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馆是设在外交部内的供外国使节、宾客居住的场所。
宋元明三朝的外交机构内都设有“会同馆”供外国使节、宾客居住。
只是各朝外交机构的名称不尽相同罢了。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的外交机构叫做鸿胪寺,起源于西汉,最早叫大鸿胪,主管诸侯、归附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节事务。
大鸿胪的名称和职能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机构逐渐细化。
直到北齐首次将大鸿胪官署更名为“鸿胪寺”。
隋唐两朝,鸿胪寺为中央“九寺”之一,下设典客署掌外交、司仪署掌礼仪,负责接待使节、安排朝贡、翻译等,职能完备。
宋代鸿胪寺职权部分被礼部、客省等分割。
元代改设“侍仪司”,鸿胪寺名存实亡。
明代恢复鸿胪寺,但仅掌朝会礼仪,外交职能转归礼部主客司,实际作用大幅削弱。
永明城邦本来也要把外交机构称为鸿胪寺,甚至还想把最高法院称为大理寺。
但议会上多数人认为永明城邦还没有合法的独立地位,便否决了这个议题。
目前各城镇里的外交机构,都一律称作“会同馆”。
“行呢,就说是我做东请他们。”
李国助干脆地一摆手,突然又想起了什么,急忙道,
“对了,是不是还有个东海鹤放道人跟三位大人一起来的?”
“没错,是有这么一位道长。”虞明珠应道。
“他是正一道还是全真道?”李国助问道。
“正一道。”李俊臣应道,嘴角挂着一抹耐人寻味的笑容。
“那就一并请了。”李国助一摆手道。
他为什么对这个东海鹤放道人如此上心呢?
原来毛文龙死后,他的庶子毛承斗编纂了一部《东江疏揭塘报节抄》,成书于崇祯六年。
该书辑录天启元年到崇祯二年间,明末东江镇总兵毛文龙所发塘报、所上奏具等。
而其发行前,正是由东海鹤放道人删评,原任东江游击张应魁刊刻的。
再考虑到永明城邦上议院目前还缺一个道教的灵职议员席位,永明学会也急需精通炼丹术的人。
所以李国助才很想见一见这个东海鹤放道人,看他能否满足上述需求。
至于问他是正一还是全真,一是看他吃不吃肉,二是看他是否可能擅长炼丹术,三是看他宣扬玄天上帝信仰的潜力。
全真道跟佛教一样严禁信徒吃肉,而且相比正一道更系统化地专精于内丹术,
虽承袭部分外丹术术语,但自明以来基本转向纯粹的内丹实践。
而正一道则以外丹符箓和斋醮科仪见长。
鹤放道人若是全真,就不便请他与徐光启、沈有容、沈世魁三人一起吃饭。
即使要请,也一定要在餐桌上照顾他的戒律。
另一方面,李国助也亟需精通外丹术的人帮助自己建立中国特色的化学体系。
所以他其实更希望鹤放道人是擅长外丹术的正一道人。
就宣扬玄天上帝信仰的潜力而言,正一道也比全真道更好。
因为玄天上帝信仰的圣地武当道教是隶属于正一道的。
永乐大帝为宣扬“君权神授”,大举修建武当山宫观,将其定位为“皇室家庙”,并推崇真武大帝为明朝的护国神。
这使得武当山成为官方认定的道教圣地,武当道教因此获得极高政治地位。
相比之下,全真道在元代曾盛极一时,
但在明朝因其与元朝关系密切而受到冷落,逐渐转向民间发展。
李国助之所以想在南海边地推广玄天上帝信仰,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
一是从信仰上拉近与明朝的关系。
二是玄天上帝具有海神神格,符合永明城邦海权国家的定位。
三是为了抵抗天主教的渗透。
显然,要推广玄天上帝信仰,最好还是找武当道士出马。
但如果实在找不到的话,正一道士无疑会比全真道士更合适。
所以确认东海鹤放道人属于正一道后,李国助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尽管会同馆就可以宴请外国使节,但为了拉近与徐光启等人的关系,不显得过于生分,虞明珠还是在外城的私人酒楼订了雅座。
这家酒楼位于外城的南侧,正好可以看见海湾,所以叫望海楼。
虞明珠订的雅间正好也是朝南开窗的,可以看到海藻湾的景象。
在此用餐十分舒爽。
徐光启、沈有容、沈世魁、东海鹤放道人到场之时,李国助、韩溪亭、李俊臣、虞明珠已在雅间恭候多时。
“仁宇先生!”
令李国助没想到的是,与徐光启等人一起来的还有一位贵客,就是现任永明学会主席的李笃培。
“恭喜少东家北伐绥芬路,凯旋而归啊!”
见李国助抢先给自己打招呼,李笃培忙拱手,笑容可掬地道。
“这位就是一手打造了永明镇的少东家,李国助吗?”
李笃培身旁一个约莫是花甲之年,身穿道袍,头戴四方巾的儒士突然开口说道。
与此同时,他还在目光炯炯地打量着李国助。
其实打他们一进门,首先引起李国助好奇的并不是李笃培,而恰恰就是这位先生。
虽然还没人帮他们介绍引荐,但李国助其实一眼就分辨出了五个人的身份。
首先五人之中唯一做道士打扮的人不消说便是东海鹤放道人。
其次是两个身穿明朝武将官服的人,应该就是沈有容和沈世魁。
而通过他们官服上的补子,李国助也很快就猜到了谁是沈有容,谁是沈世魁。
因为根据品级,明朝武将官服补子上的猛兽种类并不相同。
一二品均为狮子,一品据说偶尔也有用麒麟的,但在现代学术界存在争议。
三品为虎,四品为豹,五品为熊罴,六七品为彪,八品为犀牛,
九品为海马,象征水军或边陲武职。
沈有容因战功累积,已升至都督佥事,为正二品武散阶,所以官服补子上的图案为狮子。
沈世魁目前在东江镇还是游击将军,为四品武官,所以官服补子上的图案为豹。
李笃培,李国助认识,那么剩下的一个陌生人便只能是徐光启了。
沈有容和沈世魁都穿着官服,说明他们是代表明朝过来交涉的。
徐光启却穿着常服,则其背后隐含的信息可就耐人寻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