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太庙乐章之二三
《凯安四章·其四》是唐代的郊庙歌辞,用于享太庙乐章。以下是相关介绍:
原文
烈祖顺三灵,文宗威四海。
黄钺诛群盗,朱旗扫多罪。
戢兵天下安,约法人心改。
大哉干羽意,长见风云在。
译文
伟大的祖先顺应天地人三灵,圣明的君主威严震慑四海。手持黄钺诛杀众多盗贼,高举朱旗扫荡诸多罪恶。收起兵器,天下太平,简约法令,人心转变。干羽之舞意义重大,仿佛能长久看见风云变幻。
注释
? 烈祖:指功业显赫的祖先。
? 三灵:指天、地、人。
? 文宗:有文章宗伯之意,这里指圣明的君主。
? 黄钺:以黄金为饰的斧,古代为帝王所专用,或特赐给专主征伐的重臣。
? 戢兵:息兵,收起兵器。
? 干羽:干,盾牌;羽,雉羽。都是古代舞者所持的舞具。
生僻字注音
? 钺:yuè
? 戢:ji
《凯安四章·其四》宛如一把历史的钥匙,打开了通往唐代祭祀文化的大门,引领我们领略那个时代的庄重与神圣。在古代,祭祀是国家的重大典礼,不仅是对祖先的追思,更是传承民族精神、稳固统治秩序的重要方式。此诗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生动呈现出祭祀活动的宏大场景与深刻内涵,蕴含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一、逐联解读,洞悉诗句丰富意涵
开篇“烈祖顺三灵,文宗威四海”,以豪迈的笔触,对祖先和帝王的功绩与威望进行了高度赞美。“烈祖顺三灵”,“烈祖”指代功业显赫的祖先,“三灵”代表天、地、人。这表明祖先顺应天地人三界的意志,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高尚的德行,为后世子孙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文宗威四海”,“文宗”指帝王,强调帝王凭借卓越的文治武功,威震四海,其影响力远播四方,使周边国家和民族心生敬畏,凸显了帝王的崇高地位和无上权威,为全诗奠定了庄重肃穆的基调。
“黄钺诛群盗,朱旗扫多罪”描绘了帝王维护国家稳定、惩治罪恶的英勇举措。“黄钺”在古代象征着帝王的权威,是一种代表征伐权力的兵器。“黄钺诛群盗”形象地刻画了帝王手持黄钺,率军讨伐盗贼的场景,彰显出正义之师对邪恶势力的坚决打击。“朱旗扫多罪”中,“朱旗”代表着帝王的军队,表明帝王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扫除各种罪恶,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宁,体现了帝王对国家的治理决心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戢兵天下安,约法人心改”表达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景以及对国家治理方式的深刻思考。“戢兵天下安”意思是停止战争,让天下百姓能够享受和平与安宁的生活。战争往往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停止战争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基础。“约法人心改”强调通过制定合理的法律制度,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改变人心,使社会风气更加和谐。这两句诗体现了古人对国家治理的智慧,即在维护和平的基础上,通过法律手段来塑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大哉干羽意,长见风云在”将对祖先和帝王的赞美推向了高潮。“大哉干羽意”,“干羽”是古代祭祀和舞蹈中使用的道具,这里代表祖先和帝王的功绩与精神。此句高度赞美了祖先和帝王的伟大功绩和深远意义,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长见风云在”运用象征手法,“风云”象征着祖先和帝王的功绩与影响力,如同风云一般,永远留存于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体现了对历史传承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二、多维品鉴,领略艺术独特魅力
从结构层面来看,《凯安四章·其四》布局精巧,对仗极为工整。四联诗句两两相对,“烈祖顺三灵”与“文宗威四海”,前者歌颂祖先的德行,后者赞美帝王的威望,词性、结构和平仄相互对应,相得益彰。“黄钺诛群盗”与“朱旗扫多罪”,分别从征伐工具和行动效果方面,描绘了帝王惩治罪恶的行动,对仗精妙。后两联同样遵循这一规则,上下句在词性、平仄上高度契合。这种严谨的对仗结构,使诗歌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宛如一首气势恢宏的乐章,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读者在诵读过程中,仿佛能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如同激昂的旋律,带来强烈的听觉震撼,沉浸在诗歌的艺术魅力之中。
在用词艺术上,诗人匠心独运,用词精炼且表意丰富。“顺三灵”短短三个字,生动地描绘出祖先顺应天地人的伟大形象,让读者对祖先的德行有了直观的感受。“威四海”则形象地表现出帝王的威严和影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精心挑选的词语,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诗歌在有限的篇幅内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示了诗人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诗歌将祭祀场景与情感表达紧密融合。诗中虽未直接描绘祭祀的具体场景,但通过对祖先和帝王功绩的赞美,以及对国家繁荣的期望,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神圣而又充满豪情的意境。诗中融入了对祖先的崇敬、对帝王的赞美、对国家和平与繁荣的期盼等情感,这些情感与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相互交织,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祭祀现场,亲身感受到古代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发对历史、文化和国家发展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