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子的八千骑兵,都是弓马娴熟的老兵,跟着王鼎进入北京之后,今年王鼎还特意给他们全部换装了不锈钢胸甲,全员还装备两把燧发手铳。
就算猝然遇袭也不至于被打的大败啊!
王鼎送走了李成梁之后,立即把张富贵叫过来:“张提督(张富贵的官职现在是北京九门提督),你立即让张副将(张富贵长子张大彪)带领两万部队去西山煤矿,直接把所有参加煤炭行会的所有矿主抓了,严加审讯,看看这件事到底怎么回事,背后有没有人指使,抓捕过程中如遇反抗格杀勿论。
至于那些矿工,西山煤矿所有煤窑暂时进行军管,采出的煤炭全部交给范昌琦平价销售,平抑京中煤价。”
张富贵想了想说:“要不要和内阁那边沟通一下?”
王鼎却说:“你不用管了,我和沈一贯说。”
王鼎让张寀把门口等候的李乐怡叫了进来说:“你现在负责的是报纸发行,这几天在报纸上宣传西山煤矿那些黑心矿主哄抬物价和武力抗税,让记者深挖他们草菅人命的事情。”
后世法治社会,那些私人煤窑每年都经常死人,时常有死亡家属到政府告状,王鼎就不信这个时代的西山煤矿都那么干净,先要把他们背后搞事情的人气焰压下去。
大明朝的西山煤窑原来基本都被勋贵垄断,但是经历万历皇帝出逃一事,北京勋贵基本都被送到战俘营修城墙去了,王鼎一时也没顾得上管西山煤矿,结果就闹出事情来。
要是没有三娘子这档事,王鼎也许就派人慢慢查,尽量不冤枉一个好人。
现在出了这样的大事,王鼎也顾不得京西民变背后有没有阴谋了,直接先把所有相关人员控制起来,免得生变。一时半会查不清真相,那么先把敌人爪牙控制起来也是一个常用手段。
然后利用报纸舆论导向压制北京士林风评,一切等王鼎回来再说。
王鼎又派车把沈一贯、沈鲤、朱赓内阁在京城的三人全部接了过来,三人见面都是大为惊奇,因为三人平时轮流在内阁值守,很少会被一起叫来大城堡。
张月茹站在大城堡停车场等候四位阁老,沈一贯低声问:“张秘书长,不知今日,出了何事?王爷把我们都叫了过来?”
张月茹对沈一贯一躬身说:“可能主要还是为了西山煤窑之事!”
沈一贯却有点皱眉,不由多看了张月茹两眼,西山煤窑的民变,内阁已经给了处理意见,王朝带人到煤矿闹事,引起民变,造成数十死伤,王朝斩首,煤矿那边几个领头矿主的全部流放三千里。
这是从嘉靖以来,内阁针对有太监参与案件的常规处理,所有案件只要有太监参与其中,不管双方对错,内阁意见一律太监重罚,其他人轻判。
要不是造成了数十人死伤这样的恶性事件,煤矿方面可能连流放都不会有!
不过以前这些太监有皇帝护着,就算判了砍头也执行不了,最多也就是回宫反省。不过现在万历皇帝实际上已经被软禁在了紫禁城,沈一贯就把内阁意见发了上去,准备糊弄张月茹盖章。结果没到秘书处,直接在司礼监就被打回了,这件事就一直拖了下来。
之所以内阁给的意见这么激烈,还是因为沈一贯作为浙党领袖,想趁着矿监王朝引发民变这件事大作文章,趁机废除天下矿监。
矿监是怎么来的呢?
太祖立国之后,强本节用,劝课农桑,推行宝钞、禁用银两,屯田制度也随之推广到全国。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四朝国富民强,直接就是受益于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但是到了正统年以后,国家开始出现各种问题,屯田制度逐渐被破坏,许多屯田被诸王、外戚、宦官、军官等霸占,士兵开始大规模逃亡,军队的粮饷不得不仰仗中央的拨给。
嘉靖以后更是“耗财之道广,府库匮竭”,这迫使大明朝廷加大搜刮、开拓新的财政来源以弥补不足。
明朝财政从嘉靖中期急转直下,之后边事起,官员便以搜刮为能事。
造成明朝财政严重不堪局面的原因包括:皇帝挥霍、四方多事、官员无能。
加上在嘉靖之前国家财政本身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而未能及时处理,量变到质变,造成“岁入不能充岁出之半”的局面,庸君庸臣只能采取竭泽而渔的野蛮方式,“加派于是始”嘉靖。而加派是以江南富裕之地为先,之后随着大明朝廷财政恶化,逐渐扩展全国。
嘉靖一朝急速恶化的财政,直到在嘉靖死前,也没有得以有效解决,于是积累到后代子孙,他的儿子孙子则是“增额如故”,也就是只能在嘉靖的基础上继续增加。
因为他们也和嘉靖朝一样都是些庸君庸臣,对于国家财政赤字束手无策。
好不容易万历朝出了一个几百年不遇的能臣张居正,可惜好景不长,张居正突然猝死,而边事又起,万历二十年爆发了宁夏之役和朝鲜战争,在万历二十七年,又爆发了播州之役,军费的增加让国库捉襟见肘,甚至还出现了因为欠饷,而屠杀戚家军的惨剧(蓟州兵变)。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一个人根本挑不起大梁,底下官员也没有什么能臣干吏,除了继承了前人的加派外,对日益严重的国家财政危机依旧束手无策。
另一方面天下太平,万历皇帝愈发骄奢淫逸,对银子的需求与日俱增,奢侈和挥霍程度是明朝皇帝之冠。
史料记载“靡于英宗、继以宪、武,至世宗、神宗而极。”
换言之,皇帝需要用钱来享受生活,需要用钱来建造宫殿,军费都可以再放一放,但他自己不能多等一秒。
万历二十五年,皇宫的皇极殿、建极殿、中极殿发生火灾,三个宫殿全部被烧毁,没了宫殿,那就要重新修。
可是张居正励精图治,给万历皇帝留下的那些钱早已挥霍得差不多了,于是万历派出众多太监,以开采银矿的名义到各处征税,矿税监就此兴起。
但是天下哪里有那么多银矿,太监到地方征税,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搜刮钱财,中饱私囊,比如说万历皇帝派到山东地区的两位太监,陈增和马堂,这两位在山东搜刮了无数钱财,而上缴皇帝的不过十分之一。
当地知县吴宗尧曾弹劾陈增:“陛下所得十一,而增私囊什九”。这话说的其实说的有点太假了,不过也说明太监们搜刮之多。
马堂同样如此,他每年在山东征银十五万两,而他每年交给万历皇帝的只有七万八千两,剩下的全部进入他自己的腰包。
陈增这些人到了山东,为了能够为所欲为,一到山东就开始各种弹劾地方官员,将不服者全部扳倒,但是山东才有几个银矿?于是他们将黑手伸向了商家富户。
太监找不到银矿,他便说某富户地下有银矿,要求富户掏钱,富户地下明明没有银矿,也只能吃个哑巴亏,将足额的钱交给太监。当然了,其中也有不交的,结果便是家破人亡。
史料记载“诬大商巨室藏违禁物,所破灭什伯家,杀人莫敢问。”
陈增到山东十年间,山东的商贾百姓苦不堪言,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万历对太监们的宠信和对金钱的贪婪。
万历二十七年,御马监太监陈奉奉命征收荆州店税,兼任兴国州矿洞事宜,事实上,在此之前,陈奉已经臭名昭着。
到了荆州,陈奉等到了不是盛大的欢迎仪式,而是几千名商人,拿着板砖要揍他,好在陈奉跑得快,才幸免于难。
由于陈奉的这次不良经历,他便将罪过扣在当地官员身上,诬告当地知府、推官、知州等人在山东作乱。
万年皇帝见到奏折马上答复,并将此类官员逮捕,效率之高,令人瞠目结舌。
史料记载“奉吓诈官民,僭称千岁。其党至直入民家,奸淫妇女,或掠入税监署中。王生之女、沈生之妻,皆被逼辱。以致士民公愤,万余人甘与奉同死,抚按三司护之数日,仅而得全。”
也就是说陈奉除了搜刮官员、商户,陈奉的属下还抢掠百姓、侮辱妇女,一度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当地百姓组织了一万多人,引发了民变,要和陈奉同归于尽,官府保护了陈奉数天,才得以保全性命。
与此同时,陈奉还喜欢挖坟掘墓,将其巨额财宝收归己有,陈奉曾掘了唐朝宰相李林甫妻子的坟墓,从中找到了巨量黄金。唐朝权相李林甫何曾受到如此侮辱?安禄山在其手下都要俯首帖耳,却被明朝的一个太监掘了妻子坟墓,想必李林甫泉下有知,一定会找陈奉托梦的。
陈奉的所作所为,已经算得上罪大恶极,当地百姓对其恨之入骨,朝廷官员对其的弹劾奏章也从来没有断过,可是万历对此置之不理,任其胡作非为。
万历年间宦官荼毒天下,最大责任人就是万历皇帝,这所有的一切,都跟他的纵容和贪婪有关。
史料记载“神宗宠爱诸税监,自大学士赵志皋、沈一贯而下,廷臣谏者不下百余疏,悉寝不报。而诸税监有所纠劾,朝上夕下,辄加重谴。”
众所周知,万历的怠政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是独一无二的,几十年不处理政务,朝廷上下一片鸡毛,然而,这里不包括宦官的奏折。
内阁大臣赵志皋、沈一贯经常上疏皇帝,一百多封奏折,万历皇帝一封也不看,而一旦收到矿税监的奏折,他的效率是极高的,上午收到奏折,下午马上批复,速度之快,着实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尚膳监太监高淮,奉命去辽东征税,高淮的收税“标准”更是高人一等,不仅将官员、百姓得罪一空,就连辽东的大兵都想要喝尔之血,食尔之肉。
同陈奉类似,弹劾高淮的奏折如雪片一般,飞到了万历的案头之上,万历却对此不予理会。高淮曾嫉妒辽东总兵马林的官职过高,便上奏万历,诬告马林,很快马林就被罢了官。
本来已经被万历皇帝哄到北京软禁的李成梁,就是借着这件事回到辽东的。
给事中侯先春上疏皇帝给马林辩护,反而被降为杂役小官。
高淮以一己之力,将辽东搞得一地鸡毛,后来女真人的崛起、辽东的沦陷,都跟他有脱不开的关系。
万历是不是昏君其实朝廷上下都清清楚楚,所以才有后来明亡于万历的说法!
那么为什么王鼎上台之后没有裁撤矿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