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姐,库房米粮即将见底,老奴算了下,若继续施粥,怕是撑不过三日。”
“老奴请问大小姐,济民堂还要继续施粥吗?”
白柔音惊诧,“怎么这么快?”
“大小姐,济民堂名下共有十四家粥棚,赈济着近九成的灾民,每日消耗粮食数额约八十旦”,白管事叹气,“如今已是施粥的第七天,库房里只剩不到二百旦粮食了。”
白柔音不悦,“缺粮就拿钱去买,这还需要我教你吗?”
“银子也用不了几日了,济民堂账上共有三千两白银,先前购买粮食便去了两千三百两”,白管事算账给她听,“南方大雨田地受灾严重,北方州府的粮价也跟着涨起来,往日十一文一斤的麦子如今已经涨到十四一斤了。”
白柔音眉头微松,“才涨三文钱而已。”
“每多施一日粥,花销便多四十五两银。”
四十五两什么概念,平民百姓五口之家一年下来都花不了二两银!
“四十五两就四十五两,我再筹些银子就是”,白柔音叮嘱,“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
借着此次赈灾,她的名声大有改善,在灾民中的声望甚至压了唐昭一头,叫她如何能不继续下去?
等管事下去后,白柔音急忙派人去请孟淑儿和顾萱,却被告知两人都被禁足在家。
白柔音疑惑,“怎么会这样?”
连翘低声道,“顾七小姐身边的牡丹告诉奴婢,孟大小姐与宣王府的亲事黄了,孟大小姐不知怎的惹了孟老夫人不高兴,被禁了足,顾七小姐嘲笑孟大小姐时恰好被宣王妃听见,就也禁了顾七小姐的足。”
黄了?白柔音张大眼睛,眼底飞快闪过一丝欣喜与嘲讽。
“听顾七小姐说,孟大小姐要嫁的根本不是骠骑将军”,连翘在白柔音耳边悄悄道,“是宣王爷!”
白柔音愣怔一下,随即笑地连腰都直不起来。
想起孟淑儿昨日故意在她跟前摆出的那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她就觉得痛快!
连翘心底松了口气,感谢孟大小姐,大小姐高兴,她们就能少受些罪。
白柔音笑够之后,开始发愁银子的事。
武威城的官员几乎都出自西北军,家里是一个赛一个穷,捐一次赚了名声,可不会再捐第二次。
“我还有多少银子?”
“大小姐出嫁时夫人陪嫁了三千两银子压箱底,这半年多陆续用掉了一千多两,前阵子筹办济民堂时带头捐了一千两,如今手里还剩七百多两。”
白柔音长这么大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不当家不知茶米油盐贵,“七百两就七百两吧,先送去给白管事买米粮赈灾。”
连翘傻眼,银子都给出去,那她们吃喝什么?西北风吗?
白柔音见连翘站着不动,催促道,“快去啊!”
连翘丧着一张脸去了。
三天后,白管事再次登门,“大小姐,库房里的粮食又不够了,咱们还继续买粮施粥吗?”
吃了三天青菜的白柔音闻得这话脸更绿了,“又不够了?官府的人干什么吃的,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想出安置灾民的法子?”
白管事哪里知道,他只知道再施粥下去,这座别院也要被卖了!
白柔音重重放下手中的茶碗,“贸然停止施粥,灾民定会心生怨怼,这样,以后熬的粥稀些。”
白柔音拿定主意,“连翘,你从库房挑些东西去当了,先凑一笔银子应急。”
“白管事,你拿着忠勇侯府的帖子去府衙,打听下消息。”
“还有”,已经走到门口的白管事听到声音立刻停下脚步,“派人在灾民中散播消息,务必要在济民堂米粮断绝之前逼官府和护国将军府出手!”
白管事郑重应下前面那件事,至于后面那件事,他就当没听见。
钱管事一家的下场,他记得清清楚楚,丢了差事总比全家老小丢了命强。
第二天,灾民照常在济民堂名下的粥棚前排队领粥,白府厨娘从粥桶舀了一勺倒进灾民的碗里。
灾民感激道谢,一低头才发现今日的粥要比昨日的粥稀的多。
“白家娘子,这粥怎么稀这么多啊?”
“米粮不够了,就这还是我们大小姐变卖自己嫁妆才换来的!”
灾民听得此话不敢再问,回到自己躺着好几天的墙角,咕咚咕咚把粥水喝下,然后,肚子更饿了。
唉!灾民躺倒,睡吧,睡着了就不饿了。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济民堂施的粥已经可以数的清米粒了。
白管事急得嘴上燎泡,一趟趟跑官府,却只收到“在想办法,勿催”的回答。
“哎,兄弟,护国将军府施的粥还稠不?”
“稠!不过全是豆粥,难吃的很!听说这是北边人的主食,真不知他们怎么吃的下去的。”
“稠就行,好得能填饱肚子,我去领一碗。”
“等你去,早领完了”,灾民提醒道,“护国将军府每日就煮三千灾民的赈灾粥。”
“可我们有三万人啊!”
“不是有济民堂吗?他们口口声声说他们主家忠勇侯府大小姐定会赈济你们到官府安置那日,你们不也说忠勇侯大小姐比昭善郡主更仁善吗?还组织了人去护国将军府门前骂街。”
那灾民梗着脖子道,“赈济灾民本来就是昭善郡主该做的!咱们若不是误信了昭善郡主收留灾民的善名,怎么会来武威这个破地方!”
“那你就走呗!武威城的守门士兵可从没拦过人进出。”
那灾民不吭声了。
“你听他喊的厉害”,另一个灾民道,“瞧这不断来武威的灾民就知道了,那模样比咱们惨多了。”
“我听说啊,秦州已经饿死好多人了!”
“真的?”
“当然,所以我才不走呢!豆饭是难吃,可也能活着不是?知足吧!”
第六天,白府厨娘照例来粥棚施粥,却不见一个灾民,而护国将军府门前的粥棚,排队的灾民一眼望不到头。
新招的杂工赶忙把家伙什儿摆好,现场架火熬粥。
排在第一位的灾民看着碗里满满的豆粥,流下了幸福地泪水。
还是昭善郡主靠的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