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八点,凡星舆情屏的红点密得像一片霜。置顶是一篇署名长文,作者为外省部级高官,题目锋利,副题直指岭州。几行要害词压在屏幕上:政绩泡沫、摆拍基地、走廊证作秀、三账遮蔽、数据越权。
秘书把打印件放在案头。纸张带着夜气的凉。李一凡扫完首页,只留一句:先证据,后叙事。
省府小礼堂被改成临时作战台。屏幕左侧固定三段摘录,右侧空出证据位矩阵。凡星团队分工就位,技术组拉开编号池,政研室翻出答疑册V2模板,宣传口准备白话卡。李一凡站在最靠近白板的位置,笔尖点出三行关键词:编号,影像哈希,群众回执。
省长落座,目光沉稳。问:是否公开交锋。李一凡摇头:今晚前把完整材料发到部际系统,明早开删节版。我们不吵,直接点灯。
第一轮回填从港口开始。湾南靠泊图同步连线,卡口影像在屏幕右下角开窗。值班长报数,三条通道中两条顺畅,一条延迟三分十二秒。
政研室紧跟问卡在哪一格。技术骨干答在旧字段映射,做补丁需要四十分钟。李一凡落笔,写给群众的兑现句:卡在字段A,改为字段b,最晚二十一点亮灯。凡星把这句话制成白话卡,压上时间码与编号。
屏幕弹出新的舆情波峰。署名高官在电视访谈抛出第二击,称地方把自贸区当短期平台。空气像被拧紧了一圈。
李一凡调出三账共管节点图与项目死亡笔记模板,示意两页并列。第一行先写退出条件,第二行写退出路径,底部挂群众回执编号。省长点头,声音低却有力:先写不做什么,再谈推进。
宣传口拿来一叠截图,是网端翻出的实战基地欢迎词旧照。对方配文影射排练。凡星团队不解释,直接把门禁流水、抽签日志、核权属时间码与那张照片对齐,三件套像三锤落在图上。
白话卡只写八个字:礼貌不等于作秀,编号胜过口号。评论区的嘈杂开始向下沉,有货代贴出自己的回执绿灯,配一行小字:我只关心这盏灯亮没亮。
严承陆推门入内,把岗位画像公示页放在案头。页眉写三项硬指标:失败样本公开课次数,并联短表闭环中位数,家风并联回执完整率。
严承陆的语气一如既往克制:人事不点名,岗位只看证据位。有人想借舆情卡位,先把观察期岗位挂出来,谁把错改证跑通谁上墙。
政研室的小姑娘送进一份部际协调会预通知。第二轮质询在后天,先要岭州提交风险处置指引。她轻声提醒,这正是去险操作手册的主干章节。
李一凡把目录V1改成V2,第一屏放不可复制清单,第二屏放项目死亡笔记。落笔像钉子:先把不做什么写在前面。
中午前,作战台开始模拟问答。凡星扮演外媒,三问连发。问走廊证会不会成走私通道。李一凡把证据页前十个编号一字排开,靠泊图、卡口影像哈希、回执时间码三件套逐项亮灯,最后落句,通道在证据里封口,路径在公众端发光。
问三账是不是把债务装进另一个盒子。节点影像与资金开闸一一对应,死亡笔记模板标注放弃时间与退出路径,群众回执编号钉在页脚。
问数据跨境由谁定义。任务编号与用途白名单在地方,验证权在观察点的证据位验证台,回执不亮,口岸不开。三次落笔,三次安静。
省长看时间,叮嘱一行字加进外发版本:任何指标提升不以百分号表达,直接给编号与时间码。政研室照办,把所有形容词抽空,用动作替代。
午后,风压起伏。透明指数的子页上线争议问题编号池。第一页挂三条,通关便利涉嫌放松管控,三账遮蔽债务,数据跨境越权。每条之下,群众可读版白话卡与专业版流程图并排。评论里有人问为什么把争议也上墙。凡星回复的行文很短,风吹不走编号。
传真机吐出一张纸,是对方省某研究室的考察请求,要求专车专线。秘书把纸递过来,表情古怪。李一凡批注两行,欢迎旁听,按观察点流程进入。
不设专线,不设专车。严承陆在侧,淡淡补刀,得罪人比得罪制度小。省长不言,只把这两行批注移到公章位置,盖章。
傍晚,技服组发来湾南口岸延迟清零的截图。靠泊图与哈希对齐,最后一格由红转绿。值班长在联通频道里压着兴奋报数,回执亮灯率九十八点六。
李一凡示意把这张图贴入编号池底部,配上十个字,先红点,后绿线,慢在该慢处。
外媒又放出一段所谓深度长文,用匿名人士口吻夸大排练与摆拍。宣传口问要不要起诉。李一凡摇头,维持阀门,先把证据位端正,再考虑法务。
政研室立起一块小白板,写三个动作词,校对事实,稳住机制,公开编号。凡星同时制作一版十分钟复盘,把讲师卡顿的一秒作为开场,解释如何用并联短表绊住冲时,字幕只有编号与时间码,拒绝形容词。弹幕区里第一次出现重复的一句话,难看但有用。
夜色落到江面。部际协调会的正式提纲通过系统下发,要求岭州对自贸区2.0的风险边界与处置机制给出可验证样例。省长回到桌侧,口吻更沉,提醒对方可能借考察之名套路径。
李一凡在白板上补三条台账约束,编号与注释台全程旁听,证据位验证台每小时上墙,群众回执服务台开设延迟看板。最后补一句,旁听不等于插队,外省来宾按抽签进入。
严承陆把岗位画像公示页再次确认,页脚加上并且加粗,任何异议请附编号与证据,拒绝道听途说式实名。组织口的若干人看着那行小字,表情各异,谁都明白这不是一句客套,是通道的唯一入口。
夜晚九点整,答疑册V2在透明指数上线。首屏是一行朴素的小字,风吹不走编号。鼠标下滑,十节依次展开,每节仍旧三页,证据,流程,边界,像工具书而不是社论。评论区先现两极声,一方说官样,一方说教条。
很快,一位货代贴出自己那次延迟三分十二秒后亮灯的回执截图,编号与时间码一一对应,配一句,我要通关,不要争吵。又有基层窗口把闭环看板拍上来,字体被手指挡住一角,两行字写得干脆,从今天起,我们按这三页改。
省里同时挂出岗位画像公示。观察期岗位采用画像制,不点名,只写职责、证据位与里程碑。评论席里冒出几句试探,诸如谁在榜首之类,很快被编号讨论淹没,话题从人转向灯。
深夜前,传真机再响,是对方省研究室的新函,语气放软,提愿共享方法学细节。秘书看向李一凡。李一凡给出两点回函,欢迎共享,先旁听后共课,方法学只以样本与脚本方式共享,不以口号共享。严承陆把回函折好,塞进信封,神色淡然。
窗外江风把灯线拉成一条稳固的带。作战台上最后一块屏幕熄灭,只剩白板在灯下泛着淡白。李一凡收起笔,心里把之后的路核了一遍。
部际二轮质询就在后天,对手的笔也还会写,但真正决定输赢的,不是喉咙,而是台账。下一步,是把十个编号写给全国看,然后让灯在更多口岸亮起来。
次日清晨,凡星的后台曲线稳步上扬,评论从态度回到操作。政研室送来一份新建议,把方法学那节做成公开课。李一凡裁决两句,开,但不走明星讲师路线,首秒放难看,再讲改法,最后亮证据。秘书记下,转身布置。
上午十点,部际秘书处打来短电,提示质询环节将添加两名外部观察员。省长抬眼示意可能是来自署名方的耳目。李一凡只说三词,欢迎,旁听,编号。严承陆在侧,低声补了一句,旁听桌上放不可复制清单的红条,把红条放在第一行。
午后,外网上的热评仍旧翻滚。有人在质疑池里丢出一句阴阳怪气,称光凭编号也可能造假。技术骨干即刻回贴,发出两种哈希的对照页与校验礼仪,并配一段三十秒教学短片。评论区沉静了两秒,随后出现一条冷静的回应,至少告诉我该怎么看。我只会点开编号。
警方通报了一起倒卖假回执的小案,涉案人员在别省落网。那条通报被凡星转进编号池附录,注上红色注释,坏人会更新,制度更新要更快。短短一行,锋利却无火气。
傍晚,省政府的窗子倒映出江岸的灯。李一凡站在窗前,把今天的节拍在心里排了一遍。证据先行已经落地,答疑册V2已经上线,岗位画像已经公示,旁听邀请已经发出,争议问题编号池已经建立。
下一队任务是长文。那篇要写给全国看,不求字句漂亮,只求路径清晰。标题已定,把错摆在灯下。副标题也定,用十个编号回答一场争吵。
他合上灯,走出门。走廊尽头,观察点的三块牌子亮着,编号与注释台,证据位验证台,群众回执服务台。光不刺眼,却稳。此刻的岭州,不在喉咙里,在灯里。