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烨的指尖在星轨校准仪的冷光键上悬了三秒,最终落在那个闪烁着红光的手动校准按钮上。全息屏上,火星同步轨道的切入窗口像一道正在收缩的银环,只剩下47分钟——这是号星舰最后的机会,错过这次,他们将在小行星带的引力乱流里多漂流整整19天。
第18次校准失败。苏瑶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她手里捏着半块冷却的营养棒,另一只手的指关节因为攥得太紧而泛白,联邦给的标准航道参数根本经不起实地验证,月球引力场的周期性波动比模型预测的强37%,再按他们的法子来,推进器迟早过载。
林烨没有回头,指腹在控制台边缘摩挲着一道浅痕——那是三年前在月球基地,他用青铜罗盘的边缘刻下的。当时苏瑶还笑他老派,放着精密的激光测距仪不用,偏要信那枚传家的古物。可此刻,那枚罗盘正静静躺在控制台的凹槽里,盘面的北斗七星纹与全息屏上的星轨竟隐隐重合。
把应急舱的青铜罗盘拿过来。林烨突然开口。
苏瑶愣了愣,还是转身跑向舱门。走廊里的应急灯忽明忽暗,映着她奔跑的影子在金属壁上晃动。她记得那枚罗盘,是林烨祖父传下来的,盘面刻着二十八星宿,边缘镶着圈磨损的黄铜,据说当年郑和下西洋时,船上就有一枚同款的。
你要这个?苏瑶把罗盘递过去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了盘面,一股细微的电流窜过——罗盘中心的天池突然泛起水光,原本静止的磁针开始疯狂转动,最终稳稳指向全息屏上的某个星点。
林烨的眼睛亮了。他迅速调出那片星域的参数:看这里,罗盘磁针指的不是联邦标注的引力平衡点,而是这片暗物质云的边缘。月球引力波动的周期是47分钟,正好和罗盘上角宿一心宿二的刻度差吻合。
全息屏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红色的故障代码刷屏滚动——左翼推进器的温度已经突破临界值,等离子体泄漏的速度比预计快了两倍。实习生的哭腔从通讯器里炸出来:林工!推进器外壳出现裂纹,再不加力脱离,我们会被火星引力拖进陨石带!
林烨抓起罗盘,将盘面的刻度与星轨校准仪的参数逐一对应。青铜的凉意透过掌心传来,那些刻在骨子里的记忆突然苏醒——小时候祖父教他看罗盘时说,天上的星轨和地上的龙脉是相通的,所谓,从来不是让自己适应既定的轨道,而是找到天地间那股藏着的气。
苏瑶,调星舰姿态,37度仰角。林烨的声音异常沉稳,把推进器功率锁死在73%,跟着罗盘磁针的方向修正航道。
疯了吗?苏瑶的手在控制台上顿住,37度仰角会让我们直接撞向小行星带,73%的功率根本冲不破暗物质云的引力场!
相信我。林烨按住她的手,指腹点在罗盘的刻度上,祖父说过,北斗第七星的角度,正好是突破罡风的关键。联邦的模型算漏了暗物质云里的灵能流,那股力能托着我们滑进同步轨道。
舱体突然剧烈震颤,推进器的警报声变成持续的尖啸。苏瑶闭了闭眼,猛地将操纵杆推到37度。星舰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托了起来,舷窗外,原本混沌的暗物质云突然裂开一道缝隙,里面竟流淌着淡金色的光——那是灵能流,只有在古法记载的星轨节点才会出现。
苏瑶的声音带着哭腔,却难掩激动,罗盘磁针不动了!
林烨低头看去,罗盘中心的天池里,水光凝成了一颗小小的星子,与全息屏上刚刚稳定的星轨参数完美重合。推进器的温度开始回落,等离子体泄漏的警报声渐渐平息,号像一条游鱼,顺着那道金色的灵能流滑向火星同步轨道的切入窗口。
控制台的绿灯齐刷刷亮起时,苏瑶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她看着林烨小心翼翼地把罗盘收进丝绒盒里,突然笑了:以前总笑你迷信老物件,现在才明白,这不是迷信,是老祖宗藏在刻度里的智慧。
林烨合上盒盖,目光落在舷窗外那颗蓝绿色的星球上。火星的晨昏线正缓缓划过表面,像极了罗盘上那道阴阳分割线。祖父说,校准星轨和校准人生是一个道理。他轻声说,有时候最精密的仪器,反而测不出那些藏在天地间的气。
通讯器里传来实习生们的欢呼,苏瑶却注意到林烨的指尖在微微颤抖。她知道,刚才那一刻,他不仅校准了星舰的航道,更验证了一件事——那些被视作老古董的炎夏古法,从来不是文明进步的绊脚石,而是藏在时光里的指南针,能在最混乱的星轨中,找到那条通往星辰大海的路。
舱外,暗物质云的缝隙渐渐合上,淡金色的灵能流消失在宇宙深处。但林烨知道,它一直都在,就像罗盘上的刻度,就像血脉里的传承,只要有人记得抬头看星,记得低头问古,那股力就永远不会消散。
下一站,林烨调出银河系星图,指尖在某个未标注的星域轻轻一点,去看看对应的那颗蓝星,据说那里的灵能流,能让青铜罗盘的天池开出花来。
苏瑶笑着点头,指尖在控制台上敲出一串指令。星舰的引擎发出平稳的低鸣,载着满舱的希望,滑向那片被古法预言过的星域——在那里,青铜与科技的碰撞,正等着写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