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莫忧的百日宴,府中宾客满堂,热闹非凡。莫珺与小桂从那神秘的空间之中,取出珍藏的宝物。此空间非同一般,内有灵溪潺潺,溪水清澈见底,更有诸多珍稀药材,皆是天地灵秀所钟。她精心炮制出三样药丸:养荣丸、解毒丸与还魂丹,每样皆是妙手天成,功效非凡。莫珺将这三丸分别放入精致的锦盒之中,每一盒皆是赠予宾客的厚礼。
宾客们接过锦盒,打开一看,皆是眼前一亮。那药丸或圆润如珠,或色泽温润,散发着淡淡的药香,令人闻之心安。莫家的女子医馆早已名满天下,其分馆遍布全国,医术高明,救死扶伤无数。众人皆知,莫家自制的药丸皆是稀世珍宝,寻常人家便是千金也难求一丸。如今这锦盒中的药丸,更是让众人如获至宝,小心收好,脸上满是欣喜与感激。
国子监的祭酒亦是宾客之一,他早已对莫家的声望有所耳闻。在宴席之上,他与莫离攀谈良久,言语之中满是对莫家的敬意。他说道,待莫忧年岁稍长,便可入国子监就读。国子监乃天下学子向往之地,能入此门,便是半只脚踏进了仕途。祭酒深知,莫家如此优秀的家风,养育出的孩子必定才华横溢,前途无量。因此,他早早便来定下此事,生怕被其他学院抢先一步,错过了这颗明珠。
莫离听了祭酒的话,微微一笑,心中亦是欣慰。他知道,莫忧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幼耳濡目染,必能不负众望。而莫家的声望与影响力,也在这百日宴上,再次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与赞誉。
就连当朝皇帝也遣了心腹太监,带着贺礼前来莫府。那贺礼着实珍贵,乃是一副极品暖玉打造的长命锁,锁身温润如脂,雕琢精细,锁链上还搭配着一对小巧玲珑的手镯与脚镯。此玉乃深宫秘藏,非皇家贵胄,绝难一见。太监将贺礼呈上,莫府众人皆知此乃皇帝对莫家的厚爱与器重。
莫离亲手接过贺礼,恭敬地谢了皇恩。随后,莫府也精心准备了回礼,由那太监带回宫中。皇帝收到回礼,迫不及待地打开锦盒,见到那三颗药丸,心中大喜。他先将养荣丸服下,剩下的两颗药丸则小心翼翼地用锦帕包好,藏于贴身的荷包之中。这药丸在他眼中,便是救命的灵丹妙药,万万不可轻忽。
不多时,皇帝便觉一股暖意自丹田升起,迅速流转全身。那暖玉般的气息,如春日暖阳,驱散了体内的寒意与疲惫。不到一个时辰,皇帝只觉浑身舒坦,精神大振。他忍不住连连夸赞,莫家的医术与制药之术,果然是天下无双。他深知,莫家如此深厚的底蕴与精湛的技艺,绝非寻常人家可比。得罪莫家,便是得罪了天下最顶尖的医术与灵药,这可是万万不可的。
与此同时,太子与诸位皇子也都纷纷送来了贺礼。他们大多与莫珺、莫涵交好,平日里往来甚密。莫家声名远扬,家风优良,又是医术世家,这样的家庭,自然是要早早结交,打好关系的。太子送来的是一套精美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皆是上品,还有一幅他亲手临摹的字帖,字里行间透着几分稚嫩,却也满是诚意。皇子们则各有所长,有的送了稀世珍宝,有的送了罕见的书籍,还有的送了自家府中精心培育的奇花异草。
莫府上下忙得不亦乐乎,一一回礼致谢。莫珺与莫涵也亲自出面,感谢各位皇子的厚爱。
那些前来女子医馆送礼的人,皆是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而来。莫家人深知,礼物有价,情谊无价,于是精心准备了回礼。这些回礼并非金银财宝,而是一本本用心编写的书籍。有的是育儿书籍,详细记载了婴儿的养护、喂养之道,以及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应对,字里行间透着对新生生命的关怀与呵护;有的是急救书籍,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各种突发状况下的急救方法,无论是跌打损伤,还是突发疾病,皆有应对之策,仿佛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在危急时刻的迷茫;还有的是苗医书籍,那是莫家从苗疆学来的珍贵医术,记载着诸多独特的草药配方与神秘的医术,为世人打开了另一扇通往健康的大门。
外地的女子医馆转送来的礼物,也如潮水般涌向京城莫府。这些礼物一车又一车,满载着各地的风土人情与深深的情谊。有当地的特色美食,那或许是山间采摘的野果制成的蜜饯,或许是海边捕捞的新鲜鱼虾制成的干货,每一口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有当地的织物,或是精美的刺绣,针脚细密,图案栩栩如生,或是柔软的织锦,色彩斑斓,触感温润;还有当地匠人精心制作的婴儿玩具,或许是用竹子雕成的小马,栩栩如生,或许是用木头刻成的小车,精致可爱,每一件都承载着病患家属的感激与祝福。
莫珺深知,这些礼物背后是无数被救治的病患和他们的家人。她给各地女子医馆传去消息,要求一律都要回赠礼物。于是,各种书籍被精心包装,送到了每一位送礼者的手中。若是那家人不读书,莫珺也早已考虑周全,嘱咐他们可以转送给他人,或许能为他人带来帮助;若是实在无用,也可将书卖了换些银子,补贴家用。莫家的这份心意,不仅仅是对病患的关怀,更是对每一个普通人的尊重与体谅。
整理这些纷至沓来的礼物,竟耗费了整整十天的光阴。子璐带着星儿、莫琳与小桂,一同忙碌在这份繁杂却充满温情的工作中。她们将礼物一件件摊开,仔细甄别。那些适合莫忧使用的,便小心翼翼地留下,无论是柔软的织物、精致的玩具,还是有益健康的滋补品,皆被妥善收纳,以备日后莫忧成长之需。
对于那些莫忧用不到的礼物,她们也并未随意丢弃,而是精心挑选,送往那些真正需要的地方。癒慈堂,那便是古代的孤儿院,收留了许多无依无靠的孤苦孩童。她们将一些衣物、食物以及适合孩童玩耍的玩具送往癒慈堂,希望能为那些孩子带去一丝温暖与欢乐。还有一些教学条件艰苦的学堂与书院,她们也送去了书籍、文房四宝等学习用品,希望能为那些渴望知识的学子们提供些许帮助,让他们能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安心求学。
至于那些能够换成银钱的物品,她们也并未私藏,而是将其悉数变卖,所得的银两全部用于慈善。这些银钱或许能为癒慈堂添置一些过冬的棉衣,或许能为学堂修缮几间破旧的教室,或许能为那些贫困的百姓买些救命的粮食。她们相信,这些银钱虽小,却能汇聚成一股暖流,温暖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
小桂在整理礼物时,留下的东西其实并不多。她只挑选了一些特色玩具,那些造型独特、工艺精巧的物件,皆是能启发孩童智力的宝贝。或许是一套用竹子制成的拼图,需要巧妙地组合才能还原完整的图案;或许是一只木制的双响筒,轻轻敲击就能发出清脆的声音;又或许是一本精美的绘本,上面绘着奇妙的故事与绚丽的图画。这些玩具不仅能为莫忧带来欢乐,更能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智慧的种子,让他在玩耍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索。
在这些礼物之中,有些还附带着一封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信纸或许粗糙,字迹或许稚拙,但每一笔每一画都承载着厚重的感恩之情。信中详细回顾了小桂和莫珺救治他们的经历,那些生死一线间的挣扎,那些绝望中重燃的希望,都被一一诉诸笔端。有的信里还详细描述了礼物的制作过程,或许是乡间老妪亲手织就的布匹,或许是匠人日夜雕琢的玩具,每一件礼物背后都是一份沉甸甸的心意。
每当遇到这样的感谢信,小桂都会和莫珺一起细细念来。念着念着,她们的眼眶便忍不住湿润了。那些质朴的文字,那些真挚的情感,如同春日的暖风,拂过她们的心田,让她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多么有意义。她们会将这些感谢信念给儿子莫忧听,希望他能从小就懂得感恩与善良,明白帮助他人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品德。
念完信后,莫珺会亲自提笔,认真地写下一封封回信。他在信中表达了对病患的问候与祝福,也再次感谢他们的心意。随后,这些回信会被交给专人,送往当地的女子医馆。女子医馆的姐妹们会负责将回信转交给每一位写信的人,并附上莫府精心准备的回礼。这些回礼或许是实用的书籍,或许是精心炮制的药丸,又或许是莫府自制的滋补品,每一份都承载着莫家对他们的牵挂与祝福。
这样的往来,不仅仅是礼物的交换,更是心灵的交流。莫家的善举如同一颗颗种子,播撒在人们的心间,生根发芽,开出希望与感恩的花朵。而那些病患的感激之情,也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莫家温暖的回忆,成为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