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源笑了,笑道:“张蒯虽然伪善,但毕竟是儒家君子,学识是够的。文笔方面应当也是一流,否则也做不得为朝祭礼仪赞导的鸿胪寺卿。
他所写的谏疏,你只有字不错这个评价?”
徐典脊神情慌乱稍纵即逝,很快就云淡风轻,拱手道:“谏疏当简言明语,直指问题,可以引经据典,但不该有华丽词藻。通篇读下来,不该出现的词句有十三处,光是这一点这份谏疏就不合格。
词句方面或是个人习惯,但是这份谏疏最严重是内容部分,这份谏疏是用以劝谏太子殿下,但谏疏内容中隐有携儒家势威胁太子殿下之意,此乃以下犯上之不妥。
若不是谏疏可当个一流文,谏疏的话,我只能给出个字不错的评价。”
李景源笑道:“看你说的头头是道,不如你来重写这份谏疏。”
徐典脊愣住了,不知该怎么回答。
李景源笑道:“写不出来?”
徐典脊赶紧摇头道:“不是。”
李景源拍板定钉道:“那就写吧,赵高给他准备笔墨。”
赵高动作很快,不多时就搬来了笔墨桌椅。徐典脊端坐,神情郑重,没有立刻动笔,而是先构思内容。
这算是殿前考教了,是天降的机会。读书读书,不就是要读出个远大前程吗。若是能得太子殿下赏识,未必不能一展心中抱负。荣华富贵不是他所求,但有个温暖栖身所,能让自家弟妹安然成长是他所愿。
少陵城门不远处有一家武阳小面摊,摊主是灵州武阳人,煮的一手好面,价钱公道,平日里进出城的百姓身上有点闲钱的都愿意在他摊上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武阳小面。
李景源吃过一次,小面劲道,臊子也好,尤其是他家辣子香辣开胃,更是一绝。
春寒冷冽时吃上一碗香辣小面,热气自胃里升腾而出,游至周身,相当快活。
他点了五份小面,吃到第四碗时,赵高便带着徐典脊来了。
李景源有些讶异,这么快就写完了?
赵高道:“三分一刻不动笔,动笔只用了二分之一刻。”
李景源笑问道:“确定写好了。”
徐典脊认真道:“写好了,此来少陵便知道是劝谏殿下,所以来路上有想过如何写谏疏,是有些准备的。”
李景源点点头,拿起了文章,他写的谏疏字数更少,只有八百字,很快就看完了。
李景源放下文章,打趣道:“你的谏疏确实简单明了,但还稚嫩了些。”
徐典脊顿了一下,心肺都凉透了,苦笑着低头。
李景源接着道:“你眼界浅了,居一地而困,看到的东西不多。别待在甘州了,去其他州走走,去一趟麓山,去趟琅琊书简湖,再去趟江南十二书院,如果有时间去蜀地看看,荀青衣虽然没甚风骨,蜀地风貌可见他执棋有力。
等你走完大衡十三州后,再写一篇谏疏。”
徐典脊犹豫一下,道:“草民会认真考虑。”
赵高冷哼道:“殿下发话,你不立马答应,还做考虑。穷儒,我发现你胆子是真不小。”
李景源摆摆手,让赵高不要说话,平声静气道:“此事于你而言,确实是大事,好好考虑是应该的。”
徐典脊跪地叩谢。
李景源对赵高说道:“那些儒生还未走远,派一骑送他过去吧。”
赵高点头,吩咐罗网送徐典脊离开。
赵高这时问道:“殿下很看重这穷儒?”
李景源看了一眼谏疏,笑道:“就这份谏疏而言,比张蒯写的有力度。字里行间是个法家苗子,只是眼界浅了些,若是能有着眼大衡的大局观,或是个治国能手。”
赵高了然道:“所以殿下让他周游十三州,补上这份眼界。”
李景源淡淡道:“如是他能周游大衡,即便没补上眼界,光是这份气魄和毅力,将来也是可造之才。”
徐典脊一看就是穷苦出身,这般人周游只能是以腿丈量。若真能走遍全国,其毅力之坚定已超过世上九成人。
赵高又道:“我观他的手不是书生手,平日里没少劳作,刚才他没有立马答应,或许是家中有隐情。”
李景源点点头,平静道:“查查吧,若真有隐情,悄悄地出手,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赵高疑问道:“为何不让他知道,殿下小施恩泽,他定会感恩戴德。”
李景源淡淡说了句:“非物自外者,自中生于心。”
赵高皱眉道:“老奴依稀记得这句话出自礼记祭统说,意思好像是有些事不能靠外物推动,还得靠内心自发而为。”
李景源点头笑道:“只有他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决定周游十三州,才有意义,才能用心开眼界。若是他不愿走出去,将来成就有限,我又何必在乎他的感恩戴德。”
赵高赞叹道:“殿下高明。”
李景源笑而不语,吃完剩下三碗面,让赵高给了十三文钱。
一碗三文,两碗五文钱。
京都皇宫御书房内气氛凝滞,殿内所有人都跪在地上瑟瑟发抖,龙椅之上的衡顺帝面无表情的看着手中密信。
这份密信是郭威借着锦衣卫的秘密途径传回京都,所说正是被拦截之事。
虽未提何人拦截,但郭威猜得,衡顺帝更能猜出。
他揉碎密信,语气冰冷无比:“朕的好太子,是真敢做啊。”
他冷道:“孙盛现在拟旨,让龙牙军去甘州传旨,让太子回京。如果太子不回,就给朕强行带回来。”
龙牙传旨,朕倒要看看这逆子还怎么拦?
孙盛知道衡顺帝是气极了,不敢言语半分。
刚走出御书房就被一人拦阻,此人也是一袭紫貂蟒衣,满头银丝,老面阴沉。
孙盛见这名老阉,震惊之后恭恭敬敬地道一声:“韩大监。”
孙盛是太监总管,已经是最大的太监了,能让他如此尊敬的,只有一人。
三朝大监韩仁礼。
韩仁礼是传奇太监,他历经三朝而不死,是传闻中唯一入了天象境的太监。
韩仁礼轻声说了句:“待着不要动。”
踏步走入御书房,向衡顺帝行礼道:“韩仁礼见过陛下。”
衡顺帝阴沉的看着韩仁礼,心中郁愤。韩仁礼在衡山帝时期便隐居皇宫深处,陪伴宫中那位李家老怪物,鲜少露面。
近三十年,他也只出现过一次,当时是衡顺帝登基大宝,他代表李家老怪物到场。
韩仁礼此次出深宫,定然是李家老怪物的意思,而且肯定是为了太子。
衡顺帝面无表情道:“可是老祖宗有话带给我?”
韩仁礼平静道:“主人请陛下入元龙宫一叙。”
衡顺帝心中一沉,捏紧拳头。李家老怪物有言在先,若无大事,不得入元龙宫。
太子之事在李家老怪物眼中已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