“未来科技解读”,对飞车构造有点了解。罗默抬起头,擦了擦额角的汗:“嗯,晶核接触不良,你是做什么的?看你手里拿着全息镜头,像个博主。”
罗媒叹了口气,把自己的困境说了——粉丝少、没流量、赚不到钱,连房租都交不起。罗默听着,手里的活没停,等他说完,才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型全息仪,按下开关:屏幕上跳出一串坐标——“2150.03.10·月球区全球媒体数据库·热点事件库”,旁边还滚动着一行行文字:“2126年水球区特大洪水、2128年火球区新能源突破、2130年月球区星际移民计划……”
“做媒体的核心是‘信息差’,”罗默的声音压得很低,手指点着屏幕上的事件,“你知道未来50年的热点,就能提前布局。比如2126年的水球区洪水,你现在就拍‘防灾科普’,等洪水真的来的时候,你的视频会被疯狂转发;2128年的新能源突破,你提前采访相关专家,就能抢占首发——到时候,流量、粉丝、广告,都会来找你。”
罗媒盯着屏幕上的热点事件,心脏跳得飞快:“穿越到2150年偷热点数据?这要是被发现……”
“被发现总比饿死强。”罗默关掉全息仪,把一个存着坐标的芯片塞给他,“我在月球区废弃矿洞藏了台飞车,能避开时间管理局的监控。你要是敢,今晚凌晨就去那找我——记住,舆论的权力比你想象的大,掌握了热点,你就能掌握别人的想法。”
那天晚上,罗媒在出租屋里翻来覆去。他看着地上碎掉的星球模型,又摸了摸手里的芯片,最后咬了咬牙:为了活下去,为了让自己的视频有人看,就算是赌,也要试一次。
二、2150年的热点密码:数据流里的“窃秘者”
凌晨三点,罗媒按照地址找到了月球区的废弃矿洞。矿洞里的空气又冷又潮,一盏应急灯悬在岩壁上,昏黄的光落在罗默和那台黑色飞车身上——飞车的外壳贴着隐形膜,在光线下几乎看不见,引擎旁的屏幕上,正跳动着他白天在全息仪上看到的坐标。
“这台飞车的时空引擎做了伪装,能屏蔽媒体数据库的防御系统,”罗默帮他系好安全带,递过来一个加密硬盘,“进去后,直接去核心区的‘未来热点库’,把2125-2175年的热点事件、舆论走向、民众情绪数据全复制下来。注意,数据库的AI守卫会扫描‘非未来身份’,你得戴着这个‘时间伪装器’。”
罗媒接过伪装器,戴在手腕上——冰凉的设备瞬间亮起绿灯,屏幕上显示“身份模拟:2150年媒体研究员”。他深吸一口气,手指按下“启动”键。引擎发出轻微的嗡鸣,时空晶核亮起淡紫色的光,他感觉身体像是被卷入了数据洪流——眼前的矿洞开始扭曲,变成无数闪烁的事件标题和评论,等他再睁开眼时,已经身处一个被蓝色数据流包围的空间。
这是2150年全球媒体数据库的核心区。整个空间没有实体墙壁,只有悬浮的全息屏幕,上面滚动着未来50年的热点事件:“2126年7月15日,水球区稻花省遭遇特大洪水,受灾人口100万,民众急需防灾指南”“2128年3月20日,火球区能源省研发出‘高效地热转化技术’,新能源成本下降50%,相关企业股价暴涨”“2130年10月1日,月球区启动‘星际移民计划’,首批移民10万人,民众关注‘移民资格’”……每个事件下面,都附着详细的“舆论走向分析”和“民众情绪曲线”。
罗媒赶紧拿出加密硬盘,对着最核心的“未来热点库”屏幕插进去。数据传输的进度条一点点上涨,他的眼睛紧紧盯着屏幕——这里的每一个事件,都是未来的流量密码:2125年拍《水球区洪水防灾指南》,2126年洪水来临时就能涨粉;2127年采访“地热技术研究员”,2128年技术突破时就能抢占首发;2129年解读“星际移民政策”,2130年计划启动时就能成为“权威博主”。
“嘀——警告!检测到未授权数据传输!”突然,空间里响起刺耳的警报声,红色的警告灯开始闪烁,“AI守卫将于3分钟后到达!”
罗媒心里一紧,赶紧拔下加密硬盘,转身就往飞车的方向跑。他能听到身后传来“嗡嗡”的机械声——那是AI守卫的飞行声,透过数据流,他看到两台银色的守卫机器人,正朝着他的方向移动,手臂上的激光发射器已经亮起红光。
他跳进飞车,手忙脚乱地输入“2125.12.05·月球区文化省·废弃仓库”的坐标,引擎瞬间轰鸣起来。时空扭曲的感觉再次袭来,他回头看了一眼,AI守卫的激光擦着飞车的尾翼飞过,蓝色的数据流在视线里变成了模糊的光斑。
等飞车落地时,东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罗媒瘫在驾驶座上,浑身是汗,手里的加密硬盘还在发烫——里面装着的,是能颠覆整个媒体行业的热点密码。
三、媒通全球的崛起:流量与垄断的游戏
回到2125年,罗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删掉自己账号里所有“没人看”的视频,重新策划内容。他按照加密硬盘里的数据,拍了第一条“未来热点视频”——《2126年水球区洪水预警:这三个防灾技巧能救命》。视频里,他拿着未来数据库里的“洪水淹没地图”,详细讲解如何选址避难、如何储存物资,还“预测”了洪水的具体时间和范围。
视频发布的第一天,播放量只有500次。罗媒没慌,他知道,等2126年洪水来临时,这条视频会被疯狂转发。果然,2126年7月15日,水球区稻花省真的遭遇了特大洪水——和他视频里预测的一模一样。无数受灾民众在评论区留言:“博主太准了!多亏你的视频,我们提前转移了物资!”“求更详细的避难指南!”
那条视频的播放量一夜之间涨到了10亿次,罗媒的粉丝从不足1万涨到了5000万。广告商主动找上门,开出的价格是以前的100倍;“银河新闻”想请他做特邀嘉宾,“星芒媒体”甚至提出要和他合作——那个曾经连房租都交不起的小博主,一夜之间成了“月球区顶流博主”。
罗媒没有停下脚步。他按照热点数据,陆续推出了《2128年新能源突破前瞻》《星际移民资格解读》《2130年全球经济趋势分析》——每一条视频都精准踩中未来热点,播放量最低的也有5亿次,粉丝量很快突破10亿,超过了“星芒媒体”和“银河新闻”,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媒体账号。
2128年,罗媒成立了“媒通全球”媒体公司。他不再自己拍视频,而是雇了一批“热点编辑”,让他们按照加密硬盘里的数据,提前策划内容;他还推出了“算法推荐系统”——能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精准推送“未来相关内容”,让用户永远离不开他的平台。
为了彻底垄断舆论,罗媒开始收购竞争对手。他用高出市场价10倍的价格,收购了“星芒媒体”和“银河新闻”;对于不愿被收购的小媒体,他就用“热点封锁”——提前发布他们准备报道的内容,让他们的新闻变成“旧闻”,最终只能倒闭。2130年,“媒通全球”已经控制了月球区90%的媒体资源,水球区和火球区的主流媒体,也都成了他的“合作机构”。
罗媒也彻底变了。他不再穿廉价的t恤,而是换上了手工定制的西装;不再住15平米的出租屋,而是在月球区的“文化之巅”大厦买了一整层,作为“媒通全球”的总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面巨大的全息屏幕,实时显示全球的舆论数据,旁边站着专属的AI助手,能帮他分析“民众情绪走向”——那个曾经对着镜头焦虑的小博主,已经成了高高在上的“舆论帝王”。
他也开始变得冷漠。有个小博主因为发布“质疑新能源安全性”的视频,被“媒通全球”的算法屏蔽,粉丝掉光后找罗媒求情,罗媒却淡淡地说:“我的平台只推‘有价值’的内容,你的内容没有流量,就该被淘汰。”他忘了,自己当初也是个被流量抛弃的小博主,现在却把“流量”当成了审判别人的标准。
四、舆论遮羞布:思想控制与民众麻木
2135年的m27星球,“媒通全球”的标志已经覆盖了全球——每个城市的全息广告屏都在播放“媒通全球”的新闻,每个社交平台的推荐页都被“媒通全球”的内容占据,甚至连学校的教材,都引用“媒通全球”发布的“未来数据”。这一年,罗媒的“媒通全球”控制了全球95%的新闻、娱乐、社交平台,剩下的5%,也都是他的“授权合作商”,必须按照他的规则发布内容。
罗媒的“规则”很简单:只宣传罗氏家族的“善举”,掩盖他们的垄断真相。
罗田生垄断粮食后,偶尔会给贫困区发放“救济粮”——“媒通全球”就铺天盖地报道《罗田生先生向水球区贫困区捐赠10万吨粮食,拯救百万民众》,却绝口不提粮价翻了10倍、无数农户沦为佃农的事实;罗阳切断贫困区能源后,偶尔会“捐赠”少量能源——“媒通全球”就制作专题片《罗阳先生为火球区贫困区提供免费能源,温暖千万家庭》,却对“用土地换能源”的逼迫只字不提;罗晴的“晴安医疗”高价售药,偶尔会举办“免费义诊”——“媒通全球”就直播《罗晴女士亲自主持义诊,为月球区民众送健康》,却隐瞒普通人生病买不起药的困境。
而那些“不和谐”的声音,早就被罗媒的“舆论监控系统”屏蔽了。有人在社交平台发帖抱怨“粮价太高”,帖子瞬间被删除,账号还会被封禁;有人拍视频曝光“能源断供导致老人冻死”,视频刚发布就被下架,发布者甚至会被“媒通全球”的“信息追踪系统”定位,收到“警告函”。
时间久了,民众开始变得麻木。他们每天看到的都是罗氏家族的“善举”,听到的都是“未来会更好”的承诺,逐渐忘记了自己的困境——老张以前还会抱怨“粮价太高”,现在却觉得“罗田生偶尔发救济粮,已经很好了”;李阿姨以前会骂“能源太贵”,现在却对着“媒通全球”的专题片说“罗阳先生还能给我们捐能源,比以前强多了”;甚至连那些曾经失业的工人,都因为“媒通全球”报道“罗氏家族要建‘AI就业培训基地’”,而对未来充满“期待”,忘记了自己是被罗氏的AI淘汰的。
2135年的圣诞夜,罗媒在“媒通全球”总部举办了“舆论影响力峰会”。峰会上,罗田生、罗修、罗海生、罗晴等人都来了,他们坐在贵宾席上,看着全息屏幕上播放的“罗氏家族善举集锦”,脸上满是得意。
“罗媒,你这舆论控制做得好啊,”罗田生举起酒杯,对着罗媒说,“现在没人再抱怨粮价了,大家都觉得我是‘救星’。”
罗媒笑着举杯:“这是我应该做的,咱们罗氏家族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
酒桌上的人都笑了,没人想起那些被屏蔽的声音,没人想起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民众。窗外的雪下得很大,落在“媒通全球”的玻璃大楼上,像一层白色的纱;雪也落在贫困区的破房子上,压垮了不少屋顶。一个老人裹着破旧的毯子,坐在雪地里,看着远处大楼上播放的“罗氏善举”新闻,喃喃自语:“罗先生真好,还能给我们捐粮食……”他忘了,自己的土地就是因为买不起罗田生的种子,才被收回的。
罗媒站在总部的露台上,看着远处的城市灯火——那些灯火,大多是“媒通全球”的广告屏,播放着他精心策划的“正面新闻”。他摸了摸口袋里的加密硬盘,里面的未来热点数据还在更新,可他早就忘了,自己当初做自媒体,只是想让自己的声音被人听到。
现在的他,眼里只有“舆论帝王”的权力,只有罗氏家族的利益——至于民众的真实想法,不过是他用来编织“遮羞布”的丝线。他不知道,在“媒通全球”的算法之外,还有人在偷偷保存那些“被删除”的真相,等待着有一天能揭开这层虚伪的舆论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