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的初夏,空气中浮动着槐花清甜的香气。
府衙青砖黛瓦间,檐角铜铃在微风中轻响。
一间布置简洁却不失庄重的办公室内,檀香袅袅,案几上摆放着精致的文房四宝,墙上悬挂着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河图,为整个空间增添了几分威严与肃穆。
杨奇伟身着一袭玄色锦袍,腰间系着一块温润的玉佩,端坐在雕花檀木椅上,修长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案头来自各地的报告。
阳光穿过雕花窗棂,在地面洒下斑驳的光影,缓缓移动,投射在他棱角分明的脸庞上,为他增添了几分柔和的光晕。
此时的圣教虽尚未正式立国,但已初步搭建起独特的政府框架。
寻常事务已无需杨奇伟亲自过问,各地政府领导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日常政务。
而他作为圣教教主,肩负着更为重大的责任,只需关注那些关乎圣教兴衰存亡的大事。
突然,青石甬道上传来一阵急促杂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办公室内的宁静。
伴随着这阵脚步声,办公室的雕花木门“吱呀”一声被猛地推开。
张楚山神色紧张,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一袭藏青色官袍微微褶皱,显然是一路疾行而来。
他手里紧紧捏着一份报告,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快步朝着杨奇伟走来。
杨奇伟自报告中抬起头,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笑意,打趣道:“每次看到你这张臭脸,肯定是坏消息。”
说罢,他将手中的文章轻轻放下,声音温和地向一旁的盈盈吩咐道:“倒两杯茶。”
盈盈身着一袭淡粉色襦裙,身姿婀娜,唇角微扬,宛如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温柔而恬静。
她莲步轻移,款步走上前,拿起精致的青瓷茶壶,动作优雅地为杨奇伟和张楚山各自倒了一杯茶,茶香四溢。
倒完茶后,她默默退到一旁,坐在一张古朴的桌子前,开始翻阅桌上那一本本厚厚的账本。
这些账本记录着老杨家名下众多产业的收支情况。
杨奇伟虽贵为圣教教主,是圣教疆域的实质主宰者,但日常生活所需仍需自行负担。
他名下产业众多,虽雇佣了专人打理,可最终的核实与统计工作,他还是放心地交给了最信任的盈盈。
毕竟老杨家如今只剩下他们寥寥几人,那些失散的族中兄弟,至今下落不明。
而盈盈对这份工作颇为上心。
她在老杨家时,便学习过账务算术。
当初,老杨家将她当作童养媳培养,希望能为家族培养出一位知根知底、精明能干的好媳妇。
张楚山哭笑不得地走到杨奇伟面前。
对于杨奇伟的打趣,他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
是该为教主的调侃感到高兴,还是该为自己总是带来坏消息而苦笑。
在胡思乱想间,他将手中的报告恭敬地送到杨奇伟面前,神情郑重道:“明国传来情报,清国向明国送去了国书,不久后将由使节团前往明国。”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使节团的规模很大,正使是清国重臣和珅的亲弟弟和琳,副使是乾隆最看重的福康安。”
“清国突然派出这样两位位高权重的重臣,背后图谋必定极大。”
“而且,根据探子从清国传来的消息,清国对教主的着作封锁极为严密,一经发现,轻则处死,重则灭族。”
“清国如此严阵以待,显然是已经意识到圣教对他们的巨大威胁。”
“故而特情局最终得出结论,清国与明国很有可能达成合作,联手向我圣教发动攻击。”
“目前虽不知清国与明国联手可能动用的总兵力,但情况不容乐观。”
“一旦清国确定与明国联手,明国的北方边军将再也没有牵制。边军是明国最强大、最骁勇的军队,对我圣教威胁极大。”
“若是再加上清国的兵力,这将会是我圣教起兵以来最严峻的战斗。”
杨奇伟接过报告,修长的手指轻轻抚摸着纸张,认真地逐行翻看,表情格外平静,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这些事,他早有预料。
但他没想到的是乾隆的反应速度。
以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速度,杨奇伟本以为乾隆最快也要在明年才能反应过来。
可乾隆敏锐的政治嗅觉,以及果断的政治魄力,让这个进程得到了极大提升。
毫无疑问,对圣教而言,这是极大的威胁。
不过,圣教也并非毫无一战之力。
虽说清国和明国联手,圣教面临的压力巨大,可圣教也有自己的优势,无论是后勤保障,还是武器装备,都有着独特之处。
杨奇伟一边翻看报告,一边在脑海中思索着圣教的军队换装速度,斟酌着开口问道:“如果清国与明国此次是为了正式联手对抗圣教,最快可能会在什么时候发兵?”
张楚山微微皱眉,低头思量片刻,回答道:“没有了山西和陕西的牵制,北方边军与清国达成暂时的停战协议,明国得到了难得的平静与发展,这一年来在重整军备,训练新军。”
“根据特情局目前得到的情报,明国在南方各省共计编练新军十五万左右,其中有五万人使用的是新式火器。”
“这十五万新军已经训练良久,虽是能派往各地战场。”
“北方边军数量众多,超过二十万。这些军队常年与清国在北方交战,都是一等一的精锐。”
“目前没有清国牵制,随时都能南下。”
“清国在北方有甲士五万,目前驻守在辽东地区。”
“这五万甲士已经修养良久,一旦清国与明国达成战略合作,可立刻自北方草原进入山西。”
“以目前的形势分析,一旦清国与明国达成合作,最迟年底就能向我圣教发动全面战争。”
“预计明清两国动用的兵力可超过四十万人。”
“目前尚无法确定清国是否会增派人手,一旦清国增派人手,情况还要更加糟糕。”
杨奇伟听着张楚山的报告,微微颔首,目光深邃而坚定。
年底的话,圣教可以为十五万左右的军队完成全面换装。
十五万圣教的新军,对抗明国和清国的四十万,甚至超出四十万的大军,他坚信胜算在握。
杨奇伟放下报告,瞥了眼窗外炽热的骄阳,阳光洒在庭院中的花草树木上,熠熠生辉。
他开口问道:“白莲教应该快到洛阳了吧。”
“回教主,白莲教一行今天就能抵达洛阳。”张楚山立刻回应道,“按照计划,您与白莲教的会面在后天,您看,是否需要更改行程。”
“不用,让他们休息几天,满清与明国的联手也不是短时间能出结果。”
杨奇伟右手轻轻敲打桌面,不紧不慢地说道,“不过,白莲教倒是一颗很好的棋子,利用得当,可以极大缓解圣教的压力,并对清国造成致命一击。”
“把白莲教一行人的观察报告给我送来,还有白莲教在清国的势力范围。”
“是。”
张楚山恭敬地回应道,而后转身离去,办公室内再次陷入一片静谧,只余茶香在空气中弥漫。
杨奇伟的目光望向窗外,思索着圣教未来的战略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