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太庙乐章之二十
《凯安四章·其一》是唐代的郊庙歌辞,用于享太庙乐章。以下是相关介绍:
原文
瑟彼瑶爵,亚惟上公。
室如屏气,门不容躬。
礼殷其本,乐执其中。
圣皇永慕,天地幽通。
译文
那精美的玉爵,由位列上公的人来进献。太庙的室内众人屏气凝神,门窄得连身体都难以容下。祭祀的礼仪隆重而注重根本,音乐演奏得恰到好处。圣明的皇帝永远怀着敬慕之情,与天地神灵暗中相通。
注释
? 瑟:众多、茂密的样子,这里形容玉爵的精美。
? 瑶爵:美玉制成的酒器,用于祭祀。
? 亚:次,这里指仅次于天子的上公。
? 屏气:屏住呼吸,形容气氛庄重。
? 殷:丰盛、深厚,这里指礼仪隆重。
生僻字注音
? 瑟:sè
? 瑶:yáo
? 爵:jué
? 屏:bing
《凯安四章·其一》宛如一把珍贵的钥匙,打开了通往唐代祭祀文化殿堂的大门。在唐代,祭祀活动不仅是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意表达,更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祈愿。这首祭祀乐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生动地展现了祭祀场景的庄重与神圣,为后人研究古代祭祀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一、逐联细品,探寻诗句深意
开篇“瑟彼瑶爵,亚惟上公”,描绘出一幅庄重而华丽的祭祀画面。“瑟”作为古代弦乐器,其音色悠扬,为祭祀营造出肃穆的氛围。“瑶爵”指精美的酒器,盛满美酒,象征着祭祀的庄重和珍贵。“亚惟上公”则表达了对祖先的尊崇之情,“亚惟”有“仅次于”之意,暗示祖先的地位仅次于至高无上的存在,“上公”是对祖先的尊称,体现了后人对祖先功绩和品德的敬仰,从物质和情感两个层面,为祭祀奠定了庄重的基调。
“室如屏气,门不容躬”进一步渲染祭祀场所的庄严肃穆。“室如屏气”描绘出祭祀室内的氛围,仿佛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空气都凝固了,凸显出人们对祭祀的敬畏之心。“门不容躬”形象地说明祭祀场所的门似乎都不允许人随意弯腰进入,强调了其神圣性和不可侵犯性,让人们深刻感受到祭祀活动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侧面反映出古人对祭祀仪式的高度重视。
“礼殷其本,乐执其中”深入阐述了礼仪和音乐在祭祀活动中的关键作用。“礼殷其本”强调礼仪是祭祀的根本所在,在古代,祭祀礼仪有着严格的规范和程序,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差错,体现了对祖先和神灵的敬重,也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体现。“乐执其中”突出音乐贯穿于整个祭祀过程,起到调和情感、营造氛围的作用,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传达出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祭祀的虔诚,使祭祀活动更具感染力和仪式感。
“圣皇永慕,天地幽通”将祭祀的意义升华到与天地神灵沟通的高度。“圣皇永慕”表达了圣皇对祖先的永恒怀念,作为国家的象征,圣皇的态度代表了整个国家对祖先的敬重。“天地幽通”象征着祭祀活动能够打通天地之间的通道,实现人与神灵的交流,体现了古人对祭祀活动的深刻理解,认为祭祀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与超自然力量沟通的方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未来的期许。
二、多维赏析,领略艺术魅力
从结构上看,《凯安四章·其一》布局精巧,对仗极为工整。四联诗句两两相对,“瑟彼瑶爵”与“亚惟上公”,前者描绘祭祀的物品和氛围,后者表达对祖先的敬意,词性、结构和平仄相互对应,相得益彰。“室如屏气”与“门不容躬”,从室内和门口两个角度,生动地刻画了祭祀场所的庄严肃穆,对仗精妙。后两联同样遵循这一规则,上下句在词性、平仄上高度契合。这种严谨的对仗结构,使诗歌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诵读时,整齐的节奏和和谐的韵律给人带来强烈的听觉冲击,让人沉浸在诗歌的艺术魅力之中。
在用词方面,诗人匠心独运,用词精炼且表意丰富。“瑟彼瑶爵”中的“瑟”字,不仅描绘了乐器的演奏,更烘托出祭祀的庄重氛围,一个字便使画面生动起来。“天地幽通”中的“幽通”一词,形象地表现出祭祀与天地神灵沟通的神秘性和深远意义,让读者感受到祭祀活动超越现实的精神内涵。这些精心挑选的词语,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诗歌在有限的篇幅内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来看,诗歌将祭祀场景的描绘与情感表达紧密融合。诗中既有对祭祀现场的细致刻画,如祭祀物品、场所氛围等,又融入了对祖先的崇敬、对祭祀仪式的重视以及对天地神灵的敬畏等情感。这些场景与情感相互交织,营造出庄严肃穆、神圣而又充满敬畏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唐代的祭祀现场,亲身感受到古代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发对历史、文化和人类精神追求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