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麓词心录》第一百五十五章《溪汀童趣:诗墨轻扬友情长》
一、雾溪竹筏·诗画同框
五月的鹤鸣溪还带着春寒,晨雾未散时,煜明已蹲在青石板上调试三脚架。晓雾漫过水面,将对岸的山峦染成淡青色,竹筏泊在芦苇丛旁,撑开的粉伞斜倚着筏沿,恰如“雾漫清波映翠峦,竹筏轻横撑粉伞”的活画。
“扬久鸿!”煜明转头喊,“把伞往左挪半尺,让竹帘漏点光!”穿月白风衣的男子闻言调整伞柄,袖口沾着的露水甩进溪里,惊起几尾游鱼。这人总爱把摄影当写诗,上个月为了拍“雨打芭蕉”的意境,竟在植物园守了整宿雷阵雨。
“这构图像不像《如梦令》里的‘一叶轻舟闲驻’?”隋乐芹蹲在岸边,镜头对准粉伞边缘的露珠,“煜明兄,你说用浅景深虚化背景,会不会更有‘雾绕溪汀烟聚’的朦胧感?”
“试试。”煜明摸出笔记本,笔尖划过纸面:“雾笼青嶂伞凝珠,竹筏无人系野蒲。”刚写两句,身后传来扑棱棱的水声——张喜晖的女儿小禾踩翻了石头,正咯咯笑着往岸边跑,发梢还滴着溪水。
“瞧瞧你家千金!”扬久鸿笑着放下相机,“比‘小女轻伸如藕臂’还活泼,差点把黑天鹅群吓跑。”喜晖捞起湿漉漉的女儿,刮了刮她鼻尖:“昨天背《清平乐》时说要‘逗引天鹅戏’,这下可成真了。”
小禾从兜里掏出颗糖果,塞进煜明手里:“叔叔吃!甜的像‘芳丛微风’!”众人一愣,随即笑起来——这丫头竟把词里的“绿树掩映芳丛”记成了糖味。乐芹趁机按下快门,镜头里,小姑娘踮脚递糖的模样,与“岸畔蔷薇逸”的意境叠成了暖融融的光斑。
二、湖畔午憩·诗趣横生
日头升至中天时,众人在枫杨树下铺开野餐垫。喜晖从保温桶里舀出绿豆汤,青瓷碗沿凝着水珠,倒映着对岸“绿草茵茵共比邻”的景致。小禾追着黑天鹅跑了半圈,此刻正倚着煜明啃黄瓜,忽然指着湖面惊呼:“天鹅排队像逗号!”
“还真像。”扬久鸿举着相机连拍,黑天鹅脖颈弯曲的弧线在取景器里排成韵律,“去年拍‘目含情脉脉’是双鹭,今年该叫‘颈曲如诗行’了。”乐芹往他碗里添了块米糕:“少贫嘴,还记得你去年掉湖里捞相机的糗事不?”
众人笑倒在草地上。煜明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忽然想起三年前的暮春,也是在这里,喜晖为了抓拍小禾第一次走路,差点踩进水里,最后拍出的照片里,小姑娘摇摇晃晃的身影后,正是“青波微漾映天真”的湖光。
“看云!”小禾忽然指着天空。絮状云团漫过枫杨树梢,在草地上投下流动的影。乐芹摸出速写本,寥寥几笔勾出云影:“像不像《踏莎行》里的‘烟浮霭散添灵秀’?煜明兄,该填新阕了。”
煜明捡起片枫叶轻叩碗沿:“且看‘素裹山川’是冬景,此刻‘绿树掩映芳丛’才是真意。”话音未落,小禾忽然把黄瓜片贴在他脸上,惹得众人笑出眼泪,惊飞了芦苇丛里的翠鸟。
三、冰河寻幽·诗墨凝寒
深冬腊月,众人相约去拍冰雪河川。乐芹背着三脚架走在最前,雪靴踩碎冰壳的声响惊动了枝头的雀儿。扬久鸿忽然指着远处:“看!‘银树连绵铺素锦’,隋兄这景找得妙!”
冰河在谷底蜿蜒,两岸雾凇垂枝,阳光穿透冰层,在雪地上投下蓝幽幽的光。喜晖支起反光板,小禾戴着毛绒手套往冰面扔雪球,“咔嚓”声里,雪球炸开的雪雾与“日映霜林赋雅姿”的诗境恰好重叠。
“小心滑!”煜明伸手扶住险些摔倒的乐芹,却见他镜头里映着自己扶人的影子,背景是“寒江宛转冰初透”的辽阔。两人相视而笑,想起去年在漠河,乐芹为拍冰裂纹理摔进雪窝,也是这般互相搀扶着爬起来。
小禾忽然举着冰棱子跑过来:“叔叔们看!像水晶笔!”晶莹的冰棱在她掌心折射七彩光斑,煜明忽然想起《清平乐》里的“童真堪赏”,此刻的冰雪世界,倒比词里更多了分稚拙的趣意。
四、竹窗品茗·诗心相通
暮色漫上来时,众人躲进溪边茶寮避寒。老茶客们围炉闲话,炭火烧得壶嘴轻颤,熟普的陈香混着松木烟味在梁间缭绕。喜晖从帆布包掏出油纸包,里面是龙华市场买的糖炒栗子,暖香与“热气腾腾漫暖香”的市井气在此刻重逢。
“看这个。”扬久鸿翻开相机相册,调出一张雪景:枯枝上挂着冰棱,远处孩童举着糖葫芦奔跑,糖棍儿在逆光里成了金色的点,“像不像‘琼浆漫惹行人顾’?”乐芹凑近了看,镜片上的雾气模糊了画面:“更妙的是雪地上的脚印,歪歪扭扭的,像五线谱。”
小禾忽然拽拽煜明的袖子,往他手里塞了块烤年糕:“这个像‘银妆宇宙’!”众人低头看时,年糕上撒的椰丝在灯光下泛着细雪般的光泽,可不就是“素裹山川”的微缩版?
茶过三巡,乐芹铺开冻石砚台:“昨儿读《溪景幽情》,忽然得了上联——‘雾锁竹筏伞半开’。”喜晖咬着栗子壳接话:“‘鹅戏青波影乱摇’如何?”扬久鸿摇头晃脑:“俗了俗了,且看我的‘童声惊起云千片’!”
煜明望着窗外渐深的暮色,听着友人们的笑闹,忽然觉得这世间最动人的诗行,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风月,而是有人与你共蹲溪畔等雾散,同踏雪野寻冰痕,在“人间烟火绽芳华”的茶寮里,把寻常时光酿成平仄韵律。
五、雪夜归途·诗痕处处
亥时三刻,雪粒子开始簌簌落下。小禾趴在喜晖肩头打盹,发梢还沾着半片霜花。乐芹背着相机殿后,忽然指着溪面惊呼:“快看冰纹!”
月光下,新结的薄冰裂出蛛网般的纹路,被雪粒子砸中的瞬间,竟漾起细碎的银光。煜明摸出笔记本,借着手机微光写下:“雪落冰纹碎,灯摇茶气浮。童心忽起处,诗在指间流。”
路过龙华市场时,灯笼次第亮起。卖烤红薯的大爷认出他们,往小禾手里塞了块热乎的蜜薯:“快尝尝,今儿的格外甜!”暖红的灯光映着雪粒,竟与“招牌熠熠迎佳客”的诗境叠成了人间烟火的注脚。
冬夜的风裹着细雪扑在脸上,众人却走得很慢。乐芹相机里的冰河、久鸿镜头下的粉伞、喜晖相册中的童真笑靥,还有煜明砚台里未干的墨痕,都在这寒夜里悄悄生长,酿成了比“宛如仙境落尘寰”更珍贵的人间清欢。
雪愈加大了,小禾忽然指着漫天飞絮笑:“蒲公英!”众人抬头时,却见那并非花絮,而是真正的春信——几只早归的燕儿,正剪着雪花,在天幕上写下第一笔潦草的诗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