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腰子这样的无上美味,禁止人类吃。在匈奴人看来这就是一种邪恶的习俗。
草原生活不易,任何可以吃的东西都不能轻易浪费,匈奴人连羊肚都会洗洗包了肉煮了吃,连羊肠都会灌上羊血煮了吃。羊腰子和羊腰子上面的脂油,就那样放火烧掉?他们怎么敢?
既然匈奴人要统治这片草原,那就要为这片草原上的一切负责,这个叫做利未的职业祭司部族,不耕不牧不作战,就关在帐幕里面偷偷吃烤羊肉炸油饼,这样的人对草原有什么好处?
清除垃圾,也是草原之王的职责,东方文明和希腊群岛那面的斯巴达人有一些共同之处,对这种只会巴拉巴拉从不创造价值的人类,没有好印象。
希伯来人有十二个支派,利未家族是其中的职业祭司,负责宗教事务和文化传承,单于因为一个羊腰子,就把这些祭司送上了火堆,也让希伯来人的很多习俗就此断根。
迦南这块土地虽然肥美的,但是对于匈奴人来说,觉得还是太狭窄了一些,于是单于派人到处去捉捕各个部族的人来拷问:这天下向西是什么地方,哪里有更富足的土地?
接下来,这支匈奴大军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在地中海东岸地区肆虐。他们四处掠夺,不仅补充了大量的食物和给养,还掳掠了众多人口。这些被掳掠的人们被迫成为奴隶,为匈奴大军服务。
在完成了物资和人力的补充后,匈奴大军士气如虹,浩浩荡荡地向北和向西进发。他们的目标是与以叙利亚为核心的塞琉古帝国展开一场激烈的碰撞。
然而,此时的塞琉古帝国正处于相当脆弱的时刻。在之前的马格尼西亚战役中,塞琉古帝国的国王安条克三世遭遇了惨败,他的军队被罗马人打得落花流水。尤其是塞琉古帝国引以为傲的笨重镰刀战车,在战场上完全无法抵挡敌军灵活的骑兵。
这场惨败让塞琉古帝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不仅失去了大量的士兵和领土,还需要向战胜者罗马缴纳巨额的战争赔款。这使得帝国的财政状况陷入了困境,国家元气大伤。
帝国内部也是动荡不息,被征服吞并地区本就有各自的语言、文字、部族、文化、宗教,塞琉古帝国并没有书同文车同轨的标准化操作,各个行省采取总督自治的制度,帝国根本无法有效调度行省的资源和兵力,也无法对行省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强行捏合起来的帝国,大固然是变大了,强却并没有变强。
如此一个由不同民族和地区强行拼凑而成的帝国,其内部结构松散,各部分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协作。这样的帝国在面对一个高度机动灵活的百战大军时,显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实力和效率。
匈奴人从北方穿越美索不达米亚时,虽然遭遇了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但这些冲突并没有对他们的前进造成太大阻碍。当他们进入耶路撒冷时,这里正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此时,希伯来人马加比家族正在与塞琉古帝国进行激烈的争斗。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使得整个地区都陷入了动荡和不安。
就在这片混乱中,匈奴人如同一股旋风般席卷而来。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和力量,迅速消灭了整个利未支系。这个支系原本是希伯来民族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在匈奴人的攻击下,他们毫无还手之力,最终被彻底消灭。
而与此同时,反叛者马加比家族也未能幸免。匈奴人的到来让他们措手不及,原本与塞琉古帝国的争斗已经让他们疲惫不堪,如今又遭遇匈奴人的突然袭击,他们根本无力抵抗。于是,马加比家族也在这场混乱中被清洗殆尽。
可以说,匈奴人的这次行动,对于塞琉古帝国来说,无疑是一次意外的“援助”。他们帮助塞琉古帝国消灭了一场尚未爆发的叛乱,使得塞琉古帝国在这场混乱中得以喘息,并重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但是匈奴兵没有安着什么好心,消灭利未支系只是匈奴人基本的政治敏感,清除的判断出这样一个祭司家族对整个希伯来人的影响和隐患消灭利未支系的目的是为了并吞其它十一个支系。吞并希伯来人、增加自己的人口,这才是匈奴人的传统。
在耶路撒冷壮大的匈奴人,以希伯来人奴隶为前驱,赶着羊群,浩浩荡荡向北方的拜占庭进军,穿过叙利亚的时候,和塞琉古的主力遭遇。
塞琉古的主力部队,以步兵方阵为主,这是匈奴人熟悉的战阵形式。轻骑兵两翼骚扰,匈奴弓箭乱箭齐发,在应对步兵方阵上,匈奴人有足够的经验,既然塞琉古的方阵没有蒙恬方阵那样的迫击炮和霰弹步枪,匈奴的机动性对阵塞琉古就大有优势。
匈奴只是想在西进的方向上夺出一条路来,对占领大马士革和安条克城,快速机动的骑兵一方面骚扰和消耗了塞琉古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匈奴的快速机动能力也让塞琉古军队追之不及。
穿过叙利亚的匈奴军队,横扫安纳托利亚地区,漫山遍野的羊群啃食光了整个平原,羊群过后寸草不生。在这里,匈奴人和帕加马王国遭遇。
帕加马王国在这一地区是一系列城邦的总和。这种城邦也是匈奴人熟悉的聚落,从月氏一路向西的途中,匈奴曾经在秦军的驱赶之下,消灭过无数这样的城邦。
这种小城邦有城墙、有防御设施,人口却并不多。大一些的城邦也不过是几千户人口,小的城邦只有几百户——不是所有城市都能如大秦的长安洛阳乃至云中那么大的!
在同等人口数量的情况下,守城一方固然拥有优势,但是匈奴人是整整十万百战强军,只是轻轻一扫,就已经让沿途的这些城邦灰飞烟灭。
匈奴甚至没有来得及和帕加马王国的主力骑兵正面遭遇一决高下,就已经通过了小亚细亚地区,兵锋前方,就是拜占庭!
拜占庭,后世有几个非常美丽的名字,比如君士坦丁堡,比如伊斯坦布尔。这是天下最着名的咽喉要地,建立在博斯布鲁斯海峡之上的拜占庭,横跨欧亚两个大洲,是东西方的陆路交通要道,也是海上的咽喉要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令这一地区成为自古以来的军事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围绕这座城市的战争无数,每一个征服拜占庭的君王,都能成为横跨欧亚两大洲的霸主。
这一次,他的征服者从东方而来,他的名字叫做稽粥,匈奴人的王,老上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