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烨的指尖刚触到炼星仪的水晶穹顶,整座实验室的灯光突然暗了下去。不是故障的骤灭,而是像被某种力量牵引着,化作无数细碎的光点,顺着穹顶的纹路缓缓流淌——那些光点落在他手背上,竟凝成了与仙女座星云完全一致的螺旋轨迹,连暗物质带的分布都分毫不差。
“灵能过载了?”苏瑶的声音从观测台传来,带着仪器特有的电流杂音。她面前的全息屏上,代表星尘密度的曲线正以惊人的幅度攀升,红色预警线被冲破的瞬间,炼星仪突然发出一声蜂鸣,穹顶内侧浮现出密密麻麻的金色丝线,像谁将整个宇宙的星图都绣在了水晶上。
林烨没有应答,注意力全被水晶穹顶中央那枚“星核”吸引。那是三天前在蟹状星云捕获的暗物质结晶,原本是团无法观测的混沌能量,此刻却在炼星仪的作用下,显露出核桃大小的实体,表面浮动的光斑与地球古观星图中的“紫微垣”完全重合。他想起陈老临终前塞给他的那本泛黄手札,其中一页用朱砂画着类似的图案,旁边批注着“以光为引,以尘为媒,可铸星轨”。
“把‘启明阵’的参数调到108赫兹。”他突然开口,指尖在水晶穹顶划过一道弧线。那些金色丝线应声重组,在星核周围织成一个镂空的球体,每个网格的节点都对应着一颗已知的宜居星球。“上次在火星遗迹发现的青铜盘,边缘的齿痕数量就是108,不是巧合。”
苏瑶的手指在控制台上飞快跳动,实验室的地板突然亮起同步的纹路。当最后一道参数输入完毕,炼星仪猛地一颤,穹顶的光点突然逆向流动,像条倒卷的星河,尽数汇入中央的星核。原本暗黑色的结晶渐渐透出温润的白光,内部隐约可见旋转的星轨,像一颗被压缩的微型星系。
“这是……”苏瑶的声音带上了难以置信的颤音。全息屏上,星核的质量读数正在以指数级增长,却始终保持着绝对稳定的引力场——这违背了已知的宇宙法则,就像有人在星核内部安装了无数个微型的引力调节器。
林烨从怀中取出一个巴掌大的木盒,里面装着从地球带来的“息壤”。那是他家族传承的古法土壤,据说混了昆仑山的雪水和长白山的腐殖质,寻常植物接触后会疯狂生长,却在炼星仪的光芒下保持着绝对静止。他捏起一撮息壤,轻轻撒在水晶穹顶的纹路上,那些金色丝线立刻像活了一般,将土壤颗粒分解成分子级的光尘,顺着纹路渗入星核。
“陈老说过,炎夏古法里的‘炼星术’,从来不是制造星星,而是唤醒宇宙本身的秩序。”他看着星核内部的星轨开始按某种规律收缩,“你看这组星图,是不是和咱们在月球背面发现的史前壁画一模一样?”
全息屏迅速调出壁画的三维投影,众人倒吸一口凉气——星核内部的星轨旋转轨迹,与壁画中记载的“不周山星链”完全吻合,连其中三颗暗星的位置都丝毫不差。更惊人的是,当星轨旋转到第三圈时,星核突然释放出一道淡蓝色的光束,在实验室的空气中投射出一行古炎夏文字:“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是《庄子》里的句子。”苏瑶的声音带着恍然,“难怪炼星仪的能量波动总在特定的星轨重合时达到峰值,它在解读宇宙的‘语言’!”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警报突然响起。全息屏上跳出红色警告:星核的引力场开始干扰周围的空间结构,观测台的金属支架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扭曲。林烨却异常平静,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玉佩——那是用地球的和田玉雕刻的北斗七星,边缘刻着家族传承的“镇星符”。
当玉佩贴在水晶穹顶的刹那,所有的异常突然平息。星核的光芒收敛成柔和的光晕,内部的星轨稳定在一个完美的螺旋结构,与炼星仪的纹路形成闭环。林烨看着全息屏上恢复正常的参数,突然笑了:“陈老说得对,古法不是故纸堆里的符号,是宇宙刻在人类基因里的密码。”
苏瑶突然指向观测台的侧窗。众人转头望去,只见实验室的玻璃上,不知何时凝结了一层薄薄的光尘,在月光下组成了一幅完整的星图——那是人类尚未探索的银河系边缘,其中一颗散发着蓝绿色光芒的行星,正对着地球的方向缓缓转动,像在发出无声的邀请。
林烨拿起那枚玉佩,上面的北斗七星还残留着星核的温度。他知道,这不是结束。炼星仪揭示的不仅是星轨的秘密,更是炎夏古法与宇宙法则的共鸣——当光尘落下时,每一粒都带着文明的印记,而当它们升起时,便是新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